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通往信息社会最佳路线图
面对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环境、新趋势,为把握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推进比较研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日前发布《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这是首份反映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首次对全球126个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算与分析。
整体上看,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是推动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低廉的电信资费是加速网络普及的重要保障,移动电话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数字生活工具。与此同时,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加速转型期国家的生态环境压力空前加大,成为全球信息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全球视野出发,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
全球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2015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为0.5494,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其中,卢森堡、芬兰等17个国家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8,已进入信息社会发展的中级阶段;新西兰、比利时等34个国家的信息社会指数超过0.6,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智利、南非等62个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处于0.3和0.6之间,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期。印度、尼日利亚等13个国家的信息社会指数低于0.3,尚处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起步期。预计到2018年,全球将整体进入信息社会。
目前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普及,主要信息技术产品加速扩散,信息化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生活提高、政府治理的影响日益显著,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从量变逐步走向质变。从经济领域看,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产业经济活动中,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从社会领域看,泛在、高速、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成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数字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活领域看,信息消费成为全社会消费的新增长点,生活工具日益智能化,生活方式更加数字化。从政府领域看,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信息公开共享、业务协同、高效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全球信息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带来的新旧矛盾冲突交织;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信息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加速向发达国家聚集,导致了全球信息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经济水平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是建设信息社会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发展信息经济、构建网络社会,还是打造在线政府、创造数字生活,都需要相对成熟的工业化基础。发达国家已经先行完成工业化进程,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包容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较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尚未完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信息社会发展。
测算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为:信息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一致。信息社会指数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均GDP的提升,信息社会指数也相应提升。低收入国家信息社会指数为0.2488,中低收入国家信息社会指数为0.3729,中高收入国家信息社会指数为0.5028,高收入国家信息社会指数为0.75373。经济增长对信息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对信息社会的拉动作用较大,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信息社会的带动作用相对减弱。人均GDP每提高1000美元,低收入国家的信息社会指数提高0.2473,中低收入国家提高0.0686,中高收入国家提高0.0219,而高收入国家只提高0.0044。当人均GDP达到40000美元后,经济增长对信息社会的带动作用将大幅减弱。
创新驱动成为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创新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制定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分别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数字英国计划和2015数字化德国战略。俄罗斯、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为了实现赶超发展,分别提出了2018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0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出台相关战略规划。
测算结果显示,各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研发强度较高的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水平也越高,表明创新是驱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处于信息社会发展初级和中级阶段国家的研发强度分别为1.22%和2.53%,而仍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期的国家为0.40%,而起步期国家仅为0.36%。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研发投入对信息社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从信息社会起步期到转型期,研发投入对信息社会建设的带动作用在增强,在转型期带动作用最大;当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研发投入的带动作用开始下降。对转型期的国家而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信息社会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移动电话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数字生活工具。在信息技术产品普及和应用过程中,“用不上、用不起、用不好”的问题阻碍了电脑和固定宽带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与之相比,移动通信网络投入相对较少,移动电话使用快捷方便、移动电话及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移动通信服务更加丰富,使移动电话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受欢迎、普及程度最高的数字生活工具。
目前,发展中国家移动电话普及率平均达到105.78%,电脑的家庭普及率为31.64%,互联网普及率为35.25%,移动电话普及程度远远高于电脑和互联网。其中,加蓬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1.30%、9.20%,分别位居全球第110位、第118位,而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14.75%,位居世界第1位。从全球各地区来看,欧洲的移动电话、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非洲国家移动电话普及率与全球平均水平十分接近,但家庭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6%和46%。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信息技术普及扩散的规律来看,在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导入期,技能和收入水平是影响普及率的主要因素;在快速扩散期,产品价格和服务资费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价格和资费的下降能带来普及率的大幅提升;在成熟期,产品和服务价格将趋于稳定,用户普及率也趋于稳定。而且,大量经验研究发现,当电信服务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在 1%以下时,才能基本实现普遍服务。全球数字鸿沟指数为0.92,即全球最低水平国家主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应用水平比全球平均水平落后92%,表明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
信息社会准备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在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益强烈,由此带动信息技术产品的快速普及。从全球信息社会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信息社会各领域中,数字生活曲线一直位于其他三大领域之上,尤其是在人均GDP 超过一万美元以后, 数字生活曲线与其他三大领域之间的间距更加明显,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生活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换言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愿意将收入用于购买信息技术产品如手机、电脑以及更多地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服务。
生态环境好坏是判断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之一。在信息社会起步期和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伴随这一进程,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消耗巨大,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进入信息社会之后,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环境保护诉求持续增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从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耗强度之间的关系来看,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消耗强度越大,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消耗强度越小。从信息社会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来看,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越低,空气质量越差,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2015年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为0.4351,比全球排名第一的卢森堡低0.4638,比亚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低0.4501,比金砖国家排名第一的俄罗斯低0.2857,比全球平均水平0.5494落后 25.23%。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信息社会指数全球排名第88位,人均GDP排名第80位,信息社会指数排名落后经济水平排名8位;在亚洲各国中,中国信息社会指数排名第21位,人均GDP排名第15位,信息社会指数排名落后6位;在40个中高收入国家中,中国信息社会指数排名第34位,人均GDP排名第32位,信息社会指数排名落后2位。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8%,在全球排名第19位,超过很多发达国家;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每百人万人专利拥有量483.3件,全球排名第10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全球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全球最大市值互联网企业前十名中,中国取得四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奔驰在引领全球的快车道上。未来,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中国将加速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跨越。
来源:《社会科学报》总第1468期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