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的碰撞|林陶大战解析以及林陶技战术打法分析

由于巅峰期很长,所以林丹的巅峰曾与很多人的巅峰有过交集,并打出名堂,先后形成了林陶大战与林李大战。林李大战人们再熟悉不过,林陶大战则不然。但实际上,林陶大战也是相当精彩的。

林陶曾有3次经典对决,除了亚运决赛在06年以外,苏杯决赛与世锦赛决赛都在05年。05年陶菲克处于峰值,而当年林丹也具备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认为是他巅峰期的开端。因此,这两次对决都可认为是巅峰对决。

对于苏杯决赛,结局很明朗,亦无太多争议:林丹以17:15,15:9险胜。有争议的是世锦赛决赛,这场比赛林丹惨败,有人认为是林丹发挥失常,也有人认为问题不在林丹,而是陶菲克发挥太出色。

这两种观点可谓针锋相对,僵持不下,而当事人陶菲克也曾发表意见,他说:“不要以为我今天赢得很轻松,就意味着什么。今天这个绝对不是真正的林丹。”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林丹确实存在发挥失常。

每种观点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理由,不要轻易、武断地认为这就是别人的辩护之辞。因此,无论是林丹发挥失常还是陶菲克发挥出色的观点,可能都是有道理的,而陶菲克本人的话,自然也不容忽视。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这两种观点兼容起来,并且使陶菲克本人的话也得到一定的验证呢?我相信,如果能这样,那将会得到一个比较完满的答案。循着这个思路,我得出了对林陶大战的一些新解。

我重新观看那次世锦赛决赛,在第二局开局,林丹以7:3领先,似乎并无发挥不当。而此后陶菲克的追分表现,也确实相当出色,他不断搓出高质量的网前球,迫使林丹起球,然后直接一拍打死。

巅峰陶菲克这种典型的控网抢攻得分,在第二局出现了很多次,甚至可以说,在这局比赛体现得淋漓尽致。凭借这种攻势,陶菲克屡屡得分。因此这局球,确实是陶菲克发挥太好,林丹才会输掉。

然而,第一局却并非这种情况。这局比赛,陶菲克还没有开杀,但得分却颇为轻松,甚至凭借一些网前假动作就能轻易得分。而林丹则是连陶菲克的普通杀球甚至是反手抽球也接不住,并一度出现推后场直接被陶菲克在前场拦截下来的情况,失误也颇多,尤其是网前,最终很快以0:13落后。

这种情况,我更倾向于是林丹发挥失常,至少在我看来,这局比赛并没有体现出两个同档次高手之间的那种对抗性。而陶菲克所言“今天这个不是真正的林丹”,大概指的也是林丹在第一局的失常表现。

这大概就是我得出的结论:在第一局,林丹确有发挥失常。到第二局,他调整过来了,但无奈陶菲克网前发挥好,后场攻势猛,打穿了自己的防守,所以他还是输掉了比赛。不过,这并非我要说的全部。

从第一局看,林丹发挥欠佳而惨败陶菲克,说明双方的实力差距并非真如此悬殊。然而从第二局看,林丹虽已调整过来,但对于陶菲克的网前和重杀,依然无法招架。这是否说明巅峰陶菲克真的无解?

我认为并不是。实际上,这场比赛的第一局和第二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第一局林丹发挥不好很快输掉,没能消耗陶菲克,才给了陶菲克在第二局火力全开的机会。第一局是第二局的铺垫。

换种说法,倘若林丹第一局正常发挥,哪怕以微小分差输掉,但只要很好地消耗了陶菲克,那么恐怕陶菲克就难以在第二局火力全开,持续输出。如此一来,林丹第二局即便不能赢,也不至于惨败。

如此看来,林丹第一局不如人意的发挥,对比赛胜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甚至认为,倘若林丹第一局能以平稳的心态去打,一番激战之后能以微弱优势拿下,那么这场比赛的胜利,也可能属于林丹。

这个我们可与苏杯决赛对比着看。那场比赛林丹是主场作战,赛前就表示信心十足。他打得很放松,一番天昏地暗的激战之后,他拿下了第一局,并消耗了陶菲克。结果到第二局,赢的依旧是林丹。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与陶菲克的打法有关。他的控网抢攻,确实是一代绝学,我基本可以说,倘若比赛是一局定胜负,那么恐怕真的没有人能打赢陶菲克。然而,这种打法虽然威力大,但消耗也大。

要学习威力越大的武功,就要付出越大的代价。甚至像练七伤拳那样,先伤己再伤人。陶菲克那一板重杀,确实无人可敌,然而他自身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每次使用,消耗都很大,而且注定很难保持。

我认为,陶菲克是无法连续两局使用这种高强度的打法的,至少在面对与自己同一档次并且防守超强的林丹时,他办不到。他一般会用于第二局,而第二局是否使用,又取决于自己第一局的胜负和消耗。

通过对比苏杯决赛与世锦赛决赛,我们可以发现陶菲克的一个比赛战术,或者至少可以说是面对林丹时的战术:以尽量小的消耗拿下第一局,然后在第二局使出自己无坚不摧的杀球碾压对手获得胜利。

先看苏杯,第一局的基本过程是这样:林丹领先,到了一定分差,陶菲克就加速追上,并在局末取得领先。可以看出,陶菲克在第一局并不会一开始就使出全力,他只是尽量咬住比分,到局末再一举发力拿下。

这样做,就把消耗降到了尽量低的程度。而陶菲克的如意算盘,也差点得逞了,在第一局局末,他以14:12领先,差点拿下。倘若他拿下了,那么第二局,可能又将出现世锦赛决赛第二局的场面。

