把信任给孩子,胜过给他留下多少套房或千万财富!
1
我上师范学校的时候,学校操场四围是甬道,甬道边上有绿植,多是梅花、丁香,这个时节一开,香气宜人。
甬道与操场相接的地方有月亮门,是用钢管和薄铁焊接而成,表面刷油漆,门的两侧是我们的书法老师书写的对联,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幅对联很俗,但很正,好像横批就是正气凛然。
横批我记不清了,也有可能是为人师表。因为当时我觉得横批应该花前月下,那种环境最适合谈恋爱,又刚好都是十七八的少年。只要你看到那个月亮门,嗅到里面的花香,还有初春的那一片粉红,一定是荷尔蒙指数爆表,男性的睾丸素分泌达到历史峰值。而那幅对联看了就让你泄气,让你立刻想到自己的身份——师范生,以后要为人师。
对联的上联是:传道授业铸青史;
对联的下联是:教书育人写春秋。
每当我和女朋友从这个门过的时候,我都觉得那门上有把剑、有双眼,时刻让你注意身份。
而我恰恰是一个不太注意身份,并且公德、私德不太好的人,总想上去踹这幅对联两脚。
有意思的是,每年月亮门都要刷一遍油漆,然后我们的书法老师,一个八十多岁的白头发老头再描一遍字。因为我是他的课代表,总让我刷油漆。每当我把上面的字用油漆盖上的时候,心里都很痛快。
我也试图把这幅对联改了,上联是:林荫树下留情史,下联是:生儿育女写春秋,横批:花前月下。可每次油漆干了之后,老头又把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写上了,真是崩溃。
有可能因为特讨厌这副对联,所以内容记得很清楚,另外一个月亮门上的对联就没记住。可见,讨厌也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一种方法。
上班当老师之后,我还真抱着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态度去工作。可发现,特别是到了小学,想给这些孩子传道授业太难,就觉得教书育人这活没法干,就琢磨怎么才能不碰这些小祖宗。最后还是辞职了。
不过,辞职之后才发现,自己最熟悉的行业还是教师,即便是跑到谁也不认识我的温州去开广告公司,大家还是认同我的教师身份。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开始想,怎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我发现想完成这八年字,也完全是手足无措。面对孩子各式各样问题的时候,照样一脸懵逼相。
2
因为儿子是自己,肯定很爱,所以爱不是问题。慢慢地发现,教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当爹的更不能有教书育人的想法,爱本身就是教育。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总觉得爱很难把握,深了浅了好像都不是。本来爱是不应该有范围和限定的,但这事一旦落到教育上,好像就有了边界,感觉就会有过分,过分的就叫溺爱。
其实溺爱不爱,爱应该是长远主义,要从根本着想,这才是真爱;而短期的、表面的就不是爱。
但是,即使是用长远和短期来区别爱与不爱,其实还是很难把握。因为一旦把长远分解了之后,就容易掉进短期的行为陷阱。
如果回到学校教育,更是以分解化的短期为教学目标的。或者说学校教育里除了责任之外,没有爱。
我在学校时负责师德教育,天天给老师讲,师德的本质是师爱生。可谁都知道,这里面责任居多,即使是老师喜欢哪个学生,也是出于个人的情感偏好,和广义的爱也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再回到家庭。父母肯定是爱孩子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这种爱也会被社会分解成短期目标,从不输在起跑线上开始,这种来自自然关系的大爱也就化解了,成了零零散散的责任,以至于父母、孩子个个纠结,一个鸡娃也就诞生了。
这一段鸡娃的话题很热,但不管是鸡娃,还是鸡娃反鸡,都不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更不是什么教育焦虑,而是社会焦虑感上升造成的。从中年焦虑的话题被提起,社会焦虑就提高到了平均焦虑水平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焦虑呢?表面上是经济下行的原因,而本质上是社会有倒退的趋势。
不要觉得社会不会倒退,历史并不是永远向前的,历史是在退两步进三步中前行的。可能,我们步入了退步时代。从地球村到反全球化就是个大趋势的例子。
这样说好像与现实不符,我们现在正处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怎么会退步呢?是天天进步、年年进步才对。但这种进步是没有办法解释全民的焦虑感上升的。
肯定是在进步中有了后退的力量。比如,谁说外国好,谁就会挨骂;谁说马云好,谁就是资本家走狗。这就是思想上的退步,十年前还不这样。
3
当然,鸡娃反映出的教育焦虑,还是要从教育中找答案,也就是说,当爱被分解成目标的时候,爱就不见了,变成了责任和义务。
那么,我们怎么能让爱不变味呢?我们怎么能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既有爱,又不让孩子有压力,觉得我们的爱是没有指向目标的呢?
