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病例】历经20h的治疗后,厌恶上学、脾气暴躁的双相女孩顺利回归校园!
小希来面诊时15岁,湖南长沙人,高瘦个子;面容清秀,但表情并不舒展,看得出来,她是迫于家人的压力前来就诊,心里非常不满。
而小希家人最大的苦恼是——孩子说什么都不愿上学,甚至连“上学”两个字都不能提及,否则立刻焦虑、烦躁、甚至大发脾气。“何医生,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愿意上学?”这是他们最大的诉求。
此外,休学在家后,小希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家人大发雷霆,摔东西,大吼大叫。家人知道,小希的学习和心理出了问题,不敢与她再起冲突,只能尽量忍耐,但小希反而变本加厉,而且更加任性,家中氛围非常压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除了以上情绪问题和学习障碍外,表面来看,小希并无其他较重的精神心理症状,家人反馈,她与表哥在一起,玩得也很开心,总体病情好像并不严重。这也可能是她不愿意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更反感家人带她去精神病院看精神科大夫,对吃药极端反感。
校园创伤:被同学嘲笑、欺负
一开始,由我先给小希进行认知治疗。这并不是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CBT),而是根据我们对于精神心理障碍本质的理解,向她解释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方面的理论,引导其意识到问题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并激发她的求治动机。
可是,小希开始时的配合度并不高,态度消极,对于家庭的关系问题,欲言又止,对我的解释也难以听进去,也缺乏康复的信心。还有好几次因情绪不稳定临时取消了治疗。
另一方面,其母亲虽然是在医生朋友的介绍下找我们来治疗的,但对我们信任度明显不足,尤其是看到我们当初创业环境的简陋,这可能加重了她的疑虑。
而且她在事业上非常成功,属于典型的女强人,对于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上的问题并没有反省意识,还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帮助她设计好了人生的道路,是孩子不听话也不争气。
所以,她当时并不认同我对于其家庭问题进行的分析,反而过于急切地追问我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上学,何时能够见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而且,在治疗前期,虽然我多次提出小希的父亲也要参与家庭治疗,但他一直未出现。
实际上,关于小希的问题及其家庭冲突,我大多是从小希的表哥处得知的。当时,他是小希的陪护人,在了解了我们的治疗理念、理论、技术和案例后,他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描述了他的观察,这让我得以迅速地、更加深入地看清楚小希家庭系统问题的关键所在。
总之,在前期,对患者本人和妈妈的治疗都进行得不顺利。如果是现在,在面诊这一关,我们可能就会拒绝给小希和家人做心理干预。
为了让她们对治疗快速建立起信心,我把小希转给Lucy,先针对“厌恶上学”的问题进行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TPTIH)。
我们早已经发现,对学校、学习有强烈抵触的青少年都经历过相关方面的心理创伤。果然,小希也不例外。
刚上初中时,小希结识了一名好友小夏,关系非常好。但后来因产生了一些矛盾,小夏开始在背地里散播小希的坏话,同学们逐渐疏远、孤立小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次,小希在讲台上发表演讲,小夏大声地嘲笑她,说了非常难听的话,其它同学也跟着哄笑起来。小希在深度催眠下“看到”当时的自己虽故作镇定,完成了演讲,但其实内心非常难过,“我觉得全班同学都在笑话我,心里有哭的感觉”。这是一记重大的打击。
小夏还总是联合其他同学捉弄小希。小希上的是寄宿中学,她就把小希的洗发水、沐浴露全倒掉,把她的衣服弄乱。小希发现后大声质问是谁,舍友们都不吱声,反而偷着乐。
总之,小希在学校里遭遇了一连串的欺凌,这是她拒绝上学、一提起学校就愤怒的重要原因。
Lucy逐一修复了校园方面的创伤后,其母亲反馈,效果非常明显!家人跟小希提起上学时,她不再大发脾气,甚至开始考虑复学计划;其整体的情绪波动也相对缓和了一些。
家庭创伤:父母粗暴的教育
眼见治疗有效果了,小希和家人对我们的信任度迅速增高。不但小希积极配合认知治疗,其母亲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也能听进去了,慢慢地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父亲也在我们的督促下,来到我们这里接受过家庭治疗,虽然只有一次。而我们也由此发现了其家庭系统更深层次问题。
小希的母亲总是抱怨女儿的脾气暴躁,一点就着,但其实我们发现,他们一家子都是所谓的急性子、暴脾气。
在小希从小的印象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总是相互吵架,一天到晚没个消停。即使到了周末一家人出外游玩,也总免不了有摩擦、拌嘴,“没有一次是开心的。本来开始出发的时候一家人非常开心,但路途过程中总是会发生一些事毁了出游的好心情,让人闷闷不乐,非常压抑!所以,现在我们一家人一提到出游就紧张。”而且,小希年龄最小,经常成为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出气包。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小希的性格也自然变得非常暴躁,现在我们明白主要是叠加性创伤导致的。尤其是其患病、休学以后,小希内心无聊、压抑,更是动不动就对家人发火,砸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曾咨询省内权威精神科医生,被认为是“躁狂发作”,并作出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但其实,这是小希遭受一系列叠加性创伤导致的,按照我们现在的诊断,属于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而且,小希父母一方面对她非常溺爱,物质上的要求完全满足,又因家庭富裕,小希的物质条件比绝大多数同学都优越。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却简单粗暴,缺乏耐心,不理解小希的心理感受,要求她完全服从家长的安排,并多次对于小希所谓的“不听话”行为施以肢体暴力。
