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老童谣】第33期║张泽贵收集:老童谣(民谣)故事二则

桐梓民间“老童谣”

张泽贵 收集整理 2 首

童谣故事二则

搜集整理/张泽贵

一、下定决心去砍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神州大地极“左”横行,文化大革命高潮迭起,造反夺权轰轰烈烈,阶级斗争运动不止。举凡传统文化全被视作牛鬼蛇神而扫荡殆尽,穿绿军装,跳忠字舞,唱语录歌,背最高指示等一度成为时尚。和尚、道士、阴阳、八字等三教九流更是大会批小会斗,统统打下阿鼻地獄。

尽管如此,千百年传下来的请道士为家中逝者超度往生的习俗却根深蒂固,不过不敢像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大操大办,只能趁夜深人静悄悄进行。程序省略,时间缩短,天亮之前必须结束,以免让大队公社干部知道后招惹麻烦。

老家一掌坛师,道家散居正一派正宗传人,长期秉持职业操守,一贯敬重升天亡灵,每次开坛动祭之前,焚香点烛之后,总要轻声细语禀复逝者,辞曰:“运动期间,一切从简,敬请亡人原谅!”

话说有年冬天,当地一中年男子上山砍柴,不幸跌落悬崖丧生。家人万分悲痛,邻里不胜哀叹。晚上请老掌坛师为其超度。一则逝者生前为人忠厚,加之与老掌坛师系拐弯亲戚,法事比平时做得稍微细致一点,不觉东方渐白。此时但见一披半旧棉军大衣的魁梧长汉径直走了进来,老掌坛师眼角一瞥,心想糟了,原来是公社武装部长清早下队路过撞上了,要想收场已然不及,老掌坛师灵光一闪,面不改色朗声唱到:

下定决心去砍柴,

不怕牺牲跩下岩。

排除万难找倒起,

争取胜利抬回来。

唱腔高亢激越,声调顿挫抑扬,在场人员无不为之怆然涕泣。武装部长先是面露惊骇,继而听老掌坛师的唱词符合形势,顺应潮流,主体内容引自领袖语录,非但没有现场阻止,上纲上线,反而触类旁通,脱口称赞:“好!推陈出新,活学活用。只是不要整得太长,免得影响集体生产。”大家赶紧唯唯,老掌坛师更是诚惶诚恐,大冬天惊出的冷泪竟然打湿了背心。

二、人家有年我无年

小时侯听爷爷讲过一个故事,说从前老家有个半拉子秀才,光绪年间生人。因是独子,小时候父母百般溺爱,养成他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坏毛病。旧学新学读了十几年,一无所获,啥事不行,街坊邻居私下都叫他半拉子秀才,更有甚者送给他一句言子,说他是狗屎做教鞭,闻(文)闻不得,舞(武)舞不得。后来父母去世,无老可啃,他仍然花天酒地,德性不改。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尤其是赌和抽,瘾大不比三般。

1949年解放前夕,半拉子秀才已人到中年,家里的房栏屋宇,山林土地等上几辈人置下的产业,大都被他败光了。一晃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熏腊肉,灌香肠,煮甜酒,推汤粑,整得不亦乐乎,唯独他家冷火劈泼,全无动静。此情此景,半拉子秀才不胜感伤,提起毛笔在堂屋香火下的墙壁写下一首打油诗,诗曰:

人家有年我无年,

打酒割肉要现钱。

有朝一日时运转,

银子钱米用不完。

他摇头晃脑,边写边念,思前想后,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两行冷泪滴落腮边,被刚从娘家编方打斗年饭盘子回来的媳妇看到,当即随口怼他几句:

人家有年你无年,

只怪平时乱花钱。

老狗不改吃屎性,

再多金银糟蹋完。

一顿杂七杂八,夹棍打杈的数落,使半拉子秀才惭愧得脸颊绯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进去。不久家乡解放,半拉子秀才其时已家徒四壁,仅仅被评为破产地主,因而少挨了许多批判斗争,倒是始料未及,不幸中的庆幸了。

end

收集者简介

张泽贵,贵州桐梓人,中学执教三载,基层工作数年,半百人生历风雨,天命不老激情在,曾任陆军预备役上尉,现供职于桐梓县投资促进局。文学爱好者,喜诗词、好吟诵,作品散见《贵州日报》《遵义日报》及“雪域老兵吧”“天府作家”等。

2

《桐梓老童谣》征集启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