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举取士的等级5.童生通过府县两级考...
明清科举取士的等级
5.童生
通过府县两级考试的学子称之为童生,他们是社会中最底层的知识分子,具备基本读写能力,有资格参加院试,但还是属于平民阶层。
4.秀才
通过院试的童生就获得秀才的名号,他们正式脱离了平民阶层,进入了“士”阶层。秀才是地方乡绅集团的支柱,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特权,比如免除差徭,知县这一级的官员不得对秀才动刑,有事可以直接所在地区面见知县。
3.举人
通过乡试(省级考试)的秀才称之为举人,这是读书人进入仕途关键的一环,一旦成为举人无论还能否通过后面的考试,都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而且起码九品官员,相当于现在乡科级,官府每年都会给予举人一定的经济补贴,这样就基本可以脱离劳动生产。举人还有资格参加国家级的会试,获得更高的地位,所以举人在地方一般的知县知府都不敢怠慢。
2.贡士
通过会试(国家级)的举人称之为贡士,贡士可参加最后一级的殿试,在殿试考核中不会淘汰贡士,只是给贡士排名次,所以只要成为贡士那就一定能够获得进士身份,只区别身份的高低。
1.进士
参加由皇帝亲自布置的御前考试的贡士都称之为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是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赐进士及第出身。状元还可直接获得从六品修撰(相当于现在县处级),后两人则授予正七品编修(县处级)。
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进士中会择优选一些人入翰林院深造,称之为庶吉士。也可出任一些低阶的京官,如果到地方就职也是县一级的官员。
到了进士阶层就已经进入高级官僚体系,这是科举制度的最高功名了。要是进了翰林院供职就有了终身饭票,翰林院是朝廷高级官员的储备机构,明清的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堂官大多出自翰林院的进士们,正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底层人民最主要的上升通道,中了秀才就可以光耀门楣,中了举人就能发家致富,中了进士那就前途不可限量。
#历史冷知识# #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