用小希的话来说,其父亲动不动就骂人、打人,曾经一脚踹开她的房门,把她从床上提起来,“咣咣”上去就是两脚。而母亲对她期待很高,在学习和行为规范方面施加了很大压力,如果小希达不到要求就会挨打、挨骂。
小学时,小希每天放学后到母亲的公司做作业,但母亲经常当着公司上百号员工的面严厉训斥她,有一次还扇了她一耳光。小希又羞又怒,哭着就跑回了家。
这些家庭给小希带来的创伤,Lucy在深度催眠下给予了快速修复。
后来,当小希的父亲参与家庭治疗时,我们发现他们夫妻俩也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小希母亲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是老大,好胜心强,离开家乡来到小希父亲的家族,特别想证明自己,工作非常拼命,完全是一个“拼命三郎”的做派,并总是把商场上的强势作风带到自身的家庭中。
而小希父亲虽然表现得很儒雅,但是事业心重、能力强,夫妻俩在事业和家庭教育观念上都有冲突,对小希她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为父亲没有再来接受家庭治疗,所以,我就把家庭系统矛盾冲突的解决希望寄托在小希的母亲身上,引导她不但要改进与丈夫和小希的相处方式,还要注意角色的切换,不要把工作中对待下属的态度带回家中,应注意营造融洽、温暖、包容的家庭氛围。
这不但对小希的康复很有帮助,也能增进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减少争吵,这对整个家庭都有益处。
案例反思
总体而言,小希经历的创伤数量虽多,但并不复杂。而且,在治疗中、后期家人和她都积极配合,治疗效果和速度都非常理想。
她接受了3次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治疗,共接受了近20小时的心理干预,便提前结束治疗,没有按照我们的计划接受完系统的干预,这令我十分担忧病情会有复发的风险。后来,家人反馈她顺利返校读书,并在家人的相处中学会换位思考,更理性地控制情绪。
回想这个案例,有两点感触比较深。
第一,这个案例其实是体制内三甲医院的专家转介过来的,那位医生知道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方面做得比较深入、专业。小希的母亲是他的好友,当前者向他求助时,他第一时间就推荐了我。
其实,我们机构虽然积累了不少成功案例,也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病理性记忆的角度,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完善的关于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高效康复的理论及临床治疗技术,但目前在国内精神心理领域的影响力仍然较小。不少体制内的精神科医生或对我们机构有所耳闻,但不甚了解,或带着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负面刻板印象,对我们持以质疑、否定的态度。
可是,我们欣喜地发现,有部分精神科医生比较客观、理性,知道心理干预在精神心理障碍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我们的理念、理论、技术和治疗成果有所了解后,对我们十分认同;其中不乏北京、上海等国内著名精神科医疗机构中的著名精神科专家,将一些更适合临床心理干预的个案转介给我们。
这样的认可我们十分珍惜,也激励着我们要继续前行,潜心临床,并增进与业界的交流,令更多患者、家属、精神心理从业人员和大众了解“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精神心理障碍高效康复模式。
第二,小希的高效康复离不开我们的治疗,更离不开其母亲的反省和提升。
我在前面提及,其母亲一开始并不认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有问题,并对我们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有一定的质疑。但当孩子的问题明显改善时,她的固执和成见开始松动。
很快,她不但把我们的话听进心里去了,而且悟性极高,自我改变的速度和程度都出人意料,懂得体贴、理解家人,不但为小希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康复环境,也大大改善了其根源性的家庭系统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临床中,我遇到不少这一类型的家长——他们能力强、事业有成或学历高,总之在某方面非常突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非常自信;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很可能过于自信,甚至自负、自以为是,固执于陈旧的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家中的态度比较专横,听不进家人的意见,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这样的家长很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而且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端倪时,也不够重视,总以为孩子是“叛逆期”、“故意跟自己作对”;往往等到孩子的问题非常严重,其束手无策时,才有可能真的给予重视,听取外界的意见。
不过,这一类型的家长通常也悟性较高,理解能力和执行力较好。一旦他们开始认同我们的理念和建议,便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曾经的愚昧和过错,非常积极地改变和提升。
所以,想借此告诫广大的家长,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在以往教育观念落后、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大部分人也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父母。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中犯了错、走了弯路,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不懂得自我反省和积极改正。
反过来想,曾经的错误和弯路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父母学会了改变、提升,将会给孩子、家长、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后代都带来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