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地——埃及日記》十一·阿布辛貝神廟(上)
如果說亞歷山大是埃及之行到過的最北端,那阿布辛貝神廟便是最南端,距離蘇丹邊境僅20公里。
來埃及之前,阿布辛貝神廟就是僅次於金字塔令我向往之地。在描述埃及考古紀錄片中,意大利籍探險家貝爾佐尼用了四年時間,才把堆積如山的黃沙搬走,露出拉美西斯二世大帝巨大的坐像及神廟的入口,令人神往不已。
阿布辛貝神廟被堆積如山的沙子所覆蓋/大衛羅伯特/WIKI
第十九王朝第三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年—公元前1213年07/08月),是埃及歷史上最長壽的君主。在其六十六年零兩個月的統治中,四次帶領軍隊進入黎凡特地區(注1),重申對迦南(今屬以色列)的控制,而且帶領探險隊南下努比亞,西征利比亞。當時為了方便對亞洲的敵人持續用兵,特地在尼羅河三角洲新建首都Pi-Ramesses,被後世稱之為拉美西斯大帝。
注1:地理术语。狭义上的黎凡特,指叙利亚历史地区。广义上的黎凡特,地中海东部及其岛屿。意味着从威尼斯以东到利比亚都可以叫黎凡特。
拉美西斯大帝木乃伊/WIKI
歷史上,窮兵黷武的帝王多如牛毛,捍衛和平的帝王較為罕見,而拉美西斯二世算是其中著名一員。似乎是登基第四年,拉美西斯二世為重新控制敘利亞地區并獲得父輩般榮耀,連續發動四次敘利亞戰爭。
第二次中的卡迭石戰役(公元前1274年五月末),由於法老中計進到赫梯軍隊的埋伏圈,可謂是驚險萬分。拉美西斯二世事後說道:“沒有軍官與我同在,沒有戰車,沒有軍隊士兵,沒有盾牌持有者”。最後在神的幫助下,法老回到自己軍隊中,開始反擊并擊潰敵人。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八、第九年發動了第四次敘利亞戰爭。獲得勝利后,過長的補給線使得軍隊最終離開。當地部族又回到戰前狀態,乃至被赫梯人重新控制。拉美西斯二世終其一生未能像父親塞提一世那樣獲得對卡迭石的控制權。
埃及與赫梯形勢圖/WIKI
埃及方面長年用兵并沒有達到預期結果,加上赫梯國內局勢動蕩,使得雙方君主被迫接受和談,以便騰出手來應付各自國內的麻煩。公元前1259年,埃及和赫梯簽署了全世界已知最早的永久和平條約。埃及將條約刻在拉美西斯二世神廟與卡納克神廟墻上,而赫梯將條約刻在銀板及泥板上。這些條約保存到了今天,甚至被複製到了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墻上。
拉美西斯二世後來相繼發動對努比亞與利比亞的戰事,為了永久保持對努比亞地區的威懾力,在當地修建了六~七座神廟。阿布辛貝神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于公元前1264年開工建設,公元前1244年完工。
建設者們將面對努比亞一面的尼羅河西邊兩座山體挖空,以建造墓穴的方式建造了這座舉世無雙的傑作,深入山體達60米。這樣建造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不會受到風摧雨淋,至今無論建築還是浮雕都保存完好;缺點是神廟尺寸只能按照山體大小來設計,而且不能像卡納克神廟、菲萊神廟那樣可以持續擴建上千年。神廟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拉美西斯大神廟和旁邊尺寸略小的哈索爾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全景圖
眼前的這兩座神廟,實際上並不在三千多年前的原址。阿斯旺大壩完工后,包括阿布辛貝神廟在內的無數古跡將被人工湖淹沒。1960~1980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的努比亞拯救行動中,從五十多個國家召集了專家并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各國聯合考古隊將菲萊神廟、阿布辛貝神廟、卡拉布薩等十個大神廟的石頭切割開并選擇新址拼接。
菲萊神廟行記
埃及、意大利、瑞典、德國和法國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將阿布辛貝神廟切割成2000多塊10~40噸不等的巨石,在原址上方65米處新建了人造山,花了四年時間予以重建。
阿布辛貝神廟施工圖/WIKI
阿布辛貝神廟原址在眼前的湖底
耐心聽完導遊的講解后,時間僅僅剩下一個小時!合影后,立刻做鳥獸散,幾乎一路小跑著參觀完兩座神廟!
