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极拳源流看练拳次序原本的太极拳什么样...
从太极拳源流看练拳次序
原本的太极拳什么样?据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记载:(征南)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有恶少辱之者。为征南所击。其人数日不溺。踵门谢过。使得如故。牧童窃学其法。以击伴侣。立死。征南视之曰:此晕穴也。不久当苏。
僧山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征南,则蹶然负痛。
王征南是张三丰的直系传人。由这两个战例可见:原本的太极拳,精髓是点穴和以神打人。可惜以王征南为代表的南派太极早已失传。
张三丰太极北派传人为将发,将发居赵堡传拳。所以说,赵堡太极最正宗。
陈王廷从将发学拳。之后结合家传拳术,创陈氏太极拳。
此后太极拳沿着两条线传播。
1.陈传杨,杨氏太极推手去掉了陈氏管脚、拿脉,反关节等外家拳成分。内家拳的味道更纯正。正宗杨氏在老架,在班候不在澄浦。大家可参看李伟培老杨氏188,杨班候秘传太极拳和杨氏府内太极拳。杨传吴,吴式太极拳纯以柔化,内家拳的味道更加纯正。所以,坊间有传言:陈氏是小学,杨氏是中学,吴式是大学。
2.赵堡陈清平传武禹襄,武式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非常不同。不同有二。一是劲整少变,而是气足力大。二者又相互关联。强调气,强调以直养而无害,所以少缠丝花样。因此劲整力大少变化。
我们从武式第三代郝为真的一个战例可以管中窥豹,见武式太极之一斑。
“清河葛老泰(葛福来),精八方捶,授徒千余,闻亦畲名,请师事,亦畲使从学于为真,泰殊勉强。亦畲知其意,命与为真相搏,甫合,为真以推手中擒拿法进擎泰膊,泰臂不能脱,足不能移,身不能转,呼曰:'释我!释我!'为真曰:'能动乎?'曰:'不能矣。'乃释之。凡为真胜人多类是,不使负者受创伤。”
由此可见武式太极拳以气全吞之一斑。
郝为真传孙禄堂,其时孙禄堂已靠形意拳和八卦掌功成名就,名满天下。所以孙氏太极拳大道至简,一般人很难领略。
由以上太极拳简史可知学拳次序。
太极以气为功。无此都是花架子。而最有利于养气的是武式。武式有利于打通经脉。太极拳又先求展开,杨氏以舒展大方著称。所以应该先学武杨。但因学武杨,功大气足而少法。
太极拳后求紧凑,陈氏缠丝紧凑实用,所以应该次学陈氏之法。实用是陈氏传播广泛的原因。但若没有武杨的功力基础,易流于外家拳。
吴式是大学,应该在陈氏柔化刚发的基础上再学吴式。学吴可以使功夫内化。但如果单练吴式,易流于过柔而不利于实战。
孙氏大道至简,步法轻灵。一般人达不到,当然也应该最后学。这也是孙氏太极拳传播不广的根本原因。
总之,武杨功力筑基,陈吴刚发柔化为法,孙氏通神达道。这应该是练习太极拳的正确次序。
我的陈氏师父,李经梧一脉,陈吴结合。沈家桢主张先陈后杨,陈杨结合,与此相类。只不过由于沈家桢那个年代信息不畅,沈家桢前辈除陈杨以为应该没有接触过其他太极拳,故其认识仅及于此。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