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嗜血独夫,是全人类的耻辱
“在暴君眼中,人似乎只有两种:给他卖命的,和居然胆敢自我生活的。后一种人,哪怕对暴君的侵略战争并无直接妨碍,也会被视为潜在的有害分子,残酷打压、清除。”“这个嗜杀成性的战争魔头,彻底背叛了法国大革命的正面遗产。他和他一手缔造的法兰西军事帝国,是全人类的祸害、耻辱。”这番话,是二百多年,一个柔弱女子写下的。当时,已经加冕为帝的拿破仑,正处于人生顶峰,一次次率领大军,铁蹄踏遍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而她,在流亡中,用一支笔,如此审判“法兰西大帝”。这个女人的本名,叫安娜·路易丝·热尔曼娜·内克尔。但她婚后的名字,也是发表文学和思想作品的笔名,更加广为人知。她,就是小说《黛尔菲娜》,和自传文学《十年流亡记》的作者,斯塔尔夫人(1766-1817)。
财政大臣的女儿This title011766年,安娜·路易丝·热尔曼娜·内克尔——日后的斯塔尔夫人——出生在法国巴黎。斯塔尔夫人的父亲,雅克·内克尔,是一位银行家。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末期。表面浮华,但数十年的财政危机,几乎病入膏肓。雅克·内克尔是法国商界的名流,被朝廷看中,1776年被任命为财政大臣。
雅克是个勤恳、睿智的财政大臣,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下,人头税和土地税的分配,变得比之前平等很多,特权阶层承担了更多的纳税义务,普通百姓的负担则有所减少。他还废除了“二十分之一工业税”,这对新兴的工业资本家,是很大的利好。此外,他通过国家贷款,来偿还法国长期以来拖欠民间的债务,虽然波旁王朝的赤字增加了,但民众为之欢欣鼓舞。然而,由于雅克是新教徒,在以天主教为国教的波旁王朝,无法获得更大的实权,只能作为财政大臣团队的一员,无法升任这个班子的领导者。“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腐朽的波旁王朝,各种宫斗倾轧。堪为能吏的雅克,没几年就被边缘化。直到1788年,波旁王朝民怨沸腾、财政濒临破产,才对雅克委以重任。
雅克受路易十六国王之托,主持召开三级会议。他希望成为贵族和平民的利益调和者,结果受到了两边的不信任。“雅克把三级会议当作辅助波旁王朝的一个机关,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让法国实现大变革的平台。”多年以后,后世的历史学家,如此评价1789年的雅克。这一年的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巴士底狱被攻占。雅克广有民望,也受到路易十六的信任。这年9月,他主动放弃了自己身为贵族朝臣的特权,说服路易十六作出让步。然而,雅克终究缺乏大政治家的能力,在随后的怒涛乱流的时局中,越发无力掌控,黯然离开法国。他在瑞士日内瓦附近买了一座庄园,余生在此隐居。某种意义上讲,雅克一家也是幸运的,侥幸躲过了雅各宾派当权时,最为血腥恐怖的时代。
步入晚年的雅克,焚毁了自己的全部政论著作。1804年在自家庄园病故。这期间,雅克的女儿安娜,也嫁给了一个姓“斯塔尔”的男人,从此被称为斯塔尔夫人。她自幼耳闻目睹了从波旁王朝到大革命期间的种种内幕和轶事,对这场巨变,有全景式了解。父亲死后,斯塔尔夫人将自己的这些见闻,写成了《法国大革命》一书,对父亲策划和参与的财政方案,及其政策效果等,有精彩的描述。对拉法夷特、米拉波乃至罗伯斯比尔等风云人物,书中均有浓墨重彩。这是一部珍贵的史料,也是一本颇具文学性的纪实作品,经久不衰。
反抗拿破仑This title02法国大革命后,几经动荡。1799年,身为军官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个人独裁。1802年通过法律,成为“终身执政”。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期间,拿破仑指挥大军,四处征服,法兰帝帝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斯塔尔夫人对此深恶痛绝,她公开撰文痛斥拿破仑篡夺了革命成果,称其为好大喜功、杀人如麻的暴君魔头。对拿破仑麾下的重臣,斯塔尔夫人最痛恨的,莫过于以阴险狡诈著称的塔列朗,用一支健笔,将其痛骂得狗血喷头。拿破仑严令禁止斯塔尔夫人进入巴黎。
于是,在拿破仑处于鼎盛的十多年里,斯塔尔夫人游历于欧洲各国。她的老公斯塔尔,曾是瑞典驻法国大使,在当时也堪称出类拔萃的人物。但和老婆比,斯塔尔显得很平庸,一生未曾留下传世著作。1802年,斯塔尔也许是因为经不起常年的颠沛流离,不幸病故。斯塔尔夫人成了寡妇,但在她之后的日子里,艳遇更多。这期间,斯塔尔夫人完成了小说《戴尔菲娜》,和另一部名作《十年流亡记》。
