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像孩子了?

儿童节,孩子越来越为什么不像孩子了

儿童节又到了,国家放开了三孩。以后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可和孩子们待久了却让我很恍惚:

孩子们是不是越来越不像孩子了?

前几天班里过成人礼,孩子们定了大蛋糕。蛋糕分完了,盒子上沾了很多奶油。班长正要扔,被我拿过来,顺势抹到了一个调皮的男孩儿脸上。

自此,班里已“乱做一团”,大胆的已开始四处作战,低调的也正跃跃欲试,更有甚者在我身后“突然袭击”,机智如我,必然“转危为安”。

孩子们闹着,玩着,平时不常发言的孩子,也肆无忌惮的笑着,羞涩的走过来想和我拍照留念。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勾起了太多太多的往事和回忆:那大概是十几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把灯管缠成五彩,将投影仪调成炫色,平时不苟言笑的班主任和我们在灯下“群魔乱舞”……

我想那是曾经属于我的青春。而现在呢,真让人想锤自己一拳。当班长告诉我成人礼想买蛋糕时。我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居然是:

千万可别抹的哪儿都是,好好的蛋糕吃了多好……

扪心自问,00后的他们缺这口吃的吗?

恐怕,孩子们缺的不是这口蛋糕,而是本就应该归还给他们的青春记忆。

我们常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而他们此刻不正是应该疯狂的年纪吗?

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孩子了。

我曾见过某一届学生就在办公室里的《检查》,其“深刻”程度,竟超过任何一个“罪大恶极者”的呈堂证供。其后是家长和教师的监督签名,看完我的汗终如雨下。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啊。这真的正常吗?

好哥们在京敲代码,一次交流中,他讲到“程序”中的“容错机制”。即当系统在运行时有错误被激活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提供服务的方法。

方法且不论,态度却很值得思考。就连“高科技”都会犯错,都需要“容错”。为什么,我们就那么受不了孩子的一点错误呢?

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对待孩子的错误都是需要有一些“胸襟”的,并且处理起来一定要万分谨慎的。

我们需要的是改正和监督。而不是通过一次性定论,以证明我们的预见;通过一棍子打死,来显示我们的权威。

平心而论,孩子犯点错真的没有什么必要大惊小怪的。而相对于他们的错误,很多时候更加错误的是我们的处理办法。

孩子们能够改好,而我们总是添乱。

还有,就是让孩子该疯就疯一把,没什么大不了的。

千万记住,千真万确,我们培养不了完美的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情有义的心智健康的人。

同事老哥哥给我讲到一个故事:

上一届他班里有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孩子不疯不玩不闹不说,课上学习,课间学习,自习课学习,班会课学习,运动会学习,体育课学习。

没有人知道他有什么爱好,因为其他孩子“出格”的事情,他从来都不参与。

他很懂事,老哥哥却很着急,他给他的《随笔本》上写了一句话:

青春,是要疯狂的,因为这样的年纪转瞬即逝。

前几日,老哥哥又讲起了这个孩子,他说正在给这一届的孩子们讲《游园惊梦》,每一次讲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时。

他一次次想起那个懂事孩子,每一次想到他,眼里就满是泪水。

专收问题学生的丑小鸭中学詹大年校长说:

教育的目的不是面向考试,也不是面向工作,而是要会生活。在会生活,孩子就会认知、会评价,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他才知道生活的方向、意义、目标,知道幸福的体验。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孩子今天考第一名,明天考第二名,还是会痛苦,因为这些东西跟他的生命价值没有关系,他被控制了,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

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发展生命,成全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大人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他们总是把自己未曾完成抑或完成不了的加到孩子身上,他们也总是把自己现在不能容忍的,来否定那些正值犯错和疯狂年纪的他们。

殊不知,他们和我们都会老去。而孩子们,现在,正青春!

成全他们,就是成全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也曾年轻!

理想  情怀  温度

一个教育者的心路点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