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 从诗人到文艺理论家

冯雪峰

著名作家的性格各不相同,但都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受人敬重和称赞,除朱自清、叶圣陶、闻一多、巴金等人之外,冯雪峰也是其中一位。他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但他最初的文学起步,是从诗开始的。
名重一时的“湖畔诗人”

18岁的冯雪峰

冯雪峰1903年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自幼放牛,干各种农活。19岁时,他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朱自清、叶圣陶、陈望道等教师的影响下,他与同学潘漠华、汪静之都喜欢上了新文学,爱写诗,而在上海的银行工作的青年应修人也喜欢写诗,彼此通信,交流诗作,一拍即合。1922年4月初,应修人特意从上海来到杭州,于是四个青年人便一起在西湖游览,一边写诗,一边交流,并商量成立了“湖畔诗社”。应修人还选出61首诗,准备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带回上海出版。其中选了冯雪峰17首,数量仅次于应修人。
出于好奇和对应修人的思念,4月30日下午,冯、潘、汪三人游览苏州后,便来到了上海,应修人已在北站接应,并为大家买好了下午2点40分开往吴淞炮台湾的火车票,带他们到这一旅游胜地游玩,还带他们去中国公学的友人处吃晚饭。但冯雪峰等人意犹未尽,又逛了有名的大型游乐场新世界。直到半夜,应修人才送三人到上海第二师范附小二部住宿。
过了四天,诗集《湖畔》在沪出版,一时引起轰动,首印一千册很快售完。湖畔四诗人也引起了文坛的注意,胡适认为其中的诗作应修人最好,冯雪峰次之。在此推动下,他们又在沪合出了第二本诗集《春的歌集》,其中收冯雪峰新诗11首。自此,湖畔四诗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 诗集 . 导言》中曾评说过四个人的诗:“潘漠华氏最是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也可以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冯雪峰的诗名也借此再次远播。但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两年以后,湖畔四诗人中的应修人、潘漠华和他都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与鲁迅的关系
鲁迅亲笔题款赠给冯雪峰的照片
1928年12月9日夜,柔石把友人冯雪峰介绍给了鲁迅。两人气味相投,志向类似,便成为难得的忘年交。也基于这个原因,冯雪峰成为沟通中共与鲁迅之间关系的主要联系人。
有一段时间,冯雪峰与鲁迅同住上海景云里,开门即见,每天晚饭后,冯雪峰在二楼阳台上一见鲁迅家中没客人,便过去聊天。有一阵他白天工作忙,总要深夜十点才到家,然后就悄悄来到鲁迅家,轻轻敲门,与鲁迅商量起《萌芽》《十字街头》《前哨》等刊物的封面设计和文章内容。冯雪峰每提建议,鲁迅能做的即答应,不能做的也说明,冯再调整,每次总能达成共识。等他们商量完毕分手时,往往已是凌晨二三点。许广平回忆说:“听听他们谈话,觉得真有趣,F说:'你可以这样这样地做。’先生说:'不行,这样我办不到。’F又说:'先生,你可以做那样。’先生说:'似乎也不太好。’F说:'先生,你就试试看吧。’先生说:'姑且试试也可以。’于是韧的比赛,F的目的达到了。”此外,他还与鲁迅商谈成立“左联”的事,促成鲁迅参加了“左联”,并陪同鲁迅与当时中共领导人李立三秘密会面。“左联五烈士”牺牲,鲁迅写的纪念文章和《无题 .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都是先给冯雪峰阅读的。所以陈望道当时就曾感慨地说:“弟子而以某种思想学说影响他的老师的,古今中外,颇不乏人。雪峰对于鲁迅,便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冯雪峰一家与鲁迅一家合影
鲁迅去世后,上海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悼念活动,堪称声势浩大、近世罕见,而这场悼念活动的幕后总指挥,就是冯雪峰。
与毛泽东的交往

冯雪峰手迹

由于冯雪峰在上海工作期间曾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要职,出于安全考虑,中央决定调他到中央苏区瑞金工作,并就任苏区党校副校长。他在此认识了毛泽东。
原来在北伐战争时,在广州工作期间的毛泽东就读过冯雪峰的诗,现见他从上海来,知道他与鲁迅接触比较多,就约他前来聊天,有时干脆到他那里去,向他了解上海文艺界和鲁迅的情况。一次中央党校杀了头猪,冯雪峰就请毛泽东来会餐。有时发了津贴,两人就一道下小馆。有好几次,毛泽东都请冯雪峰给他说鲁迅。还有一次,两人一见面,毛便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不谈别的,只谈鲁迅。”
据冯雪峰之子冯夏熊回忆:“两个人一起散步交谈不下数十次。他们畅谈文学,畅谈诗歌,畅谈上海文艺界的情况……谈话中对鲁迅先生的斗争、写作、身体状况、结交的友人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毛泽东同志都非常关心,反复询问。”
湖畔诗社三诗友合影,左起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
数月后,中央决定长征。冯雪峰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毛知道冯也很喜欢抽纸烟,有好几次搞到纸烟,就派人送给冯,与他分享。红军翻过大雪山,损失惨重,毛见冯无恙,非常高兴。
红军长征初到陕北,冯雪峰参加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一次他带领一个工作组在征战中迷路走失,十几天后才返回。毛泽东知道后,在一次会上开玩笑说:“谁说书生不会打仗?雪峰就会打游击!”
不久,冯雪峰又重回上海工作,离开陕北的前一天晚上,毛泽东与他单独作了一次长谈,要他放手大胆地去工作。后来党组织找到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斯诺和丁玲等人来延安,冯雪峰都在其中起了作用。皖南事变发生后,冯雪峰被捕,关在上饶集中营。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和陈云电告周恩来,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冯雪峰。由此可见,两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文艺理论家和不可忽视的翻译家

