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说黄景仁《偕容甫登绛雪亭》 2024-08-02 19:49:53 偕容甫登绛雪亭汪生汪生适何来,头蓬气结颜如灰。囊无一钱买君醉,聊复与尔登高台。惊人鹰隼飏空去,俯见长云阖且开。江流匹练界遥碧,风劲烟萋莽寒色。危亭倒瞰势逾迥,平墟指空望疑直。凭高眺远吾两人,心孤兴极牢忧并。自来登临感游目,况有磊砢难为平。麟麏雉凤世莫别,萧蒿蕙茝谁能名?颠狂骂座日侘傺,畴识名山属吾辈。著书充栋腹常饥,他年沟壑谁相贷。一时歌哭天梦梦,咫尺真愁鬼神会。汪生已矣不复言,眼前有景休怀煎。愿从化作横江鹤,来往天门采石间。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二十三岁的黄仲则受聘来到沈业富太平知府幕中。当时幕中人才济济,先后有汪中、贾田祖、顾九苞、洪亮吉、章学诚、庄炘等学者。而仲则独与汪中最相得,常一起游览唱和。汪中(1745-1794),字思复,号容甫,扬州人。博学多才,尤以骈文名世。而一生潦倒不遇,坎坷以终。著有《述学》,为世所重。 汪中原是极为自负的人,洪亮吉称“藐视六合间,高论无一人”(《有入都者偶占五篇寄友·章进士学诚》),但两年前初识仲则,便对仲则的诗才由衷地倾倒。曾在《与秦丈西岩书》里写道:“武进黄景仁,字仲则,昨以事客游于此。其人年二十有一,所作诗千有余篇,雄才逸气,与李太白、高青丘争胜毫厘,实非今世上所有。某虽负气,于诗自愧弗如也。”(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乾隆三十四年引)后赠仲则诗有“各怀万里心,高视青云上”、“高才世不容,孤立尚相疑”之句,仲则也有《春暮呈容甫》诗云:“先生吟太苦,中日闭荆关。我亦诗穷者,邀君数往还。”两个同样恃才负气、不可一世的才子,竟惺惺相惜,从此订终生之交。本诗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两人同登绛雪亭所作。亭在太平府治圃中,旧名杏花村,宋郡守杨倓改名绛雪亭,见《大明一统志》卷十五。时当春日,风物宜人,登高眺远,本应有许多畅快之意,但两人情怀抑郁,相携登临,却更多梗概之气。诗起头“头蓬气结颜如灰”一句描写,不仅刻画了友人的精神状态,也为作品定下了基调。诗分四层来展开,首四句赋题,交代偕汪中登绛雪亭的背景。汪中固然是潦倒不振,自己也囊中如洗,无钱买醉。对他们来说,太平幕府显然不是个很舒畅的所在,“聊复与尔登高台”的“聊”恰恰是无聊之极的结果,这意味着两人的登临,从开始就陷落在“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聊暇日以消忧”的心理氛围中。“惊人鹰隼”以下六句,历叙登临所见:鹰隼飏空是仰观,长云开阖是俯视,江流匹练是远眺,风劲烟萋是近景。危亭回看形势逾高迥,平墟展望仿佛上与天连。诸多景观一一写来,丝毫不见用力,修辞却相当精致,经得起字字玩索。前两句尚沿用前四句的皆韵,后四句转为入声的陌韵,情调也愈见激越。“凭高眺远”以下十二句,抒发登临所怀。两人本来都各怀侘傺不遇的孤独感,登高凭远更触动胸中块垒,激发一腔不平之气:斯世虽不乏夙负礼贤下士之誉的名公重臣,但又有多少人独具辨识麟麏雉凤的慧眼呢?据章学诚《沈既堂先生迁居图记》说,沈业富“爱才乐育,培养气类,殆于性命休戚其间。官翰林,不通贽谒,而于后生末学,有一艺之长,则称道不去口实。及守太平,一时远近知名士,如水趋渊。若洪编修亮吉、黄廪膳景仁、顾进士九苞,初未为人知,先生望气先识。”话虽这么说,但像黄仲则和汪中这样的一代之才,沈业富是否真能赏识其绝世才华并预期其日后不朽的声名,还很难断言。起码他两人并不觉得受到如此的器重,尚且在为日后的生计担忧。“一时歌哭天梦梦,咫尺真愁鬼神会”,以天高不闻与鬼神解怜相对举,将一腔悲歌慷慨之情推送到高潮。所谓“孤臣孽子,劳人思妇,吁阊阖而不聪,继以歌哭”,殆如是乎!从中我们不难体会茫茫天地间两个畸零才人的悲怆。在此之前,仲则有《送春三首》,其二也写到:“此身卑贱无一能,矫吭但欲为新声。淫哇《韶濩》世莫辨,当歌忽觉伤我情。”两相对照,可以感觉仲则已确立起对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自信,但同时又不免有世无知音的悲哀。这自尊兼自艾的心境后来一直是他生活的常态,自然也成为诗歌表现的重要主题。诗结尾四句放缓节奏,前两句以旷达语劝慰汪中兼以自解:眼前好景不应辜负,一时得失不足挂怀。末两句以豪迈的想象之辞,抒发相从轻举、携手高蹈的逸兴。那往来自由的横江鹤,正是精神超越的象征,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郁积消释的舒展状态,感受到他对心灵自由的热切渴望。这不仅是仲则的情怀,也是汪中的襟抱。只有汪中才当得起这份推许,也只有仲则,才能写得这般逸兴遄飞。