《十年流亡记》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谴责拿破仑的独裁暴政,第二部分探讨欧洲各地的文化和民情。她将拿破仑称为“马背上的罗伯斯比尔”,拿破仑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道:“再没有哪个女人,比这个老婊子更加邪恶了!”在本书的下半部分,斯塔尔夫人比较了德国和法国的种种差异。她非常钟爱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歌德、席勒等德国作家的作品。她本人的小说《戴尔菲娜》,也塑造了热情奔放的妇女形象。面对爱情追求和社会习俗的冲突,斯塔尔夫人笔下的女角,大胆冲破禁忌和偏见的枷锁,追求个性解放。
1810年,斯塔尔夫人悄然回到法国,出版了她的新书,书中有不少讽刺拿破仑的言论,此书上市不久,被拿破仑严令禁止。斯塔尔夫人逃出法国,带着自己著作的副本,辗转来到英国。此书在英国出版后,备受好评。拿破仑对此无可奈何。1814年,穷兵黩武多年的拿破仑,遭到了惨败,被迫投降、退位。斯塔尔夫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巴黎。1815年,拿破仑一度卷土重来,复辟为帝。但短短三个月后,拿破仑大军在滑铁卢被彻底击溃,百日王朝覆灭。此后,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再也无法东山再起。斯塔尔夫人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了一代战争狂人“因剑而生、因剑而亡”的全过程。她对拿破仑帝国入骨三分的剖析和痛斥,流传至今。
了不起的“小情人”This title03斯塔尔夫人有不少风流事迹,她最著名的情人,叫邦雅曼·贡斯当(1767-1830)。贡斯当比斯塔尔夫人小一岁,曾饱受英国尤其是苏格兰启蒙思想的熏陶。法国大革命期间,贡斯当没有亲身参与,但他是个冷静的局外旁观者。1794年,旅居瑞士日内瓦的贡斯当,在那里结识了斯塔尔夫人。两个人都认为波旁王朝应当被终结。但同时,都对之后的激进、恐怖,颇多批判。
“革命一般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一致希望推翻不堪忍受的制度。如果革命在完成这个阶段后及时终止,成果能够很好地保留。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独立,就是典型。”“如果革命继续进入第二阶段,就会发生变质,其目标,便形成了杀戮和破坏,与革命的初衷追求,变得截然相反。”“法国大革命在1789-1791年以前,处于第一阶段。1791年以来,法国人未能适可而止,他们试图摧毁一切陈旧,建立一个全新的理想国。这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从杀害失去权力的国王和王后,到所有人都可能被送上断头台。”贡斯当的这些观点,和斯塔尔夫人,颇多契合。两个人陷入热恋。
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小情人相爱,这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但两个人都不在意世俗偏见,各自写下了具有半自传体风格的小说,公开描绘这段不伦之恋。斯塔尔夫人完成了《戴尔菲娜》,贡斯当也写出了《阿道尔夫》,都流传至今。在和斯塔尔夫人恋爱后,贡斯当逐渐成为政论家、政治思想家。在拿破仑时代,两个人都是强烈的反对者。贡斯当的成就,远远高于斯塔尔夫人。斯塔尔夫人信奉卢梭学说,而贡斯当对卢梭,虽然不乏敬意,但在思想上超越了卢梭。在大革命后的法国思想家中,率先批判卢梭者,贡斯当是第一人。其“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之辨,也在一百多年后,为以赛亚·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之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1817年,斯塔尔夫人病逝。而贡斯当活到了1830年,积极捍卫自由成果,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抱病参加了“七月革命”,将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斯塔尔夫人的其他著作,主要还包括小说《柯丽娜》,和思想著作《论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