不过,最后林丹还是顽强地逆转了比赛,陶菲克功亏一篑。到第二局,胜利的依旧是林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第一局输掉之后,到第二局,陶菲克就不敢出绝招了,他已经犹豫起来,甚至已经放弃。

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陶菲克第一局毕竟已有一些消耗,第二局即便使出全力,也未必砸得赢林丹。即便砸赢了,也还有第三局等着他;第二,林丹是主场作战,加上刚刚逆转了比赛,气势如虹,很难打。

考虑到这些原因,第二局对于陶菲克而言,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他输掉了。到世锦赛决赛就不同了,林丹第一局发挥得不好,陶菲克轻松拿下,没什么消耗,于是,他第二局开始了狂轰滥炸。

这大概就是陶菲克的比赛战术:第一局前面慢悠悠打,咬住比分,到局末加速拿下,保证较小的消耗。然后第二局使出自己控网抢攻的绝招,直接无视对面站的是谁,通过一番无坚不摧的轰炸拿下比赛。

这是我通过对比苏杯决赛与世锦赛决赛做出的猜测。这两场比赛,陶菲克都使用了这种战术,只不过不同的是,在苏杯决赛,林丹的发挥令人惊喜,12:14逆转了第一局,超常发挥,破坏了陶菲克的战术,令他输掉比赛。而在世锦赛决赛,林丹的发挥则令人惊讶,3:15 输掉了第一局,失常发挥,促进了陶菲克战术的执行,让他轻松赢得比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陶菲克打比赛,第一局相当关键。倘若第一局赢了,那么就有可能打赢陶菲克;倘若第一局输了,那么就有可能输给陶菲克。倘若第一局惨败,那么第二局极有可能会被陶菲克吊打。

当然,这必须放在陶菲克与同档次选手的比赛中才会成立。如果实力比陶菲克低一个档次,那么陶菲克根本不需要动用自己那一板重杀的绝招,单凭细腻的技术就足以赢得比赛。在这种情况下,陶菲克打三局完全没问题。而05年,与陶菲克同档次的选手有谁?只有林丹。

陶菲克的这种战术,我们可称之为两局速战法。这种战术在他下滑以后尚可一窥,最经典的是06年的亚运会决赛。当时陶菲克第一局以14:7,18:12领先,以21:15拿下,赢得比较轻松。

到第二局,他在17:20落后的情况下,连得5分逆转林丹获胜,整场比赛仅耗时43分钟,跟巅峰李宗伟砍瓜切菜的时间差不多。而05世锦赛决赛,更是仅仅用时38分钟,这在15分制尤其是高手的对决中,是极为罕见的。

与陶菲克两局速战相对的,则是林丹的三局大战。我们看到,陶菲克两次在单项大赛决赛战胜林丹,都是两局取胜,而林丹多次在单项大赛决赛战胜李宗伟,除了08年以外,都是三局大战。此外,在14亚运会半决赛与决赛分别打败李宗伟、谌龙,也是三局大战。

可能有人会说,这说明林丹不及陶菲克。陶菲克两局就能速胜林丹,而林丹每次都要三局才能打败李宗伟、谌龙。所谓两局速战,不如说是陶菲克两局就能胜;所谓三局大战,不如说是林丹三局才能赢。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前面我已经说了,陶菲克的绝技控网抢攻,就恰如崆峒派的七伤拳,虽然威力无穷,但对自身消耗也极大。陶菲克选择这种打法,就已经基本决定了他在面对同档次的选手时,必须尽可能两局取胜,倘若打到第三局,他的胜算会小很多。

此外,要保持这种打法,保持巨大的威力,就必须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一旦疏于训练,就很容易大幅下滑。陶菲克06年下滑这么快,实际上跟他的打法也有一定关系。

林丹则不同,他之所以经常打三局大战,更多是因为10年以后选择了控球型防守型打法。众所周知,李宗伟是进攻型选手,而他的进攻打法对林丹的防守打法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在林丹加速之前,占优势的会是李宗伟,所以在与林丹的比赛中,他经常都会拿下第一局。

此外,林丹并不惧怕打三局,甚至比赛一旦拖入三局,反而会对林丹更加有利,更有利于他控制对手,控制比赛,因为他的体能相当充沛,而其他选手则不然。或者可以说,林丹并不太在乎第一局的输赢。因为转型后的他虽不再靠速度和进攻赢球,然而他一旦加速起来,还是没人挡得住。

如果说陶菲克的控网抢攻相当于崆峒派的七伤拳,那么林丹的控球防守,就相当于武当派的太极神功。七伤拳威力无穷,利于速战速决,但对自身伤害也大,所以陶菲克下滑也快。而太极神功后发先制,以慢打快,虽然赢得没那么容易,但对自身消耗相对较小,非但可克敌制胜,而且能延年益寿,所以林丹下滑也慢,他10年转型之后依旧称霸4年,把巅峰延续到了31岁高龄就是明证。

其实10年以前,林丹也具备两局横扫对手的能力,北京周期的男单厚度,堪称历史最强,而那个时期的林丹,就是凭借暴力打法砍瓜切菜赢球的。不过在我看来,林丹11年以后的打法更加厉害更加了不起,也是21分制下的最优解。

附:05至09年林丹13:6李宗伟,胜率68.42%,10至14年林丹10:3李宗伟,胜率76.92%,11年谌龙3:4李宗伟,林丹4:1李宗伟,3:0谌龙,总共7:1谌龙、李宗伟。11至14年,林丹13:2谌龙、李宗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