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鸡年话“鸡德”

鸡年话
“鸡德”

“元旦”到!
心到,意到,祝福到;
福到,运到,财气到。
日子到,时间到,我的新年祝福提前到。如果有人敢比我早到,让他往边靠一靠!
祝“元旦”快乐!
2017年,是我国传统干支纪年的丁酉年,即民间生肖纪年的鸡年。
中国的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公元前二千五百年的甲骨文中,已有鸡的象形文字。在古书中,神采奕奕的鸡有许多名字,如《庄子》称时夜、鲁鸡;《礼记》称翰音;《尔雅》称蜀;《论衡》称酉;《东坡志林》称钻蓠菜等。而“金鸡”,则是人们送给它的美称。古人认为鸡是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传说中美丽的金鸡在太阳里居住,鸡鸣报晓,呼唤旭日东升。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南朝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也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记载的就是人们过年门上贴雄鸡图,以驱邪恶、祈平安的民俗。
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中,“鸡”一直是吉祥好运的象征。西汉前期儒家学者、经学家韩婴在总结了前人对鸡的咏叹之后,再加上个人对鸡的独特理解,总结出鸡有“五德”之说,成为流芳千古的佳话。
汉韩婴文曰:“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博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夫区区之鸡,重不逾十斤,脑不过一豆之大,居一隅之地,身披五彩羽,昂昂然龙行虎步,尚具五德。吾人为百灵之长身具鸡之五德乎?抑或身具几德?冷眼观世,当今不少人,为文则夸夸其谈,论武则猥琐不堪,勇于内斗,仁信全无。别说面对仁人足羞,即令比之一鸡,亦应汗颜。儒家传统要求做人亦须有五德,曰仁义礼智信。仁者宽厚爱人,义者忠义足备,礼者尊爱师长,规矩行事,智者行事以方,信者一诺千钧。所谓五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倘这五德都不能践行,那就确不如鸡了,尚有何颜夸夸于人前,昂昂然腆颜于人世。
区区一羽类,
五彩焕其身,
身亦兼五德,
文武勇仁信。
吾辈腆为人,
地位超百灵,
自身有几德,
私底自思忖。
而今有些人,
缺德不自省,

倘若不如鸡,

活着有何用!

金鸡歌盛世,紫燕舞新春。今天,我们仔细品味鸡之“五德”,难道不是有更多的启发吗?
中国古代有“比德”的传统,用高度概括性的内容将事物赋予一定的“品德”内涵,典型的如“水”有几德等等。
我记得过去曾见过一个相关的笑话,有人做客时说“鸡有七德”,人家问,不是“五德”吗?何曾多出两德,客人笑着说:“只要你舍得,我也吃得。”
五常与五德
(一)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基本可以概括儒学的核心内容。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
据说,孔子只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董仲舒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温、良、恭、俭、让,是儒家“五德”,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贯穿中国伦理的发展历史,成为中国儒学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
学友来谈新悟,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三个“五”—— 五常、五伦、   五德。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忠、孝、悌、忍、善;
五德——温、良、恭、俭、让。
(三)
一般说来,五伦即五常。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为五种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曰:“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即五常。
(四)
后人画花鸟,以凤凰、仙鹤、鸳鸯、鶺鸽、黄莺为五伦图。
凤凰,据晋代张华《禽经》:“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用凤以表示君臣之道。
仙鹤,据《易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故用仙鹤表示父子之道。
鸳鸯,据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用鸳鸯表示夫妇之道。
鹡鸰,据《诗经》:“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故用鹡鸰表示兄弟之道。
黄莺,据《诗经》:“莺其鸣矣,求其友声。”故用黄莺表示朋友之道。
(五)
“五德”另有分君子五德和处世五德之说。
君子五德为:礼、义、仁、智、信;处世为五德:温、良、恭、俭、让。
还有朝代更迭有五德之说:如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
还有认为某些动物或物品也有五德。
(六)
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
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有五德”,语出汉代韩婴所作《韩诗外传》。文曰:“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一德文也:头顶红冠,鲜亮吉祥。公鸡华冠高耸,火红艳丽。古代以此比喻文星高照,必获官帽,寓意鸿运当头,青云直上步步高。因为“公鸡(会)鸣叫”,取其汉字谐音相关之义则是“功名”,以示祝福对方一定获得官职而“功名显赫”。
二德武也:脚踏斗距,虎步生风。是英勇刚强的象征。传说,古代家居王屋山的刘生,炎热盛夏与妻赵氏纳凉于庭院之中,突然一只公鸡振翅飞入赵氏怀中,其妻从此竟身怀六甲,生下男婴。刘生为爱子取名“武周”。日后,曾事朝廷,骁勇善战,屡建大功。因此,流行于我国民间的“斗鸡纹图”便成了“英勇威武”的代名词,“公鸡”便是“武将”的符号。
三德勇也:见敌应战,威武善斗。相传,桃都山上有一只大公鸡,名号“天鸡”。在“天鸡”两旁有两位守护神,一名“郁”,一名“垒”,手执苇索若遇不祥之物,奋勇迎敌,擒拿不祥之物并将其杀灭。后世沿用此法刻制两位桃人立于门旁,用公鸡羽毛放置索中,系于门环之上。其用意即源于“勇敢者的化身”的传说。有时在民间还可以看到大门上画有一只大公鸡,也是祈福驱邪之意。
四德仁也:遇食分享,共品美餐。传说,公鸡乃是玉衡星的化身,是阳气的象征。每当捕捉猎物或有食物,决不会独个吞食而不顾后来者。
五德信也:守信按点,唱时报晓。民间传说,在桃都山上长有一棵参天大桃木,盘曲三千里,桃木上屹立一只大公鸡,名叫“天鸡”。每当“日神”出巡,金光四射,照耀着大桃木,此时,“天鸡”唱晓,普天之下男女老幼起床更衣,各就各位,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从此,便有了“天鸡报晓天下知”的传说。

思维创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