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补液,掌握这些技巧就够了!(收藏)
作者:兰莉
单位:唐都医院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疾病,可根据病程时间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那么儿童腹泻呕吐时,液体疗法怎么做?
一、体液分布
体液一般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4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和血浆,共占约20%。
图1.一般体液分布情况
而不同年龄的儿童体液分布有各自的特点,即随着年龄的增大,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减少,其中细胞内液变化不大,而细胞外液中的组织间液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
图2.不同年龄儿童及成人体液分布情况
二、脱水性质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总量的减少,除了丧失水分外,还有电解质的丢失。
- 根据水分的丧失情况,从程度上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 根据电解质的丢失情况,从性质上分为低渗、等渗、高渗。
▎ 脱水性质的区分
图3.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分布情况
等渗性脱水,以失水与失钠成比例为特点,血钠水平在130~150mmol/L范围,机体处于细胞外液等渗、循环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的状态。
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大于失水为特点,血钠水平低于130mmol/L,机体处于细胞外液低渗、水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的状态,一般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大于失钠为特点,血钠水平高于150mmol/L,机体处于细胞外液高渗、水从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内液丢失更明显的状态,一般可出现口渴、脱水热、惊厥、头痛等症状。
图4.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的对比
▎ 脱水程度的判断
脱水常见的体征有皮肤弹性的变化、眼窝/前囟凹陷、少泪或无泪、口唇干燥、肢端凉、少尿或无尿等。
图5.脱水的常见体征
可以从丢失体液量及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等方面来判断脱水的程度。
- 轻度脱水 时丢失体液量约50mL/kg、占体重的5%以下。
- 中度脱水 时丢失体液量约50~100mL/kg、占体重的5%~10%。
- 重度脱水 时丢失体液量约100~120mL/kg、占体重的10%以上。
从临床表现如精神状态、皮肤弹性、黏膜干燥程度、前囟及眼窝凹陷程度、肢端温度、尿量情况,以及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也可以判断脱水的程度。具体可见下表。
图6.轻度、中度、中度脱水的辨别
三、液体疗法
针对儿童脱水的补液治疗可分为 口服补液和 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是一种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法,能够预防脱水并治疗轻、中度脱水,循证证据显示口服补液盐方法与静脉输液一样有效。
WHO推荐的最佳低渗补液盐即临床中常用的口服补液盐III(ORS III),渗透压属于较适合的245Osm/L、张力仅1/2张,适用于轻中度的脱水,同时补充钠钾氯。
相较于前两代的口服补液盐,ORS III能够快速补液、安全止泻,减少高钠血症发生的风险,且口感微甜易于入口。
口服补液盐的用量应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年龄及体重决定,纠正轻-中度脱水时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用量:用量(mL)=(50~70)(mL)×体重(kg),在4小时内服完,后应密观患儿病情,4小时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图7.针对脱水程度及患儿年龄,口服补液盐的使用剂量及方法
在配置口服补液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每袋ORS III只能用250mL的水来溶解,避免太稀或太浓,影响渗透压从而影响补液功效;
②不能将一袋分成几次溶解,由于无法精确拆分,亦可能会影响渗透压;
③不能添加糖、牛奶、果汁等,因为可能会改变渗透压;
④放凉后可隔水加热,但不能直接添加热水;
⑤配置好的溶液可以保存24小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图8.口服补液可能失败的情况及处理
针对中重度脱水及口服补液失败的患儿,在没有静脉补液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鼻饲补液:以20mL/(kg ·h)的 速度补充,总量不超过80mL/kg,并且每1~2小时评估脱水情况。
在补液量以80mL/kg计算时,应先补充总量的2/3,婴幼儿在5小时内补完、儿童在2.5小时内补完,同时每1~2小时评估,根据脱水纠正情况调整补液速度。
2. 静脉补液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视为静脉补液的指征:
①休克(循环衰竭);
②脱水导致意识水平的变化或严重酸中毒;
③脱水情况恶化,口服或肠内补液治疗无进展;
④口服或鼻饲补液时仍持续呕吐;
⑤严重腹胀或肠梗阻。
静脉补液的原则:定量-定性-定速三步走。
首先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补液量,再根据脱水的性质决定液体种类(等渗性脱水使用1/2张液体,低渗性脱水使用2/3张液体,高渗性脱水使用1/3~1/4张液体),最后确定补液速度及步骤。
应遵循“三先两补”和“三观察”原则:
- 三先两补:是指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见惊补钙;
- 三观察:应观察尿量3~4小时后是否增多、酸中毒6~12小时后是否纠正、皮肤弹性12小时后是否恢复。
图9.常用混合溶液的成分及简易配制方法
在明确了补液原则后,下一步便是落实具体的补液方法。
首先应确认第一天补液的总量,由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维持量组成,具体可见下表:
图10.第一天补液定量方法
第一天补液可分为扩容、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3个阶段。
扩容阶段的目的是快速补充循环血量、恢复或改善肾功能,在这个阶段应使用2:1的等张含钠液或1.4%的碳酸氢钠溶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在30~60分钟内静滴完毕。
补充累积损失量阶段的目的是在8~12小时内纠正脱水,不需要扩容者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在这个阶段的液体选择取决于脱水的性质,补充量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在8~12小时内静滴完毕(滴速约8~10mL/kg·h),在高渗性脱水时补液速度宜稍慢。
维持补液阶段的目的是补充生理和继续损失量,一般选择1/4~1/5张的含钠液,补充量为总量减去累计损失量,在余下的12~16小时内静滴完毕(滴速约5mL/kg·h)。
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生理维持量和继续损失量。
其中生理维持量可使用1/5张液体60~80mL/kg,继续损失量应根据丢失随时补充1/2~1/3张液体,在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
同时,应注意维持酸碱平衡及补充电解质的丢失。在纠正酸中毒时,可根据以下计算公式,先给予半量后,根据血气分析再行调节,紧急情况下可以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 5mL/kg或1.4%碳酸氢钠溶液20mL/kg,均可 提高HCO3-5mmol/L。
图11.纠正酸中毒的简易计算公式
在纠正低钾血症时,应根据患儿的低钾程度来决定补钾量。
- 轻度低钾血症应补钾200~300 mg/ (kg·d) ,即10% 氯化钾2~3mL/ (kg·d) ,可口服补钾;
- 严重低钾血症应补钾300~450 mg/ (kg·d) ,即10% 氯化钾3~4.5mL/ (kg·d) 。
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见尿补钾,或确认患儿在就诊前6小时内曾排尿;
②补钾浓度应小于0.3%;
③禁忌静推补钾,避免引起心肌抑制、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④每日补钾总量的补充时间不能少于6~8个小时;
⑤静脉补钾时间在4~6天。
在出现惊厥时,可予补钙: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 10mL+10%葡萄糖 10mL,同时监测心率。在惊厥无好转时,还可予补镁:静脉滴注25% 硫酸镁0.2~0.4mL/kg。补充钙镁时应注意与洋地黄类药物间隔使用,同时监测心率不低于80次/分;不可漏到血管外,不可皮下或肌肉注射。
征 稿
稿件要求:1000字以上,必须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