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和裕民遗址考古新发现:麻点纹与玉器起...

兴隆和裕民遗址考古新发现:麻点纹与玉器起源的思考

从兴隆和裕民遗址的发现看,第一期遗存均未见玉器,也就是说,在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东段地区,玉器出现的年代大体在距今8000-7600年。反过来看小南山玉器的年代,如果能早至距今9200年,在东北乃至北方地区是孤证。从陶、石器特征看,小南山二、三期遗存分别相当于兴隆洼文化晚期和赵宝沟文化时期;兴隆三期遗存年代与小南山二期遗存相当。可又如何解释小南山二、三期遗存的测年偏差问题,前一段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交谈,杨教授提示,古人吃鱼,用人骨测出的年代可能会偏老,也许可以加以考虑!

小南山的考古发现十分重要,上次在所里听有骞兄报告,但对小南山玉器的年代能否早至距今9200年仍充满疑惑,加强对比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从兴隆和裕民的材料看,陶、石器特征与测年基本吻合。小南山确实例外,而且小南山二、三期遗存之间相差近4500年,也就是说,小南山二期遗存之后,过了4500年后,小南山三期遗存的先民又来到小南山生活。可从陶、石器特征看,小南山二、三期遗存之间有早晚承袭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对小南山玉器年代存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哈民忙哈遗址发现以来,我一直关注并在寻找麻点纹的起源问题,关于哈民忙哈遗存的文化性质,一说应命名为哈民忙哈文化,主要证据之一便是陶器所施麻点纹非本地区传统,可能来自松嫩平原或相邻地区;兴隆和裕民的发现表明,麻点纹源自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东段,被哈民忙哈先民传承,传播至松嫩平原等其它地区。如是,红山文化哈民忙哈类型符合实际。

上述发现表明,新的考古发现不断丰富或更正以往的认识,这是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和优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