这里还是要扩展点说。
现在,我们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向就是积极进取。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积极进取?
道理好像很简单,不积极进取没饭吃,或者说没好饭吃。
我们不但教育孩子这样,社会也教育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进取,现在叫正能量。不过,从去年开始这个正能量更倾向于爱国,为国家积极进取。
其实,不积极进取就没饭吃是有个预设前景的,那就是社会竞争很残酷。
竞争的残酷性就使这个社会更残酷,不积极进取没法活。好像这和我们要建设的理想社会相距甚远。
不过,这是现实。也就是,一个总强调积极进取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不好生存的社会,甚至是残酷的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我不让我的孩子变成鸡娃,我怎么办?
这确实是件难事。
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培养鸡娃也无外乎是给他们喂了积极上进的料,除了这个还有啥呢?
没有了,我们也无外乎告诉他们,社会很残酷,不成鸡娃没法活,也无外乎是让他们做人上人,才更有资格996。
这确实是个挺悲惨的事儿。
4
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悲剧,前些天成都四十九的林唯麒同学算一个。昨天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刘某奕在学校卫生间自缢身亡,警情通报称,其笔记本中曾写有“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在这世上,我好想.....”等内容。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12岁自己在卫生间里上吊,无法想象。这得下多大的决心才能把自己吊死,一个花样少年,怎么就失望到了这种程度。
可以想象,天天被家庭、学校、社会打鸡血,也确实挺没意思的。
我12岁的时候是1982年,黑龙江省刚刚包产到户,也是从这一年起,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好了,吃烙饼都不是问题了。那时期我家里给我订了一本刊物叫《花朵》,我妈和我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想,那时候,我们对社会、未来都充满了信任。
记住我说的这个词——信任。
现在我妈还健在,不过,每次打电话给我,我都能听出,她对我的未来、她孙子未来的担心。
还是说回到教育孩子,我们怎么才把爱转化成具体的力量,而不是分化的目标给孩子呢?不再让他们有被打鸡血的感觉呢?以至于“我好想.....”这样悲剧发生呢?
那就是我们要给予他们信任,我们要把信任当原则。
什么是原则呢?就是在任何条件下不可背离。
也就是说,我们要信任孩子,无论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以信任的态度对待他。
我们相信他能把学习搞好,我们相信他能改正错误,我们相信他长大能自谋生路,我们相信他能有所作为,甚至,我们还能相信他们,能改变现在这种残酷的现实。
信任就是不能怀疑,并且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怀疑。包括在孩子骗大人的时候,我们也要相信他能有一天会主动认错并改正;即使他杀人放火了,我们也相信他,只要给他机会,他一定能变好。
反过头来再想想,什么是爱呢?爱最起码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离开了信任,所有的爱都扭曲的。
并能扭曲成剪刀,在家庭关系里互剪,这样的家庭悲剧比比皆是。
再想想,学校、社会有信任过孩子吗?好像只教书育人了,一味地让鸡娃变成真正的鸡。
平时大家在一块闲扯,讨论那些上吊的贪官们,在现代这种水泥房子里绳往哪儿挂?传说在吊死在卫生间的也不少,可怎么也想不到12岁的孩子会上吊。
前些天一个朋友说她女儿去了瑞典,她感慨,原来世上还真有只凭兴趣,而不用积极进取就能活得挺好的社会。
我说,那是因为你相信社会不会让你饿死,而我们天天活在生存的恐惧之中。
今天我要说的是:相信孩子,真心爱他,给他信任,无条件地信任。
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每一个大人或老师都没法扮演传道授业的道德婊了。
一个被信任的孩子,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处也不会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