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理】如何挑西瓜?为什么要拍西瓜?什么是西瓜雪?从地理视角解读关于西瓜的几个知识点!

内容创造价值

今天已经是头伏第五天了,在这闷热的天气,最令你牵挂的是不是冰箱里那颗冰镇西瓜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西瓜。

名称由来

关于西瓜名称由来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其中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生长习性

西瓜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西瓜耐旱、不耐湿,阴雨天多时,湿度过大,易感病。西瓜喜光照,西瓜生育期长,因此需要大量养分,并且西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差。

主要分布地区和品种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品种甚多,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东台等地最为有名。

我们来说一下西瓜的主要产地及品种,如下图所示:

解锁夏季西瓜新吃法

西瓜中除了水分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以及蛋白质、糖、粗纤维、无机盐、钙、磷、铁等物质。除了具有解暑、降血压和利尿的功能外,还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等美容功能。

西瓜虽好,也不能吃太多哦!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炎炎夏日里,西瓜无疑是首选,爽口、清凉、解渴。在每个家庭的消署必备品。如何挑选甜西瓜呢,小编教你几招。

西瓜底部的圈圈,越小越好,相反的,底部圈圈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西瓜头,就是所谓的蒂头,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很甜;

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

买西瓜的时候,你不妨试试······

挑选西瓜的技巧

观色听声

瓜皮表面光滑、花纹清晰、纹路明显、底面发黄的,是熟瓜;表面有茸毛、光泽暗淡、花斑和纹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用手指弹瓜听到“嘭嘭”声的,是熟瓜;听到“当当”声的,还没有熟,听到“噗噗”声的,是过熟的瓜。

看瓜柄

  绿色的,是熟瓜;黑褐色、茸毛脱落、弯曲发脆、蜷须尖端变黄枯萎的,是不熟就摘的瓜;瓜柄已枯干,是“死藤瓜”,质量差。

看头尾

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的是好瓜;头大尾小或头尖尾粗的,是质量较差的瓜。

比弹性

  瓜皮较薄,用手指压易碎的,是熟瓜;用指甲划易裂,瓜发软的,是过熟的瓜。

用手掂

  有空飘感的,是熟瓜。

试比重

投入水中向上浮的,是熟瓜;下沉的是生瓜。

看大小

  同一品种中,大比小好。

观形状

  瓜体整齐匀称的,生长正常,质量好。

简单的办法:

  看---- 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黑皮瓜类,要皮色乌黑,带有光泽。无论何种瓜,瓜蒂、瓜脐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是成熟的标志。

  摸---- 用拇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黏或发软为次瓜。

  掂---- 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分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听---- 将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轻轻弹拍,发出“冬、冬”的清脆声,托瓜的手感觉有些颤动,是熟瓜;发出“噗、噗”声是过熟的瓜。

拍西瓜
在瓜地里的瓜把式、或者卖瓜的营业员,要判断哪个瓜熟了,只要往瓜上轻轻一拍,听声音,就能够做出判断。有时为了更仔细些,他们把瓜用一只手端起来,另一只手拍一拍,一边听声音,一边凭端瓜的那只手的感觉,就可以综合做出判断。

也许你会问,要判断瓜的生熟,把瓜切开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当然了,不过切开的瓜,就不能较长时间保存。如果是生瓜,存放几天,它还能够自然成熟。可是把它切开后,不能存放太久,就会造成浪费。在我们要了解一件东西内部的情况时,直接打开看(例如切开西瓜)是一种办法,这通常被称为有损检验。因为把它打开了,当然对它是有损伤的。用手拍一拍西瓜,听声音,这称为无损检验法。

刚才我们说的对西瓜的生熟检验,卖瓜的当然会选择无损检验了。因为对于生瓜,可以放几天等待熟了继续卖。

从拍西瓜延伸

实际上我们需要检验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一根大型机器上的轴,其中有没有微裂纹,一件大型的铸件,其中有没有砂眼,人的肺部有没有结核菌感染,地底下有没有矿藏,海关需要了解旅客的行李箱里有没有违禁物品,等等问题,都需要回答。特别是最好用无损检验的方法来回答,有的也只能用无损的方法来回答。而要用无损方法来检验这些不同的问题,从方法的原理上来说,还是我们一开头说的拍西瓜办法的发展。

一般的固体物体都可以发出声音。拍西瓜就是凭借拍西瓜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生熟的。固体物体也能够传播声音,拍西瓜时,端西瓜的那只手会感觉传来的振动。一般说,生瓜的硬度比熟瓜大(即弹性系数较大),而同样形状的物体中,弹性系数大的物体频率高。我们又知道物体发声的频率还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不过生瓜和熟瓜的密度差别不会太大。所以有经验的高手听声音大致就能够判断瓜的生熟。

其实,用声音来检验的方法,年代已经非常早了。早在一二百年之前,在医学上人们就已经用所谓叩诊法来诊断人体深部是否正常。特别是看肺部是不是有由于结核病引起的空洞。其道理和拍西瓜相同。方法是用左手中指末稍两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余手指要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節背面。听叩击的声音,有清浊之别,便可以大致确定是否有病。自然是有空洞时声音比较低沉。

《沁园春·雪》言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自古以来,雪就被赋予了纯洁、无瑕之意,每逢大雪,必少不了吟诗作对、借景抒情之人。待到雪过天晴,阳光洒落,与冰雪交相辉映之时,白雪之上就宛如披上了一层艳丽的红装,分外妖娆。

不过,若白雪有一天真被“披了红装”,恐怕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2020年2月28日,乌克兰科学家在南极洲的一个研究站,分享了一张奇怪的照片。照片中的雪地被一片红色所浸染,看起来就像“流血”了一样,让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这个场景,有的人却显得十分乐观,因为在她们看来,被染红的雪就像西瓜沙冰一样,如果她们在现场的话,大概率会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

意外的是,她们的猜测竟真的无限接近于“真相”,因为这一片被染红的雪地,的确会弥漫出一股淡淡的甜味,和西瓜的味道一样。乌克兰科学家曾实地考察过,每当他们在红雪地里踏出一步,红色便会随之加深,也就是说,这个“红色”是由内而外的,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为了一探究竟,科学家就采取了一点红雪样本,回到了实验室。

科学家观察后发现,雪地之所以会变红,不是什么动物遭到了大规模屠杀,也不是天上下了“红雪”,而是一种名为“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在起作用。极地雪藻在低温下会保持“休眠状态”,可是一旦温度升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或者被阳光直接照射,便会大量繁殖,并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虾青素,用于防止紫外线辐射。另外,由于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所以会呈现红色。

在自然界,这种异常的现象被称为“西瓜雪”,因为无论从颜色,还是味道上来看,红雪都像是西瓜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西瓜雪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自然诸短篇》中提到过这一现象,可见,他也是西瓜雪的目击者之一。不过,西瓜雪的出现却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这间接说明了,南极气温正在逐渐升高。

与白雪相比,西瓜雪反射的阳光更少,所以雪会融化得更快,此消彼长之下,海平面就会不断上升。牛津大学教授Laure Zanna提到,近150年间,海洋吸收的总热量是全球人口每年使用能量的 1000 倍,这意味着,海洋的温度升高了。一旦海洋温度升高,相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就会遭到冲击,洋流系统也会悄然发生改变。

还有,当南极冰川融化之后,淡水资源势必会减少,沿海地区的居民也要被迫迁移,被冰封南极动土下的上万种远古病毒也许会被释放,一旦这些病毒复苏,很难想象会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因此,西瓜雪的出现,是大自然为人类敲响的警钟,如果不加以防备的话,也许后果会不堪设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