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到第十人民医院的过往今昔
上海第一到第十人民医院,从成立开始,有的几经搬迁,有的几易院名。医院规模逐渐扩大,至今日各人民医院分布于各个区。作为上海人,你不一定了解这十大人民医院的全部过往。本专辑和大家一起来图说这些医院。
第一人民医院
第一人民医院,其前身是1864年创办的“ General Hospital“。1878年,迁入乍浦路桥北堍公共租界的新造医院,更名为公济医院。
1920年,公济医院又增建病房大楼,1947年,门诊部楼竣工开业。
1953年元旦,公济医院正式改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1964年,更名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如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设北部(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和南部(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前身为上海医院,1904年,由李平书在南市三泰码头积谷仓公地(多稼路)创建。民国5年,改为公立上海医院,民国23年,定为市立上海医院。是国人在上海最早创办的中西医并治的综合性医院。
民国24年,医院附设沪南戒烟医院。民国26年,因院名同江湾新建的上海市立医院不易区分而更名为市立沪南医院。
1943年,著名爱国人士邹韬奋化名季晋卿,来医院医治中耳癌。
抗战胜利后,易名为市立第二医院。1949年5月,更名为市立第二人民医院。
如今,上海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黄浦区多稼路1号,为二级甲等医院。
第三人民医院
仁济医院,1844年,创办于上海县城大东门外,初名中国医院。1846年,迁至麦家圈(山东中路),亦称仁济医馆,后又称山东路医院。民国21年,正式定名仁济医院。
1952年,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文革期间,先后易名工农兵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
1984年,恢复原名仁济医院。住在医院周边的很多中老年人,以前都习惯称之为市三医院。
1980年,宝钢医院正式成立,初址在宝钢8村101号。1982年,迁至漠河路280号,2008年,更名为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现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分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
第四人民医院
民国10年,由日本人在北四川路1878号开设福民医院,初始病床170张。为日人在虹口开设的较大规模医院,当时周边许多文化名人矛盾,鲁迅等都去该院就医。
抗战胜利后,原址建成市立第四医院,病床270张,其中部分为免费床位。
1949年后,更名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1966年,区儿童医院并入市四医院。
2000年,成为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大概“4”不吉利,如今上海已无冠名第四的人民医院。
第五人民医院
第五人民医院,其成立时的初址原是创办于1904年的西人隔离医院,院址在老靶子路(武进路),后西人隔离医院迁往它处(下集中再来表述)。1939年,此处由日本同仁会接办,改称同仁会医院。
1945年,收归国有,定名为上海市市立第五医院(上图)。1949年5月后,更名为上海市市立第五人民医院。
1960年,迁至闵行鹤庆路221号后,改称闵行区中心医院。1966年,又更名为上海工农医院。1984年,恢复第五人民医院院名。
如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位于闵行鹤庆路801号。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第六人民医院
第六人民医院,其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西人隔离医院,院址在老靶子路41号(武进路85号)。八一三事变爆发,于民国26年迁至中正西路251号(延安西路华东医院北楼)。民国32年,改名长安路隔离医院。民国36年,更名为上海市立第六医院。
1949年5月,定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56年,迁至北京西路1400弄24号。
1991年5月,六院迁至宜山路600号。北京西路院址由儿童医院迁入使用至今。
第七人民医院
1929年,杜月笙利用他的声望,推动上海市卫生局在高桥镇慈善街5号筹办高桥区卫生事务所(上图)。民国34年,迁入高桥公园。
1931年,杜月笙在高桥镇小浜路原高桥公园(今高桥中学)创办时疫医院,设床位8张。同年改称济群医院。民国24年,迁至杜家祠堂左侧平房内应诊,床位扩充到40张。
抗战爆发后,1938年,原高桥公园院址被日本人设立了高桥履仁医院(上图)。1941年,更名为市立高桥医院。
1946年,市卫生局接管履仁医院,迁回杜家祠堂原济群医院旧址,改名为上海市立第七医院(图一)。1949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如今,上海第七人民医院,位于高桥大同路358号。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八人民医院
1947年,由市卫生局拨款,洗冠生、黄金荣等人捐款及王菊贞捐万年公墓后5亩田地,在漕河泾镇漕宝路建造上海市第八医院。
1949年5月初,曾短暂迁至永嘉路,上海解放后迁回原址,6月改名为上海市立第八人民医院。1959年,八院划归上海县。
1984年,医院门急诊大楼建成。1988年,八院划归徐汇区。
如今,上海第八人民医院,位于漕宝路8号。为二级甲等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其前身是伯特利医院,由美国伯特利教会于民国9年创办,并附设护士学校(图一中右图),初址在斜桥南路(制造局路)565号,后迁639号。
八一三事变中,医院遭破坏。翌年在法租界白赛仲路(复兴西路)21号设分院。1952年,总院改名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分院划归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位于制造局路639号。为三级甲等医院。
第十人民医院
1910年,沪宁铁路局在老靶子路257号(武进路)创办沪宁铁路上海医院。1915年,因经费短绌停办。1933年,铁路局又在医院旧址建铁路医院。八一三事变后,医院解体。
1942年,在虬江路1057号重建,改名上海铁道医院。抗战胜利后,更名京沪管理局上海铁路医院。
1950年8月,改称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1959年,改为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1960年,在延长路新建医院,虬江路原址改为门诊部。
2000年,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2004年,定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今位于延长路301号,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补充说明
1953年,曙光医院曾名为市立第十人民医院。1954年,市立第十一人民医院在普安路185号建立。1960年,此两所医院合并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始建于1920年,1945年曾名为上海市立第三人民医院,1960年易名为浦东县中心医院。
素材来源于上海老底子,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