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稿】亡唐推手韩建:我本忠良(中)

亡唐推手韩建

—我本忠良—

文字|张   飞

排版|毛七七

他曾经目不识丁,后来却做到了宰相。

看似抱对了大腿走上了人生巅峰的他,却以死于非命告终。

唐昭宗虽然不能干掉李克用,也不能问责主角妨碍人事任命,但干掉杨复恭好像还是个可实现的目标。

杨复恭逃到杨复光的养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那里寻求保护,那一块还有其他一些老杨家的后生做节度使、刺史的,当然就聚成一团。

主角和李茂贞、王行瑜还有另外两位节度使联名上表:既然杨守亮包庇叛臣杨复恭,那就把他们交给我们去对付吧,只要任命李茂贞为总司令就可以了,军费我们自己出。

这另外两位节度使分别是李茂贞的兄长陇右天雄军节度使李茂庄和王行瑜的弟弟匡国军节度使王行约。

这一下衬得我们的主角好像没有什么兄弟。

当然,主角不在乎这个,也许他应该在乎另一件事,匡国军的军部是同州,也就是说,他的地盘重新回到了华州一州。

主角的地盘缩小了,唐昭宗却不希望其他人尤其是李茂贞的地盘扩大,为此他宁愿放过杨复恭。

在这个形势比人强的年代,他连曾鞭打过自己的田令孜都想放过。当时,陈敬瑄和田令孜被主角的那四个军中兄弟揍得投降了。看名字都明白,这时候,四兄弟的带头人无疑是王建。

昭宗想放过田令孜也没用,已成为新任西川节度使的王建自有办法自己送干爹上西天。

王建就是后来前蜀的开国皇帝,晋晖和李师泰始终追随他,而张造已经在夺取西川的战斗中不幸捐躯。

时代的机遇让他们刷了另一条平行剧情下的副本,而本文的主角——韩建,早已踏上另一条道路,和曾经的弟兄们的人生再无直接的交集。

间接的交集倒是有,比如曾经和王建四人组作对的杨守亮,就要和四人组失散多年的兄弟上演对手戏了。

唐昭宗之前想放过田令孜,没用,现在想放过杨复恭,还是没用。

李茂贞自作主张干起了讨伐军总司令的活,木已成舟,昭宗不认也得认了。

李茂贞不负众望,杨氏集团被连根拔起,杨复恭、杨守亮等计划逃奔李克用处,但是,他们遇到了主角的军队……

因为记载分歧,小编不知道杨复恭老人家是坚贞不屈被韩帅就地砍了还是先押解京城再砍的,反正是砍了。

还有一件可以明确没有分歧的事是,杨守亮是被活着押上京城的。

杨守亮知道自己反革命的罪名怕要洗不脱了,哀求韩建将活着的他押送进京,到时候他会说自己及养父杨复光曾经讨伐黄巢有功,说不定可以活下来呢?

韩建当然是选择答应了……言出必行,杨守亮被押解进京的时候还是活的。那天,唐昭宗在城楼上审问杨守亮的时候,杨守亮果然说话了……

错!他什么话也没说,因为他已经没法说话了——他被绑成一团,嘴里还塞了球!

唐昭宗在上面问话,说不出话的杨守亮只能点头(颔首),不知道是想表达什么。昭宗一看,这是认罪服法了啊,那就砍了吧。

虽然杨守亮的地盘被李茂贞兼并了,但我们的主角也不是全无收获,从杨守亮处得到了一个叫李巨川的幕僚。

从此,有人教他进修文化课了,他的文书方面的工作也算是不用愁了。

主角不愁,皇帝可要愁了,又是讨伐失败又是大战兵权宦官的,自损了一堆武装力量,到头来得罪了李茂贞,被李茂贞和王行瑜逼宫了,昭宗不得不将开国名相杜如晦的后人、忠心耿耿的宰相太尉杜让能作为背锅侠赐死!

