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枫桥畸园老人的个人档案
说起枫桥镇上的“畸园里”,上年纪的人必有深刻的记忆,但若问畸园的主人叫什么名字,估计十有八九会说歪了。这不怪大家,只怪畸园主人取名时用了生癖字,叫“陈遹声”。这个“遹”,读作yù,音同“芋艿”的“芋”,不是“橘子”的“橘”。这下好了,我们终于记住他的名字了。
现在,我们来打开去世刚好100年的陈遹声当年的学籍档案——朱卷。
朱卷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籍档案,但在没有学籍档案的古代,没有比它更像学籍档案了。科举考试,省城的乡试,京城的会试,考生一律用墨笔书写,这样的答卷叫墨卷。考试结束后,由专职人员用朱笔誊写考生的试卷,目的是防止改卷时作弊,这种用朱笔誊写的试卷就做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给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这种朱卷先载姓名、履历;继载始祖以下尊属及兄弟、叔侄、妻室、子女;附载受业师、受知师;最后选登文章数篇。
刻朱卷,不仅显示金榜题名的荣耀,还是子孙光耀祖宗、显亲扬名的最具体最直观的行为。朱卷前面的履历,不仅是中式者的个人档案,更将中式者的祖宗十八代都搬出来了,一一罗列,赫然在目,颇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
陈遹声是进士出身,故他既有乡试,也有会试,那么他应当有两份朱卷。不过,若不仔细看他会试的朱卷,肯定也找不到他乡试的朱卷。因为他两次考试所用的名字竟然不同。
会试朱卷上陈遹声的个人简介:陈遹声,字骏公,号悔门,别号蓉曙。行二。咸丰丙辰年八月十四日吉时生。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优廪生,正取优贡,民籍。候选教谕。
留意“陈遹声”三个大字下面还有小字“乡榜名濬”,也就是说,陈遹声参加会试用的是“陈遹声”的名字,而参加乡试时用的名字是“陈濬”。这个“濬”读作“骏”。现在我们继续打开陈濬的乡试朱卷。
乡试朱卷上陈濬的个人简介:陈濬,字子缦,号芸渠,别号蓉曙。行二。道光己酉年八月十四日吉时生。浙江绍兴府诸暨县咨部优行廪膳生,本科正取优贡。民籍。肄业诂经精舍。
从两份朱卷中,我们看到了陈遹声名、字、号的一些变化。但若留意他的出生年月,就发现有问题了,两份朱卷两个年份。乡试朱卷说是道光己酉,那是1849年;会试朱卷说是咸丰丙辰,那是1856年。哪一个是正确的?出生的月日均是对的,但出生的年份却均是错的。正确答案是1846年。
陈遹声既然能记得住出生的月日,难道就记不住自己的出生年份?这里就费人猜思了。或许最合理的解释是——宣传的需要,暂且变通吧。
我们再来看陈遹声在会试朱卷上登记的数次大考及成绩:
同治癸酉科正取优贡第一名
本省乡试中式第八十三名
同治甲戌科考取咸安宫教习第十名
本科会试中式第三十七名
保和殿复试第二等
殿试第二甲第四十名
赐进士出身
朝考第一等第三名
饮点翰林院庶吉士
这里只出现了两个时间:同治癸酉是1873年,同治甲戌是1874年。按朱卷的这种写法,极易误解为:陈遹声28岁乡试中式,29岁又会试中式,且殿试、朝考均取得优异成绩,这岂不是“连捷成进士”了。但事实上,陈遹声参加乡试的时间是对的,但参加会试的时间是错的。陈遹声参加会试在光绪丙戌(1886),朱卷上刊刻的正文前,明白地写着“光绪丙戌科会试朱卷”字样。所以真相是,陈遹声41岁才成为进士。
现在答案来了,会试朱卷把陈遹声的生日说成是1856年,整整推迟了十年,其用意在于掩盖“41岁成进士”这个事实,毕竟这是屡败屡战的结果,从28岁到41岁,相隔13年,按照三年一考为期,陈遹声至少参加了四次会试。这件事说出去总不是很好听,所以,就把出生年纪改小十年。反正那时候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这等闲事,你爱咋吹就咋吹,只要报考时填写准确就行了。照此推理,陈遹声朱卷上写的考试名次,也是值得怀疑的。
