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体检却狂买保险,是你吗

  文 | 闰然

  编辑 | 宝珠

  如果要和上一辈人沟通买保险的事情,往往会看到两种极端的表现。

  一是他们对保险业务人员表现出极端厌恶的情绪,认为他们是骗子;二是他们见证了身边人的不幸,为求心安,被吓唬得买了一堆自己也弄不明白的保险产品。

  传统思维里,中国人很大程度上会排斥思考自己死亡或者患病的概率 ,那些不可预知的倒霉事,就算多想想也觉得是对自己的“诅咒”。毕竟,保险要是用上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而保险的条例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种文字加数字游戏,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年轻一代人,对保险买卖的理解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年轻人对健康保障的重视,以及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加上保险互联网化的速度加快,都让他们意识到了保险的价值所在——疾病不请自来,意外突如其来,养老早晚得来,保险是为了抵抗风险而获得保障。

  “卖保险的”大概是人们眼中最恐怖的职业之一。

  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周旋的这场猫鼠游戏中,“卖保险的”就像站在制高点高谈阔论,聊天中无孔不入地推销着公司的产品,仿佛你不接受他的好意就是在“谋财害命”。微信里,总能在一天内刷到数十条与突发意外相关的新闻与保险关联起来的朋友圈。

  硕士毕业的黄欣此前未曾想过,保险会成为自己的职业选择,经历了一边狂欢一边为自己的健康焦虑的日子后,突然生出了要买保险的意识。经过卖保险的长辈介绍,她立刻就花钱投保了一份重疾险。

  但等她缓过神来潜心研究才发现,保险买贵了,市面上还有更多价钱相等、保障额度更高的产品。

  此前,她实在难以把卖保险和一份正经工作联系在一起 ,仿佛还会给自己的人品抹黑,让人避犹不及。

  但在她了解保险经纪人这个职业后,突然萌生出了一种理想化的想法——希望能给到身边人更多专业的投保建议,不仅仅是具有“倾略性”的销售感受。

  在德国,保险代理人被称作保险人的“延长的手”,而保险经纪人则有被保险人的“同盟者”之称。但目前,国内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占还是较低。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高学历转型的保险人越来越多了。

  根据水滴保险研究员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营销员群体绩优率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营销员的三倍,而在业绩优秀的保险人中,近四成具备高学历。

  除了购买保险的意愿提高、职业观念的转变,年轻人购买保险的方式和渠道也发生了变化,网上买保险已经变成了一件能接受的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即使面对保险这样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年轻一代人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

  数据显示,90后自主筛选保险的能力更强,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6天。保险行业也将会从被动地接受保险业务人员的推销,转而变成主动去搜索研究相关产品,互联网技术也会加速这种需求场景的构建。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你现在的存款够你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待几天?”

  ICU号称“人生最贵的一张床”,每日平均费用差不多一万左右。这个问题下除了分享经历的回答,还有一些调侃的声音:算了,你想让我直接死就直说,不用这么拐弯抹角的。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Lrving

  网民的人均收入似乎在逐年攀升,愈显极端,仿佛“年薪百万”已经成为平均水平。从人均收入数万到千万富豪,裹挟其中的更多是正在“996”的年轻人。

  天价账单,大部人都承受不来。更多年轻人是在自嘲自己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二十多岁的年纪,四十岁的发量,六十岁的膝盖骨,一天在朋友圈看到十几遍水滴筹。

  然而,这也是现实。癌症发病低龄化,90后人群加入患癌大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料显示,90后男性患上癌症排名前三的分别甲状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90后女性患上甲状腺癌同样高居榜首,其次是乳癌和宫颈癌。

  概率事件面前,这代年轻人考虑的已经不是侥幸,而是如果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没有承担的后果。当然,大部分人是难以承担的。

  2021年1月31日,重疾新规实施成为了保险行业内的轰动消息。简单来说,新规之后的重疾险赔偿金缩水,保障力度也变少。比如甲状腺癌、原位癌和轻症赔付比例的相关规定,“新规”要比“旧规”更严苛,赔偿得更少。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房颖也在重疾新规实施前加入了保险研究大军,“现在的重疾险取名五花八门:什么达尔文超越者、超级玛丽3号、钢铁卫士一号、守卫者一号……”

  他花了一周的时间,从156个保险产品中筛选出了3个合心意的。

  买保险的确是个专业的事情,很多人没预料到的是,如果在买保险前体检有异常或者有就医记录,就不是你来挑保险,而是保险公司挑你。

  比如肺结节,有些公司不保肺部;而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乳腺三级更是难以达到很多投保标准。返还型和消费型哪一个更划算,这也是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一份遇到大病能补足收入损失的保险,还需要一份住院对冲医药费的保险,不必为了买保险专门去做体检。”房颖分析得头头是道,“随便哪个保险产品都会被网络喷成狗,还是得自己判断,找到一个价格低保障全的产品。”

  央视财经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中,2020年青年人花钱排行榜前六位的项目中,保险一项赫然在列。另有机构数据显示,90后成为当之无愧的保险消费主力,平均持有4张保单。

  图片来自《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

  按照如今年轻人的加班和熬夜程度,保险对于大家而言,确实必要。但大多数人买保险只是为了求一份心安,降低中国式家庭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

  虽然年轻人嘴边整天挂着“明天能做的事情就明天再做,万一运气好明天就死了呢”之类的毒鸡汤,但在面对资本的公然剥削时,他们天然就不认同这是正当的代价。

  比如2019年,平安推出了“平安996奋斗无忧意外险”,加班猝死公司会赔60个月的抚恤金,最高可赔60万,还有有救护车费用补偿金。

  中国平安曾推出的“996奋斗无忧险”

  有代理人回应说,这一产品适合预算有限、追求猝死保障的人群投保,产品过了等待期猝死身故后就会赔付。

  尽管最便宜的一年只要12块钱,就可以获得10万猝死保额,但这个产品一出,就立刻招致一片骂声,产品被骂到下架。以加班、猝死为噱头,明目张胆地为“996”的常态化提供保障,让人大呼魔幻现实。

  “奋斗无忧”这个保险名更是让人觉得讽刺,仿佛在暗示一个被绑在炸弹上的人,要爱上身上的这颗炸弹,放心地引爆自己。 看到还有很多人在询问这款保险如何购买时,让人感受到的是现实的恐慌和荒谬,何谈“奋斗无忧”。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辩手熊浩谈及了996的话题。他是这样说的:

  “他们希望你是一个螺丝钉,嵌到一个巨大的机器当中。然后跟随这个机器,永恒地去运转。然后他给你不断地提出要求,要加班,要996。他怎么会允许你哭呢,一颗会哭的螺丝钉,会生锈,他怎么会允许你生锈。”

  熊浩:他们希望你是一个螺丝钉

  健康和金钱二选一的工作节奏里,你又能坚持多久呢?提升保险意识是必要的,但最好的保险还是尽量远离“永恒地运转”,而不是牺牲健康,牺牲家庭。

  To define is to limi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