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壮的古玺印特色,三代文字古玺章法、陡峭刀法多字闲章

纵观整个中国印学史,很少有篆刻家能像乔大壮那样,在章法上运筹帷幄,布阵列将,奇招怪着,险象环生。他的古玺印初看起来,排列错综,奇变横生,令人眼花缭乱,犹如京剧舞台上的一场激战,读之惊心动魄。细析可知其结构之奇,有如出土的古代象形文字,高古深奥,令人赞叹。本文结合乔大壮的人品、习性、才气,拟对其古玺印特色进行一番挖掘与探索。

一、乔大壮及其印风
乔大壮(1892-1948年,图1),本名曾劬,以字行,亦字壮殴,别署伯戢、劳庵、桥瘁、瘁翁、波外翁等;斋室名波外楼、酒悲亭、永夕室。其先世由浙江绍兴迁居四川华阳(今成都),遂为成都人。祖父乔树棍官至学部左丞,以文学名宦称于世。
乔大壮髫龄即受祖庭严训,诵经读史、博习诗文,得祖父及清季名宿顾印愚亲授,在经史、古文、书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侍祖父于京都,得与一时名流相接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声名早播于艺林。
后人学北京译学馆,深得外文教习辜鸿铭器重。1915年至1919年,乔大壮供职于北洋政府教育部,与鲁迅对桌工作四年,深受鲁迅思想影响,又供职于北洋政府土地局、经济部、监察部等,1927年,赴南昌跟随周恩来工作。
乔大壮曾于中央广播电台开设《书法概要》讲座而大获时誉,始被延聘为中央大学兼任教授,讲授书法。徐悲鸿执掌中央大学艺术系,乔之篆刻素受徐氏激赏,故又复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兼任教授,讲授篆刻。
受许寿裳推荐,乔大壮于1947年赴台湾,教授于台湾大学中文系,讲授古典文学。许氏被人暗杀后,乔大壮不满当局所为,兼被流言伤及,心情抑郁。他集才华、博学于一身,而未能实现自身抱负,加之为人蕴藉敛抑,遂于1948年自沉于苏州梅村桥下。
乔大壮为一代博学奇才,通经史诗文,尤于词学研究精深,唐圭璋誉其为“一代词坛飞将”,徐悲鸿也以“词宗”尊之,为其造像,题云:“二十七年岁始,为吾乔大壮词宗造像。”乔大壮与鲁迅、陈衡恪、许寿裳、徐森玉、张大干、溥心畲、徐悲鸿等相与友善,时常切磋艺事,文书笔札名重一时,著有《波外乐章》二卷,《波外楼讨》二卷。
书法初学徐浩、虞世南,秀逸清淳,寓刚于柔,深为同道所推重。其性格高傲孤芳,酩酊放歌,酒酣纵议,又刚正不阿,好打抱不平,与其印“狂篇醉句”(图2)如出一辙,为人与众不同,影响到篆刻上(又有依托其书法秀逸清淳,清刚绝俗的一面),喜好古玺闲章,即有觑幽刺怪、奇招横生的面貌。
观其印风,一方面,字字求奇,方方术变,奇招重迭,机杼暗藏,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心动魄;另一方面,喜黄牧甫锐利挺拔的刀法,用陡峭光洁的典雅格调来表现古玺印,常以多字闲章来创作古玺印,章法突出“方寸之内,气势磅薄,动静冲突,对比强烈”的效果。乔氏将高傲的人格、陡峭的刀法、奇险的章法融为一体,真是鬼斧神工,神韵兼具。
乔大壮篆刻艺术的突出成就在于将“三代文字,古万方数据玺章法,陡峭刀法,多字闲章”四者结合,通过不断创新,将古玺类印章推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取得了古玺印的最高成就。探其成因有:
(一)字法奇特
乔大壮印章字法奇特,他的印文字选用非常广泛,玺文、金文、铭文、权量、小篆、缪篆无所不用。李天马日:“先生(乔大壮)篆刻,融合两周,以金文入印,超然出牧甫古玺之外”。
(二)刀法与章法的反差
乔大壮之女乔无疆在《乔大壮印集・后记》分析道:“对于用刀,他(乔大壮)欣赏黄牧甫冲刀的凌厉无前,同时也发现猛利之极就会有伤韵致,为此而刻过许多小印,训练出下刀准确的短冲刀,从印文线条上表现力度,显得提拔和雅洁。”乔大壮欣赏黄牧甫冲刀的凌厉,在章法上抛弃平稳、典雅的风格,追求鲜明独特、反差强烈的布局。刀法反映了他外型的温恭谦挹,躁动不安的章法显露出他内心世界的狂狷激荡,二者的反差体现在一方方古玺印式中,形成最具特色的“乔大壮印风”,他这种性格的两重性,很难在印学史上找到志同道合者。
(三)章法的奇险
在乔大壮的作品中,最能代表他章法上奇招险着的是多字闲章。自由驰骋的章法布局最能抒发他狂狷激荡的性格。多字的闲章与诗词文句的意境,通过古玺印的伸缩挪移、离散聚合、穿插迎让、增减其变等手法,方寸之间体现出形式美和意境美的一致。曾绍杰述评他的印云:“盖一印之成,直抒胸臆,充其文字者十之二三,计章法者十之六五,迨其奏刀,一二而已。”
二、乔大壮古玺印特色