皇帝被欺负成这样,主角你在哪里!说好的忠君爱国呢!

别指望主角忠君爱国了,不知何时起,他已经变了。京畿有一支神策军禁军叫郃阳镇军,靠近华州,我们的韩帅想要据为己有;还有一支良原镇军靠近静难军军部邠州,王行瑜也想要。宦官觉得这是禁军,怎么能给你们呢?

正赶上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儿子陕虢节度使王珙和王重盈的弟弟已故前节度使王重荣养为儿子的侄子行军司马王珂都谋求继任,王珂是李克用的准女婿,自然得到李克用的支持;王珙不甘示弱,去找李茂贞、王行瑜以及我们的韩帅给自己撑腰。

唐昭宗虽然一度摇摆及考虑中间路线解决问题,但最终还是宣布王珂获胜,搞得李茂贞三人觉得很没面子。

一言不合,三位大侠就率军入朝了。

昭宗虽然没有力量阻止他们,但天子威仪还在,诘问三人为何擅自率军入京,是不是觉得寡人这个皇帝当得不好,想换个?

明明手里有兵,王行瑜和李茂贞竟然流汗了,并且失去了语言能力,只有韩建还淡定,简单辩解了一下。

昭宗深知待客之道,召三位贵客喝酒吃饭。

三位大侠也不客气,上演了杀死宰相2.0版,派自认为是政敌的宰相韦昭度和李磎以及数名宦官去追赶杜让能了。他们加给韦昭度的罪名是讨伐陈敬瑄无功,其实具体怎么个无功法,最后的胜利者王建最清楚。而至于韦昭度是怎么得罪的他们呢,王行瑜最清楚,谁让韦昭度刻板,不肯让王行瑜做李世民做过、郭子仪不敢做的尚书令的。

他们也没忘记此来的初衷,迫使昭宗收回成命,把河中军给他们支持的王珙,把王珂挪到王行约那里,再用王行约去顶王珙的缺。

人也杀了,事也办了,三位大侠仿佛忽然想起初次见驾的时候,皇帝不是说了可以换个皇帝吗?那就换呗,把皇位还给之前文官们想拥立的吉王李保啊。

但是,三位大侠默默退回了老窝。

因为,曾经被宣布为叛逆的李克用,竟然勤王来了。一来就顿兵华州城下。

一旦华州城破,不仅韩建性命堪忧(先前王珙的弟弟晋州刺史王瑶已经因为抵抗李克用而光荣牺牲),潼关以内也要成为李克用的天下了。

可惜主角光环又一次绽放了,李克用怕唐昭宗被李茂贞和王行瑜抢走,顿时没心情跟韩建耗了。

后来的战斗与韩建无关,以王行瑜被杀告终——唐昭宗不希望李克用变得无人能制,饶恕了看起来已经变乖的李茂贞和韩建,打发李克用回家。

李克用一走,李茂贞和韩建就故态复萌了。

书上没有说韩建为什么就变了,大概看到跋扈的人都混的得意,他也觉得做个迂腐的忠臣没什么意思了吧,至少在这样破落的皇朝,让自己自由一些有什么不好的?

忠君爱国的心不见了,照顾故人的心却还在,韩建的一封上疏,成功劝阻了朝廷,使得刚去世的孔纬的故居免于被没收。

韩建眼里孔纬自然是故人,还有一位故人则会在已经坑过韩建以后在后来继续坑韩建一把顺带坑死自己,而昭宗……还能算是韩建的故人吗?

