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短篇:《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国学文化优选
(0)

相关推荐

  • 老和尚一反常态,让弟子舍近求远到西山打柴,原来是这个原因

    ​老和尚一反常态,让弟子舍近求远到西山打柴,原来是这个原因! 一篇引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位老和尚年岁已高,他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想选择一个继承衣钵的人.他有八个弟子都非常虔诚,所以拿不 ...

  • 这事受理了|暖气管道维修问题

    这事河曲县人民政府受理了 有拍友反映: 河曲县平阳南路农委,烟草,邮政等多个小区周围,由于化工厂旧小区排污管道年久失修,多年来污水直接排进了该段暖气地沟,致使地沟里常年污水满沟,严重浸蚀暖气管道,影响 ...

  • 这事解决了|独生子女证的办理问题

    这事市计生委解决了 有拍友反映: 现在还能办理独生子女证吗?要是能办,在哪里,需要哪些手续以及流程? 市卫计委: 您好,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 ...

  • 创卫进行时|电杆厂烟囱排放问题

    创卫进行时|电杆厂烟囱排放问题

  • 便民信息:2017年高考报名工作安排

    便民信息 2017年高考报名工作安排 报名方式: 2017年普通高考仍然实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的方式. 报名时间: 2016年11月18日--22日考生网上报名. 报名对象: 所有拟参加2017年全国 ...

  • 五个小故事,五种大智慧(经典好文)

    一.另辟捷径 一位老道士,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 ...

  • 经典短篇:《撞钟》

    几个人在风景区游玩,在一处凉亭歇脚休息时,大家看见这个亭子的正中,悬挂着一口巨钟. 小高很感兴趣,便询问起撞钟的价格来,看钟的老者回答说:"撞一次两块钱,你就撞三次吧!" 小高连忙 ...

  • 经典短篇:《晚年》

    有一位老人,用了毕生的积蓄,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 他的老伴过世得早,留下三个孩子,可孩子长大后都出了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孩子不在身边,所幸老人还有个学生,跟进跟出地伺候他. 许多人都说:&q ...

  • 经典短篇: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

    真正的高手往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分析心态,再分析事态. 1.沉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会了解你,因此你也没必要对全世界解释.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

  • 经典短篇故事:《钉子》

    作者:侯全生 濮存昕是一位著名的影视和话剧演员,生活中与人为善,喜欢帮助他人.不过,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濮存昕帮助他人的方法. 当时,濮存昕所住的小区里来了一个捡垃圾的老人,他只捡些破烂,从 ...

  • 经典短篇:人性的漏洞

    微刊会 公众号 1 一个老太太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 见有人朝那边走去,她善意地提醒:"那堵墙要倒了,离远点走吧." 路人却无视她的提醒,大模大样地从 ...

  • 经典短篇:《一美元的爱情故事》

    来源:综合 吉姆在一个风景区工作,每天去上班时,邻居老杰克都会递来一张5美元的钞票. 请他从景区的咖啡店买一包4美元的咖啡,这习惯已保持了好几年. 当然,作为回报,老杰克总是将吉姆家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 ...

  • 经典短篇:福报

    369故事--好故事天天有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 他到了阎王爷的面前,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六十岁的年寿,他一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应该这么年轻就饿死. ...

  • 经典短篇:《 退 休 》感人至深!

    <十点文摘>每晚十点,不见不散 来源:搜狐网,作者佚名. 01 老张退休了.这是老张第二次退休. 老张第一次退休是十多年前,那一年,老张55岁,自觉还正当盛年,便想再找家单位,继续上班,贴 ...

  • 经典短篇:最心酸的秘密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青年文学精选 1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这儿. 父亲四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