在乔大壮众多的篆刻作品中,古玺印无疑最具特色。乔大壮喜好大篆、古籀,同时又为“三代”时期古玺印的古朴大气所倾倒。乔大壮充分发挥自己在章法上的多种奇特布局手法,将古玺印天真奇肆、神出鬼没的变化与大篆、古籀自然随意的开合、曲直、穿插、迎让等特点融为一体,并融人自身品格、性格、嗜好,形成以下特点:
(一)简约自在,空灵流动
古玺印大量流行于诸侯称霸的春秋战国。其时文字尚未统一,尤其在古玺印的布局中,更为突出。乔大壮常用的手法是对原文字进行增减,以章法的需要将文字或简化或增繁,形成简约之美,追求空灵之动感,如名作“日庚都萃车马”。乔大壮在古玺印创作上紧扣简约之美,追求方寸空间中的自由、空灵与流动,将古玺印的视觉之美推向一个更高境界。如“曾克蛹”(图3)利用伸缩挪移手法。
将曾克师逼边一伸一缩,各自形成左上右下的空虚,“克”字简笔虚划,空灵流动的布局与小周坚实的边框联成鲜明对照,耐人寻味。“寿石堂”(图4)章法上实下虚,“寿石”二字中问增二点。
使上部严实慎密而中下部大片留白,三个“口”呈“品”字形,与布局疏密相一致,“寿”字下部的曲线笔划使全印生动有趣。
(二)貌似杂乱无章,实为平中寓奇
乔大壮留存的古玺印中,有大量的多字闲章,在章法布局上采用大量参差错落的斜笔,犹如布陈列将,像京剧舞台上的“龙腾虎跃”,在视觉上仿佛有点杂乱,有“闹哄哄”的感觉。细分析则感其构思之巧,用心良苦,奇变迭出,险象连环,如“爱晏平仲程婴与之同名”(图5)一印,十个字的。
重分三列,由于大量线条的挪让、伸缩、增简、穿插以及较多的笔划粘连,使得印章动静相参,令人目不暇接。又如“百世以埃圣人而不惑”(图6),字形化成多种形态的几何图形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密布于全印之中,犹如舞台上“天门阵”的亮相,千姿百态。细分析,浓重装饰的笔划,几何图形参差呼应的布局,奇趣而生动。这种大胆的创新,在古玺印中也不常见。
(三)奇招创变,险中求胜
常言说,书如其人,其实印亦如人。乔大壮外表温恭谦挹内心狂狷激荡的双重个性,在古玺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代表作“狂篇醉句”(图2),“狂、篇、醉”三字平正,“句”字如一长矛斜刺,直插中心,既险又奇,但三字密不透风,严实包围,化去了险(斜)招的突兀。印面文字的巧妙设计,又使人想到“使酒骂座”的典故。又如“须髯如战”(图7)。
“须”字的安排可谓巧夺天工,是一般印家想都不敢设想的,除了线条多变,一个字中三横重叠的平直,五条曲线极具动感,反差强烈。“战”字与“须”字斜势上接,“如、髯”二字斜角相望,“髯、如、战”三字密而靠左下,“须”字疏而占三分之一印面,犹“三英战吕布,吕布虚幌一枪,退阵而走”的画面。初一看,章法布局惊心动魄;细一辩,险中寓巧,奇趣无限。
(四)几何图案的呼应与装饰
历代古玺印大量采用玺文、金文、铭文等象形文字,故而章法布局中经常出现几何图案与装饰性笔划,使古玺印面更显灵动奇趣。乔大壮在古玺风格的创新中,更是将这一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手法有:
1.注重几何图形的穿插“颂橘庐世谛文字”(图8)中的三角形、半圆形、小方块的错落有致使印面如京剧舞台大。结局的亮相,奇趣妙生。又如“曾克蛹”(图3)一印,既有文字的笔墨韵味,三字如三个不同的人,一如小丑,一如老翁,一如仕女,形态各异,生动可爱,加上刀法与字法的反差,妙趣横生。
2.注重装饰奇趣“但今继意存高尚”(图9)中装饰性笔划的穿插吸引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壮殴”(图10)一印,更置两处三角形装饰,左右呼应,在众多的斜析线交叉中,起重心稳定的作用,大胆而险胜。
3.注重印面的图画效应中国汉字是图形化的符号,故文字也可以还原为图13“谢客图”,14“系臂琅瑜琥珀龙形”。从这一立意设计印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而宦文字”(图11)“孑L祥熙”(图12)两印中,“熙、宦”两字为全印中心人物。“谢客”(图13)印如吕布辕门射箭,弯弓待发,弦响靶中。“系臂琅瑜琥珀龙”(图14)则是龙腾。虎跃、鸟飞兽走的场面。这些印面效果是乔大壮对章法极费匠心,精心设计的结果。实可谓苦心经营。
乔大壮之所以能在名家辈出、流派林立的清末民初印坛上独树一帜,源于他在篆刻章法上的独具匠心,他将章法、刀法、字法的创新融为一体,成为风格独特的一代篆刻大家。沙孟海在其《印学史》一书中,于黄牧甫之后仅列乔大壮一人,并曾对乔大壮之女乔无疆说:“清末黄士陵、吴昌硕两大派之后,仅乔大壮与齐白石两位印人列名这本史书,此即社会赞誉的'南乔’与'北齐’,造诣最卓是也。”乔大壮的古玺印风格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学习。

