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十四)
政治队长(十四)
新上任的生产队长小八路李振山接过话头讲到:“叫我当队长我就干!关于打头的,我同意赵雨祥的意见,不知道刘文彩能否同意?”刘文彩当场表示服从新领导的安排,愿意给新班子当一年“打头的”。
生产队这三个核心人物一定下来,新领导班子人员就基本落实了,小队会计和现金还是上一届的人员不动。
1971年叶家村第三生产队队委会人员名单如下:
1、生产队长,小八路李振山。
2、生产队指导员(政治队长),知识青年赵雨祥。
3、 生产队打头的,原生产队长刘文彩。
4、生产队会计,包奎武。
5、生产队现金,李景山。
遗憾的是,我这个指导员(政治队长)的工作,只干了九个月,就不得不辞职了!
1971年8月下旬,国家对1968年9月下乡的知识青年,开始了第一批抽调回城的工作;叶家村大队分配到七个名额,全大队六十二名知青开始了抽调评选工作。
知青抽调工作评选的第一步,是叶家村大队全体知青在大队部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每个人每张选票按先后顺序可以填写七个人;选票可以少于七个人,但多于七个人便被视为废票。
很快,第一轮投票选举的结果就出来了,七名被选上回城的沈阳铁中知青,我排名第一。
评选第二步,叶家村七个小队,每个小队由全体贫下中农选出一名知青人选;本轮选举没有沈阳铁中的知青参加;我们小队选的也是我。
评选第三步,大队召开全大队,各个生产队队委会及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也是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投票后,我还是排在第一名。
评选第四步,由叶家村大队党支部,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最后确认抽调的七个人名单。
最后结果,就和全体沈阳铁中知青们选举时的结果一样,前七名全部当选,我依旧排在第一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叶家村三队有两名沈阳铁中知青在这七个人选之中。
一个是排在头一名的我,另一个是排在第七名的于志新(女)。而叶家村的第七生产队(宫家堡子)我校的知青一个也没有评上。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吧,为了补偿七队的知青与这次抽调无缘,我们三队青年点剩下的最后一名女同学徐丽(已故),最后却嫁给了七队的一名沈阳铁中的男知青。
后来,这对夫妻,两人一起双双回到了沈阳苏家屯。让人遗憾的是,这对夫妇却在十几年前,都因病先后离开了人世。
我们青年点剩下的六名同学,在1977年前,先后全部抽调回沈阳市并安排了工作。
窦昌民:沈阳铁中初三四班同学,在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现已退休。
李维新:沈阳铁中初三四班同学,在辽宁建筑大学工作,官至正处,现已退休。
于志刚(于志新的弟弟)沈阳铁中初初一二班校友,:在沈阳市粮食部门工作,十几年前因心脏病去世。
徐丽:沈阳铁中初三四班同学,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国营商店工作,六年前因病在大连去世。
蒋英臣:沈阳铁中初一二班校友,回沈阳后,情况不详。
张滨甲:沈阳铁中初三四班同学,回城后下海奋斗,现定居在北京,有自己的别墅和几处出租的公寓。
1971年9月20日上午9时,我正在生产队一块叫平顶树的河滩地里,指挥男女社员们起地瓜。
叶家村大队部的通信员刘会德(会字辈排行老大)),骑自行车赶到地头,通知我:“赵指导员,马上回青年点收拾行李,到公社报到,然后坐接收单位的汽车去接收单位报到,具体到哪个单位不知道。”
我匆匆忙忙的赶回青年点,青年点只有做饭的徐丽同学在家。
我急急忙忙把我的被褥、箱子收拾好。一盆泡好的衣服就只好放在青年点了。我的衣服后来叫徐丽(已故)洗好晒干,托人送给了在工厂的我!
我所有自己买的镐头、锄头、铁锹、镰刀等十几种劳动工具,全部留给了青年点其他同学。
生产队的一挂马车,已经等在青年点门外;赶车的是夜猫(读:毛)子的阿玛刘会厚(四大板)。
因为,我们叶家村全体社员全都称自己的父亲为“阿玛”!完全是满族民族的传统称呼。
装好行李和箱子,我便坐上马车准备出发了。突然听到村口处有人大声喊到:“指导员,请等一等…….!”(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9月20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1、这张照片是1971年5月份在沈阳北陵公园拍摄的。
前排左起:小芬子(生产队长,小八路李振山的二丫头)、于志新(铁中初三四班)、窦昌民(铁中初三四班)。
后排左起:张靖宇(大队赤脚医生张德文的大儿子)、蒋英臣(铁中初一四班)、赵雨祥(铁中初三四班)。
2、这是我在农村插队时的好朋友社员王雅轩的照片,拍摄时间是2017年8月份,地点是哈尔滨市的家里。王雅轩的父亲就是和我一起起牛圈的王地主(已故),由于出身不好,王雅轩在叶家村饱受歧视,我抽调回城后,他曾经被大队贫协主席绑起来送到公社批斗!改革开放后孤身去黑龙江奋斗,为自己和后代闯出了一块天地!看看这张照片是不是还有点地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