阿布辛貝合影
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廟入口寬35米,高30米。入口兩側是四尊高約21米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意思是獻給普塔神、Re-Horakhty(復合神,意思是地平線上的荷魯斯,有殘缺)、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本人、阿蒙-拉。
坐像之間分別是主要妻子奈菲爾塔利和母親圖亞,他的前兩個兒子Amun-her-khepeshef,Ramesses,以及他的前六個女兒Bintanath,Baketmut,Nefertari,Meritamen,Nebettawy和Isetnofret。
入口中間是Re-Horakhty(左腿有殘缺),而門楣上方是目前16只保存完好,高2.5米,伸開雙臂迎接太陽的狒狒。狒狒的形象也是智慧神透特的化身。左邊第一尊坐像保存最為完好,坐像的右腳邊還有拉美西斯大帝迎娶赫梯帝國公主的紀念碑。
大神廟旁的石碑,顯示拉美西斯大帝在神的面前打擊敵人
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廟外觀
入口兩側的坐像底座浮雕顯示被捆綁的亞洲和努比亞戰俘、上下埃及聯合的象征等。
入口兩側浮雕內容為山下埃及聯合及被捆綁的非洲與亞洲戰俘
進入神廟首先便是多柱大廳,長18米,寬16.7米,高8米。大廳柱子是八根高5.5米以奧西里斯形象出現的立像。左邊四尊頭戴上埃及王冠,右邊四尊頭戴上下埃及王冠,意思是拉美西斯大帝與地下神奧西里斯遙相呼應,表現出法老將會永恆的信念。
大廳四周的墻上刻畫有敘利亞、利比亞、努比亞等勝仗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卡迭石之戰浮雕,長18米,高8米,詳細描述了整個戰鬥過程,刻畫有一千一百多位人物。大廳天花板同樣精彩,由女神Nechbet以頭戴皇冠的禿鷲出現,從入口徑直飛往聖所。
多柱大廳的奧西里斯立像柱
一百多年前的多柱大廳,天花板還是彩色的/大衛羅伯特/網絡
左側奧西里斯立像頭戴上埃及王冠
多柱大廳天花板由女神Nechbet以頭戴王冠的禿鷲形象組成
描述著名卡迭石之戰的浮雕
拉美西斯二世抓住敵人的頭髮,向神展示打擊敵人決心的浮雕
沿著中軸線繼續往裡走是第二柱廳,尺寸比多柱大廳略小。長10.97米,寬7.26米,由四根彩繪柱子組成。四周墻上表現拉美西斯二世向眾神獻祭的場景,包括太陽船的巨型場景。
第二大廳的柱子
拉美西斯大帝向眾神獻祭
拉美西斯大帝、奈菲爾塔利與太陽船與眾僧侶
再往裡走便是聖所。 與入口外四座巨大的坐像順序一致,拉美西斯大帝把自己和普塔、阿蒙-拉、Re-Horakhty三位神靈位列在一起。在神廟未搬遷前的每年02月22日和10月22日兩天,清晨的太陽光可以穿過中間長廊一直照耀到最深處的聖所神像。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陽光只能照耀在三座神像身上,黑暗之神普塔除外。神廟搬遷后位置計算略有偏差,陽光射進來的日子提前了一天,不能不說是種小小的遺憾。
聖所四像
聖所前廳
拉美西斯大帝向敏神獻祭
兩側收藏室入口(謝絕入內)
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廟示意圖/WIKI
(上篇完)
【連載】
卷一·亞歷山大(上)
卷三·埃及博物館(上)
卷五·開羅老城區
卷六·吉薩金字塔
卷七·早期金字塔
卷八·遭遇沙塵暴
卷九·菲萊神廟
卷十·象島遺址區
【延伸閱讀:古文明行記】
羅馬(待上傳)
龐貝(待上傳)
印加(計劃中)
希臘(計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