汪中视仲则为同调,不用说正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情怀,以及自己也难以企及的才情。身边有这样一位挚友,任何感觉空虚和不满足的人,都会稍觉安慰。 赞 (0) 相关推荐 宋词欣赏:仲殊《轻盈绛雪》 楚宫春慢,词牌名,调见明陈耀文<花草粹编>所辑北宋仲殊词.又名"楚宫春".以仲殊<楚宫春慢·轻盈绛雪>为正体,双调一百六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四仄 ... 诗词随心赏|黄景仁:《别老母》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他还是宋代"江西诗派"开山祖师黄庭坚的后裔. 黄景仁4 ... 黄景仁:清代的李白,命途多舛的薄命诗人 人物生平 黄景仁,清代乾隆年间人,以诗闻名于世.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早慧能文,八岁即应学使者试.十六岁,唯一的哥哥去世.同年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后来因为母亲年迈,为了养家糊口,开始游历四方.先后出入 ... 蒋寅|《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译后记 现任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教授的川合康三先生,是当代日本中国学界为人瞩目的杰出学者. 从24岁发表第一篇论文<李贺及其诗>起,川合先生就与中唐诗结下不解之缘,而且显露出不凡的见识.在 ... 学古诗的门径 蒋寅 蒋寅 . 1986年夏,<古典文学知识>第三期刊登了我读硕士研究生时写的书评<读古诗的门径--读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送呈程千帆先生看,老师 ... 同张容与登峄山 明.陈琏 凫绎奠东鲁,翠色高崔嵬. 有时发霞采,照耀金银台. 兹游获胜览,顿觉襟怀开. 探古访灵迹,登高轶浮埃. 何当淩绝顶,翘首望蓬莱.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稿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来是海外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前.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汉学研究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已积累非常丰富的成果,其中很大部分还不为国内学界所知,或即使知道也无法阅 ... 蒋寅|我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 自上世纪末开始,国内文学理论界明显流露出一股焦虑情绪.与八十年代的理论热情不同,九十年代以"失语症"为代表的种种言说,都给人一种劳而无获的失落感和悲观色彩.虽然出版了上百种文学原理 ... 蒋寅|《清代诗学史》第二卷后记 一部著作写完,总有许多感慨,尤其是这种写作多年的著作,就像历经艰辛跑完的马拉松,长舒一口气之余,实在是感触良多,甚至不知从何说起. 学者历来就分两种,套一句曹植的话说就是"或好烦文博采.深沉 ... 蒋寅: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兼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上) 关于韩愈(768-824)诗风的变革,前人与当代学者多有论述,大都从避熟取生的动机着眼,论述他对怪奇风格的追求.如清代批评家方世举说:"大历以上皆正宗,元和以下多变调.然变不自元和,杜工部早 ... 蒋寅|永远的杜普蕾 在所有的器乐中,大提琴大概是女演奏家最少的,出名的女大提琴家更是寥若晨星.音乐家学乐器年龄都很小,想想大提琴那么一个庞然大物,小女孩如何操控得了?但英国有一个小女孩,两岁时第一次听到大提琴发出的声音, ... 蒋寅|我所采获的他山之石——《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前言 这部论集是根据我历年翻译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编选的,十七篇文章大致按内容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宏观论述,第二组是有关诗歌史或诗人研究的专论,第三组是关于诗歌意象和语词的具体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