反正当事人昭宗自己是不信的了,为了自保,他抓紧又招募了几万人,让宗室诸王统领。

在这个军阀割据的年代,什么军阀都能招兵买马,偏偏至高无上的皇帝却不能,因为皇帝此举让李茂贞有了危机感,他要带人来讲道理了。

这一次不巧,李克用自顾不暇,诸王的新军又太菜,昭宗只能出奔,连京城长安都被李茂贞烧了。

虽然李克用不过来,但昭宗觉得可以自己过去。

如果不是主角横插一脚派儿子去给昭宗上表的话……

赶到富平的韩建哭着对因为害怕跑长途已经意志动摇的昭宗说:“跋扈的节帅又不止李茂贞一个,陛下要是走远了回不来怎么办?我们华州虽然弱小,但可以自保,我已经经营了十五年了,离长安也不远……”

昭宗也哭了,于是和百官一起去了华州。韩建很够意思,把自己的办公室腾给昭宗当行宫,自己去寺庙里办公了。

虽然韩建做了低姿态,但挟天子的态势已成,宰相们都不敢决断政务了。

昭宗觉得这像什么话呢,于是下诏让韩建也来议政。韩建坚持不肯,于是不了了之。

韩建觉得自己做别的事更合适,比如让笔杆子李巨川写点檄文告诉各位节度使:现在皇帝在华州,所以你们的贡品都要送到华州来……京城刚被烧了,你们不为京城重建出点力好意思吗?本帅已经答应皇帝,就这两年,把京城建好!

李克用闻讯,很无语,并且继乌鸦张濬之后,开始乌鸦韩建:“这货是在削弱皇室,将来要么被李茂贞抓住,要么被朱全忠俘虏!”

韩建的确趁着挟持皇帝的机会干掉一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官员,比如宰相孙偓、朱朴、刑部尚书张祎等人,还把昭宗的近臣太子詹事马道殷和将作监许岩士都超度了。但宰相崔胤他却弄不掉了,去而复返,谁让崔胤背后是朱全忠呢,韩建是真的怕朱全忠啊。

韩建也不会放过自己看不顺眼的其他人,比如宗室诸王。那实在是因为昭宗实在太不解风情了,李茂贞看盟友东川节度使顾彦晖被王建揍得七荤八素,就通过盟友韩建提出制裁王建,罪名也很简单,擅自动兵讨伐邻居。

昭宗十分听话:贬王建为南州刺史,调李茂贞为西川节度使,任命李嗣周为凤翔节度使,率军赴任。

且不说王建肯不肯乖乖去南州,李茂贞肯不肯把凤翔让给李嗣周?也不知道李嗣周怎么从华州把军队带出来的,反正李嗣周这辈子只和李茂贞打仗,打一次败一次,要不是韩建写封信给个台阶,李嗣周怕要被围死。

扯远了,话说回来昭宗不解风情跟诸王惹到韩建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这不是已经有一件梁子了吗?

更重要的原因是,昭宗经常表达出“我想回长安”的情绪,一边喝酒唱歌一边哭;韩建和诸王都随声应和。

但皇帝在韩建的地盘上大喊我要回家,韩建能舒服吗?

而且,他韩建才是华州的军政一把手,哪容得外来的诸王军队?正所谓,卧榻之侧……不好意思,赵某人还没出世。

韩建对诸王动手比对官员动手更早,举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的例子,又是讲道理又是武力逼宫的,不但把统领禁军的诸王夺了兵权赶回十六王宅做回高级囚犯,还说昭宗新招募的军队都是人品有问题的暴徒,整天拿着兵器在皇帝附近,本帅闹心啊……把这两万多人的禁军都解散了,“天子亲军尽矣”。

因为韩建逼宫,当初保护昭宗免遭李茂贞、王行瑜劫驾的头号功臣捧日都头李筠也被一刀了结。

还有几位王爷当时奉命在外出使,韩建又举了一堆永王自立、吐蕃和前静难节度使朱玫拥戴宗室为帝之类的例子,要昭宗把这些王爷都召回来。

然后,韩建打算做一些事挽回舆论形象:请求立太子和封皇子们为王!

于是,皇长子德王李祐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裕(示字旁),其母何淑妃被立为皇后,唐朝一百多年来没有皇后的空缺得到了填补。

但哪怕请求立太子这件事,也有着细思恐极的内情。

未完待续

群雄国史 ∣一个有知识的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