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才都去了美国不回来了?
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引发了国内各界的激烈评论。实际上,近年来很多国内的优秀人才都到美国去发展,最后多数人都选择待在美国,没能回国报效祖国,这也让人感到非常可惜。不过,有专家却认为,中国顶尖人才太多了竞争太激烈,水平一般的在国内混不下去,只能选择到国外去混。实际上,我国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美国。
早在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正处于艰难困苦的时刻。老一代科研人员,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专家不被美国丰厚的生活待遇所引诱、迷惑,而毅然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甘愿吃苦受累也要为祖国出力。这就是爱国情怀、爱国精神。现在很多人出国留学后,看到美国富裕的生活,以及良好的科研环境,就不想回来了。而如果国内人才的大量流失,恐怕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科技水平的崛起。
那么,国内大量人才被送出国去之后,多数人都不回来了,这背后究竟说明了些什么呢?首先,爱国情怀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孩子读书就是一味的要考高分,出好成绩,进名牌学校,却淡化了爱国理念。而且,社会的风气也是如此,认为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圆,外国的空气要比中国新鲜。这叫崇洋媚外。只有我们给孩子从小灌输爱情主义情怀,国内人才外流的现象才会受到逐步遏制。
再者,高级人才的薪资待遇应该逐步提升上来。最近90多人离职的中科院那些科研人员,工资收入一年只有10万多,而2019年北京非私营单位的人均工资是16.68万,还远远高于中科院的那些离职的硕士、博士,我国科研人员的工资比非私营单位的平均薪酬还低,这就是这我们国内科学家的现状。这里是月薪只有9000元,那边企业答应给你年薪百万元,我相信多数人是会心动的,更何况科研人才如果在美国发展,年收入起码也有几十万美金。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流失,或者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当年很多专家回国后的待遇也是国内最高的。钱学森先生1955年回国后,国家给他发的工资是每月335元工资,335元就是普通一级教授的工资。当时普通一级工的工资是35元,一个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是56元。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钱老在很多部门挂职,又每月加了一百元的津贴,加上年终奖励,平均每个月钱老可以拿到2000元。同时,国家还提供了一套三间的住房。虽然待遇不及美国好,但也可以看出国家在物资匮乏的前提下,对人才极为重视的表现。
最后,国内的科研工作的环境还是有待改善:一方面,国内某些科研机构的官僚主义作风还在盛行。不关心、不尊重人才的事时有发生。在进级、评奖方面还存在不公,领导意志决定一切。这就为留不住人才埋下了隐患。举个例子,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美国学成回来,在清华待了十年,连院士都没评上,只好再次出走美国,成为美国的外籍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生讲席教授。国内进级要论资排辈,要看领导的脸色,而国外评职称是由你的能力说了算。
另一方面,国内科研机构领导层对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科研项目申请难、科研经费不足。国内科研人员申请不到科研经费,就出不了科研成果。不像在国外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你的科研项目一直研究下去。试想,国外科研环境要比国内好,经费充足,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在这样的科研机构内当然比较容易出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才当然都喜欢待在国外搞科研活动。
面对很多人才去了美国不再回来,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国内顶尖人才太多,激烈竞争,这些人是在国内混不下去了,才跑去美国的。实际上,答案并非如此,由于美国科研机构的薪资水平高、研究经费足、进级公平,让更多的国内人才看到了出好成绩的希望,这样他们当然会选择待在海外发展。如果,国内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提高了,在晋级、评奖方面更加公平公正,在科研项目上增加经费的投入,这样我们国家就能吸引并挽留住大量的出国人才归来,为国家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