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先行”的创作手法
《三国演义》(83)
“主题先行”的创作手法
那么具体地来看,在处理所谓“实”和“虚”之间的关系时,《三国演义》主要采取了几种创作手法,这几种创作手法对后代历史小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第一种创作手法可以说叫“主题先行”,“主题先行”在文学写作上也许被人们看成一种不高明的,甚至是拙劣的一种写作观念、文学观念。但实际上任何的文学写作都是“主题先行”,它是一种必然的东西。就是从文学家来说,他一定想好了,知道心里非常明白我要写什么,想要说什么,我才去写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他连想要说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他不可能去写一个故事,他要写这个故事,他肯定对这个故事有某种感受,有某种想法,他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说故事的过程当中加以表现的。或者说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重新组织选择那些故事的素材,这是必然的。
《三国演义》也一样,《三国演义》的主题,或者说主要的倾向,就是咱们前头讲到的“拥刘贬曹”,或者说“尊刘抑曹”,这是一种核心的主题,核心的倾向。正是把这个倾向作为一种主题,你才可以明白,为什么小说第一回首先出场的,要加以描写的是刘备集团,刘关张三结义。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从三十七回到一百零四回,占据主要的篇章的,七十回篇章的是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有声有色的一生的故事,这就是主题,主要的思想倾向所决定了整体的结构。而这种主题恰恰是三国故事流传过程当中到了北宋以后,人们长时间认可、认定的一种共识,历史的共识,就是应该“尊刘抑曹”,应该“拥刘贬曹”。因为这里不仅仅包含着一种正统的政治观念,而且包含着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这构成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精神或者文化观念,要坚守这种文化精神、文化观念,《三国演义》才有它自身的、深刻的文化价值,你要不坚守这种文化精神、文化观念,《三国演义》要丧失它的文化价值。
所以小说当中对刘备,尽可能选取“史录”当中那些表现他宽厚仁慈、爱护百姓、爱惜人才的那些记载,加以发挥创作,至于刘备原来有的那种残暴凶狠等等的性格,那种作为,小说中就有意地回避了甚至淘汰了,不写这些东西。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启功先生,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文化等。出版《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杂志编委等。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系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圣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本项目中,郭英德讲解“四大名著”和古典文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