但有一点不容怀疑,那就是他的家庭基本情况。考试时间、考试成绩隐瞒夸大,情有可原,因为刻印朱卷本来就是用于炫耀,但家庭基本情况却是做不得手脚的,否则变成六亲不认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采信,这也是我们了解陈遹声身世的第一手资料。现在,根据朱卷记载,来细数陈遹声的主要家庭成员:
高祖:陈德龙,字元文,例赠登仕郎。
曾祖:陈开先,字启宗,议叙八品,诰封奉直大夫。
祖父:陈殿荣,号继垣,候选布政司理问,钦加五品衔,同治壬戌在籍殉难,诰封奉直大夫中书科中书加三级。
父亲:陈烈新,号蒪斋,增贡生,历署嘉兴、长兴县训导,镇海县教谕,敕授修职郎,例封文林郎,晋封奉直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
母亲:楼氏。同里太学生楼芝次女,楼仲煜的胞姊,敕封孺人,晋封宜人。
胞兄:舜发。业儒,同治元年殉难。
陈遹声“行二”即源于此
胞弟:桂发。太学生。
胞弟:畅发。业儒。
胞姊:适同邑,庠生葛渠国之子葛吉人。
胞妹长:字同里,咸丰壬子科会魁、刑部安徽司员外郎、诰授中宪大夫骆文蔚四子骆腾衢,光绪丙子科顺天乡试举人,国子监博士加三级。
胞妹次:适会稽陶堰,前任嘉兴府学教授、钦加内阁中书衔加三级陶钧之孙陶兰孙,业儒。
胞妹三:适同邑,癸卯科举人赵锡恩之孙、太学生名宝恒之子赵庆棠。
妻:骆氏,是同邑太学生赠刑部安徽司员外郎诰封中宪大夫骆郊的孙女,邑庠生貤封奉直大夫国子监博士加三级骆晋三的女儿,邑庠生骆骧、邑庠生骆炳燮、大夫骆文蔚、廪贡生骆继元、太学生骆文敏的胞姪女。
长子:彦孝,小名宝摩。
次子:彦威,小名宝志。
三子:彦深,小名宝坛。后名诜,字叔辛。
四子:彦惠,小名宝迦。后名誾,字季侃。
长女:适同里,太学生楼锦林之子楼庆钊,业儒。
次女:字会稽道墟,丙子举人童修黼次子。
三女:未字。
现在离源头越来越近了。在陈遹声成为进士,在刻印这份朱卷时,他已经是一个父亲了,而且是一个拥有七个孩子的父亲,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了。这么说来,陈遹声成为进士时,极有可能已升格为外公。他虽非范进中举,但离范进中举仅有一步之遥。如此考量他故意将出身年月弄错十年,我们就能理解他当初获得功名时既高兴又无奈的复杂心理了。
从朱卷上还可以看出,陈遹声是宅步陈氏的第二十二代,从始迁祖陈寿到陈遹声,一脉相承,在“履历”上端标注得一清二楚。履历中还列举了宅步陈氏祖上有名望的人物,譬如陈于朝、陈洪绶均在内。我在其中收获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找到了产生错误的源头。陈于朝著有《自得斋稿》,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就源于陈遹声朱卷中的介绍。他在“于朝”下注:“廪生,旌表孝子,崇祀乡贤,行详邑志,著有《苎萝山人稿》《自得斋稿》。”陈遹声肯定没有读过陈于朝的《苎萝山稿》,所以他不加思索地根据陈于朝“字孝立”,想当然地说其有“旌表孝子”,其实压根就没这回事。且将《苎萝山稿》误成《苎萝山人稿》,又凭空捏造出一个《自得斋稿》。后人依据他的说法以讹传讹。
第二,找到了名人之间的关联。朱卷还介绍了房族其他亲属,其中有陈珪、陈伟父子,他们是枫桥先后陈村人。他这样介绍:“族姪珪,恩贡生。”“族再姪伟,癸酉拔贡,乙亥举人,丙子会试荐卷,议叙同知。”陈珪的介绍是正确的,而陈伟的介绍却夸大了,弄出“荐卷”(科举考试中被选荐的试卷)与“议叙同知”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来,其实陈伟至1889年去世的那一年还在参加会试,那么陈遹声于1886年刻印朱卷时如此高抬陈伟,只能算作是对这位族孙的期望了。有趣的是,陈伟比陈遹声大六岁,但若论辈份,却要叫陈遹声为爷爷。不过这祖孙俩,事实上是一对好朋友。关于这件事,咱们留着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