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城抗战故事《1943-驮工日记》
抗战期间,新疆叶城虽处在后方,但各族民众始终慷慨解囊,冒着生命危险,无偿从印度列城到新疆叶城驮运物资,打通了抗战生命线,用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陆振轩是1943年在新疆率队翻越喀喇昆仑山拉运抗战物资的主要策划人、驮运队长,也是驮工日记的主人,记录了70年前,几个热血青年带领着新疆叶城几百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同胞开始了一次翻越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穿越世界最坚硬的山区,他们九死一生,经历了无法想象的艰险与壮烈,运回了中国抗日急需的物资,缓解了抗战期间前线物资奇缺的局面。他们以生命的代价,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近现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章。
今年8月中旬,笔者随天山网记者深入叶城县柯克亚乡,探访了当地两位老人,依提·帕孜力和艾麦提·吾斯曼。其中,艾麦提·吾斯曼为驮工吾斯曼·帕萨的儿子,另一位在解放后参加了新疆至青海的水利相关货物运输。艾麦提·吾斯曼今年85岁,父亲吾斯曼·帕萨50岁左右的时候,在他15岁左右的时候去过3次印度,因为夏天有泥石流,有洪水,所以只有等到冬天出发。艾麦提·吾斯曼介绍:其父当时作为小队的领队带领4个人(萨吾提·塔力甫、白克热·巴克、热合买提·萨力)参加了驮运轮胎的任务。从印度回来的时候驮着轮胎和茶叶、冰糖等物品。第三次从印度回来后,父亲还负责运送轮胎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但是在阿克苏地区遇到了当地很出名的匪徒吾斯曼劫走了轮胎,国民党和匪徒还发生了激战,最后轮胎被国民党夺了回来。父亲徒步从迪化走回了叶城,在路上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在路途中遇到了很多艰险,回到家后身体极度虚弱,足足休养了一年才得以恢复。
这支特殊的马队,虽受尽艰难困苦,但成功开辟了一条国际驿运路线。第一次昆仑山驮运抗战物资,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一次高原人力运输,也是一次足可以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壮举。
据粗略统计,仅这一次运输,人畜伤亡率超过10%。共运进4444套轮胎及抗战物资,可修好800辆载重汽车,军用布匹782包,油袋588件,电讯总局资料63捆,另有汽车零件和医疗器械等。
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的《盟国军援与新疆》一书中记载:“西北公路局于10月4日从兰州出车队接运……1945年2月7日到达兰州,兰州车队共行程127天,运回1000套轮胎,解决了战时车辆运输的燃眉之急。”
今日叶城,再不见寂寞驼队,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天路铁龙……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穿越千年的叶城又一次迎来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叶城县围绕“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生活幸福、敢争第一”的昆仑第一城本质,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牢固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理念,谱写了叶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新篇章,全县52万各族人民深感文明幸福自豪。
“叶城零距离”原创
【责编:章中和 编辑:刘爽 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