冯雪峰一家

冯雪峰先以诗驰名,后以文艺理论著称。在当时巴金、丁玲、茅盾等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文艺理论家,即使在杜鹏程、柳青等后辈作家眼里,也是如此。实际上,他还是一位很重要的翻译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翻译出版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新俄无产阶级文学》《新俄的戏剧与跳舞》《新俄的文艺政策》等,稍后又翻译出版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德国梅令格(即梅林)的《文学评论》、匈牙利玛察的《现代欧洲的艺术》等文艺理论著作。此外,他还翻译出版过高尔基的《夏天》、日本森鸥外的小说集《妄想》等著作。仅1933年之前,冯雪峰就翻译出版了15种单行本的译著,散篇则更多。他之所以后来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恐怕与他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有关。难怪翻译家楼适夷称:“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者之一。”
(0)

相关推荐

  • 一方书桌 支撑起信念的天地 | 第十三届“薪火相传”系列征文

    瞿秋白纪念馆的展厅里保存着两件颇具年代感的文物,一方褪色古朴的书桌和一只漆迹斑驳的书箱,这是瞿秋白1931年5月至1933年2月于上海紫霞路68号谢旦如家避难时曾使用的物品. 它们是时间缝隙里的幸存者 ...

  • 百年期刊 树人经典 |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期刊线上展览

    百年期刊   树人经典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期刊线上展览 前言 期刊,也称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是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1833年8月,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在广州创办了国内第 ...

  • 丁玲 你再亲亲我

    电影<黄金时代>中有这样一幕--1938年,山西临汾的一间小屋内,丁玲和萧红促膝倾谈,丁玲慷慨激昂地说:"当一个伟大的任务站在你面前的时候,应该忘记自己的渺小!"萧红咳 ...

  • 冯雪峰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等.浙江省义乌市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同年加入新文学 ...

  • 张广海 | 左联文艺大众化实践考论

    编者按 左联自成立起,即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左联中重要作家的思想与创作,张广海博士则从左联的组织层面入手,探讨了1930年和1932年左联两次组织和引导文艺大众化讨 ...

  • 梅志:陪胡风坐牢六年,奔波十五载,著书百万字,为丈夫身后平反

    胡风是位悲剧性人物,1952年起,他因文艺批评之争饱受打击,1955年,"反胡风"运动开始,牵连人数达2100余人,胡风于同年被逮捕入狱. 在狱中关押多年后,曾是铁血汉子的胡风精神 ...

  • 关于艾芜致汤逸中佚简并相关手稿

    陈子善 1976年10月以后,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鲁迅著作注释组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注释组成员分工南下北上,拜访许多刚刚获得"解放"的文坛前辈,整理了一批 ...

  • 刘峥:鲁迅·《文学月报》·左联

    刘峥 鲁迅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盟主,左联是中国左翼文学的有力推动者,左联刊物为左翼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言说空间和理论建树,鲁迅与左联的紧密关系可以从鲁迅与左联刊物.鲁迅与左联领导人之关系两个角度展开.&l ...

  • 斯诺当年去陕北到底是宋庆龄还是冯雪峰安排的?为什么他关于此行的记载故意隐去了几个人?

    ▲斯诺(左)在陕北与毛泽东的合影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怎样去到陕北的?他是一个外国记者,怎么能进入被重重包围的陕北红军区域呢?关于这件事,历来的讲述多种多样,有人说通过宋庆龄,有人说通过神 ...

  • 冯雪峰简介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阳等,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 ...

  • 丁玲与冯雪峰: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我所爱的

    1976年1月31日,冯雪峰在北京去世.他去世时,丁玲在山西乡下,接到友人的来信时,丁玲"堕入了深深的迷惘,感到无限的悲怆". (冯雪峰(左)丁玲(右)) 在丁玲与胡也频相爱的时候 ...

  • 罗兰巴特,一个西方最伟大的散文与文艺理论家!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公元1915年11月12日-公元198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出生于法国下诺曼底大区,逝世于法国法兰西岛,享年 ...

  • 【国际文艺与评论】蒋新生(香港)浅析德国诗人邓瑛新诗《黎明才发现》

    黎明才发现 Ying deng _Klein 鄧瑛 德国(櫻子毛毛) 黑暗里,静悄悄 疼痛肆虐在燃烧, 怎么也无法安然睡着, 不停的换着位置, 衣服一件件丢掉, 身体没有一个位置可以触碰. 回忆还在翻 ...

  • 【名家诗词】虞山诗派著名诗人冯舒冯班诗选

    虞山诗派著名诗人 冯舒冯班诗选 冯舒(1593-1645)明末清初学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己苍,号默庵,别号癸已老人,自号孱守居士.江苏常熟人,冯复京之子,冯班之兄.幼承父教,笃志于学.年四十,谢 ...

  • 顾春季《脚步》(外一首)| 主播冯爱华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顾春季作品,主编黄幼中 孩童的脚步 歪扭轻盈 细碎地敲着大地 响着小鼓点的节奏 踩出了一首奶声奶气的歌谣 唱着歌谣学步 越走越稳 ...

  • 陈贵清《幸福的遇见》| 主播冯爱华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陈贵清作品,主编黄幼中 春天春风来了 我在花开最美的时刻 遇见了心仪的你 不奢望你记得我 只求你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