(0)

相关推荐

  • 万事如艺│一个“不合时宜”的篆刻家——周志群其人其印

    苏海强/文 与深圳篆刻家周志群谈篆刻,品赏他的印作,总觉得他有点不合时宜,总觉得他应该是长衫布履.至少是生活在民国时代的人.在工艺印和大写意印流行的当今篆刻界,周志群坚守着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写意中求工 ...

  •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

    寿山石与篆刻艺术的渊源颇深,寿山石最早就是因为文人篆刻而声名远播. 篆刻,是指将书法篆书以镌刻的形式留于印材表面的艺术.篆刻之技始于三代,兴于秦汉,最初仅作为印章上标记身份凭信的一部分. 至于元明清, ...

  • 朱复戡古玺印化概说,古玺文字的取法与印化的手段

    朱复戡是二十世纪的书法大师,也是篆刻大师.他以其极高的天分将自己的书法和篆刻协调统一了起来,呈现出阳刚雄强的面貌.古玺是朱复戡篆刻中个人面目最强烈,也是成就最高的风格类型,最能代表朱复戡的篆刻高度,沙 ...

  • 李广先生汉唐阁藏铜质玺印赏析,録古玺印200钮,以供品鉴

    明清以来对古玺印的搜集与著録蔚然成风,利用这些玺印材料对古 代地理.职官.姓氏.人名进行考据的研究也成爲金石学中自成体系的 热题.前者若< 十钟山房印举>.< 海上精舍藏印>. ...

  • 赵之谦鉴古堂印赏析,鉴古堂与魏锡曾,创作历史渊源

    清道光九年(1829)的七月初九,赵之谦出生于绍兴开元寺东首大坊口:光绪十年(1884)十月初一,卒于江西南城官舍,享年56岁.赵之谦的一生,生活轨迹清晰,游历.交友与创作的关系密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 ...

  • 兼备章法、刀法、字法的和谐统一,深入诠释古玺艺术美

    古玺,上溯三代,盛行于战国.秦统一中国以前,以大篆为主的各国文字具有多样性,这就使古玺印面貌丰富,艺术性极强.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是对战国古玺艺术美的经典诠释.先秦工匠注重印章形式感,擅长运用多种风 ...

  • 玩玺印的看过来:玺印全集

    玺印在商周时期即已经存在,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普遍使用.由于社会发展,工商业兴旺,各国各地区之间,人际间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主要担负着凭信辩奸职能的官私玺印获得大发展.同时,由于各国间政治文化 ...

  • 古玺临摹:当文字无法布满印面时,就让它空着,其实也是一种章法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的一段话: 吉金文字之不可及处在能散而不乱,深得"点画狼藉"(孙过庭<书谱>语)之意,故拟金文须注意离要离得极开,合 ...

  • 时代风貌 | 古玺印封泥精赏

    凤鸟印  铜 直径38.5x10mm 郢室官玺  铜 35.5x35.2x69.6mm 中行府印  铜 21x19x10.1mm 荥阳  铜 25.1x12.6x15.7mm(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印书 ...

  • 古玺印封泥精赏

    古玺可分为官玺.私玺.古语玺.图象玺.单字玺和巴蜀文字印.古玺大都以铜作印材,少量的用玉.银等.先秦的银玺不是纯银,纯金.纯银的印材到汉代才出现.玺的大小尺寸,因国而异,各行其是.官玺大小悬殊,私玺花 ...

  • 秘藏日本近百年,上千方历代古玺印精品首次集结面世

    前言: 民国期间流入东瀛的中国历代古玺印精品共计1091方全公开. 日本篆刻界的泰斗人物小林斗庵,有一个斋号叫"怀玉印室",还是请沙孟海先生题写的. "怀玉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