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过了小年,就是年
今天是小年
老话讲“过了小年就是年”,其实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这一点老白深有体会,今天在北京南城某购物中心停车场门口堵了一个小时,商场里面也是人头攒动,真看出来是要过年了)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关于小年,还有一个小故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习俗各地都不同,老白找到了几种,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呢?
祭灶王
祭灶王是汉族传统节日习俗之一,是春节期间祭祀灶王的活动。灶王(灶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爷等。原始人为了表示对火的发明者的感激,每年夏天祭祖他,夏天象征火,灶也代表火。中国北方有腊月二十三日用糖果祭灶之俗。汉族人民通过祭祀灶王爷,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风调雨顺。
扫尘土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贴春联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 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希望能洗掉霉运迎接新年,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怎么样?这些事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但是老白在这也要提醒各位,开心归开心,节日气氛有了,但也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说说各地的禁忌,一定要记住哦~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关于小年的知识老白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别光自己看,快分享给亲友们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