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承气汤七方整理

承气汤七方整理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 厚朴七物汤

上述七方为仲景腑证之方,在临床上要辨清辨明再用方。

经典要通,六经辨证要明,这为大道也。大道牢记,见病知源,对证下药,方可事半功倍。

大承气汤

大承四黄三合硝,五枚枳实八朴调,枳朴先煮后黄硝,实燥痞满峻下疗。小承气汤

小承轻下热结管,阳明腑实实痞满,二朴三枳四大黄,妙在同煎泻力缓。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半升硝,四两大黄二两草,少少温服和胃气,温顿服之祛坚燥。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五十桃,四黄二硝二桂草,瘀热互结蓄下焦,少腹急结如狂疗。厚朴大黄汤

朴黄支饮胸满施,尺朴六黄四枳实。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金匮汤,五枳八朴四大黄,里实气滞痛而闭,行气通便立时康。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朴八沾,五枚枳实三黄甘,十枣二桂五生姜,里实兼表腹胀满。

大承气汤:厚朴8两权实5枚大黄4两芒硝3合

小承气汤:厚朴2两枳实3枚大黄4两

调胃承气汤:大黄4两芒硝半升炙甘草2两

桃核承气汤:桃仁50个桂枝2两大黄4两芒硝2两甘草2两

厚朴大黄汤:厚朴1尺枳实4枚大黄6两

厚朴三物汤:厚朴8两枳实5枚大黄4两

厚朴七物汤:厚朴8两枳实5枚大黄3两

甘草3两桂枝2两大枣10枚生姜5两

大承气汤条文共30条伤寒论19条

阳明:16条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黎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慷而烦,胃中有燥尿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

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胃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3条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11条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13、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21、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3、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小承气汤共8条

《伤寒论》7条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滴,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金匮要略》1条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调味承气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厚朴大黄汤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6、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厚朴三物汤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厚朴七物汤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大承气汤证之第208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2021-06-08 08:51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2.大承气汤证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

  • UC头条: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点击加载图片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 ...

  •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伤寒论阳明病20210303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20210303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承气汤方

      大承气汤方 方    剂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 ...

  • 承气汤类方的临证运用及思考---蔡长友

    六经辩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三阳病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家兄的影响下,我对三阳病临床及处方的看法及认识,尤其是对承气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有我一定的看法与思考.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 ...

  •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2.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 ...

  • 承气汤类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渊源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 ...

  •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二十四章〈木防己汤类方〉】【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421人已读 1.木防己汤方:(方剂组成)木防己 14 克,生石膏 40-90 克,桂枝 10 克,人参 18 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木防己逐水饮,佐人参以治心下痞硬,桂枝以 ...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承气汤类方 | 养阳医斋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 (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 ...

  •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 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必溏者:大便干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三阴里虚寒证者:肠胃无热结者:胃满痛而喜温喜按者:脉虚弱.微细或脉沉迟无力者:年老体虚.慢性病.阳气亏虚等见大便燥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