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夜雨寺
很早时候就听说重庆有个夜雨寺,只是每次到渝城,因家中事务太多,不能前去寻找,以吊古人巴山寄北的心情。
端午假日,难得一个清闲。早上出门坐轻轨去夜雨寺,出门时孩子说我去李子坝,看轻轨穿越大楼,我说不是,是去佛图关寻找夜雨寺。
为什么要寻找夜雨寺?这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与李唐皇族同宗,高祖李涉曾担任美原县令,治所在今天陕西富平西北;曾祖李叔恒任安阳(治所在今安阳市)县尉;祖父李俌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他的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
李商隐的老家在怀州河内,唐元和十一年(816),李商隐三岁左右,随李嗣在外地,他很高聪明,“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不幸的是,他十岁父亲李嗣去世,少年的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李商隐少年时撑持门户,“佣书贩舂”为别人抄书挣钱以贴补家用。少年的李商隐因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而得名。
唐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迁居洛阳,结识白居易等人,据传说,白居易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而他的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还有一次,大家在洞庭湖聚会,以木兰为题作诗,游学到此的李商隐就随口吟诵:“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因此大家也就结识了这位晚唐才子。
唐开成二年(837),经过长期刻苦学习,李商隐得中进士。后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五年(840年),李商隐辞去弘农县尉。
唐会昌二年(842)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而不久因丁母忧离职回家守孝三年。此间,他的岳父王茂元讨伐刘稹叛乱时故去。会昌五年(845)回长安仍为秘省正字,因不得志而不被重用。
唐大中元年(847),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李商隐往赴桂林任职。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在穷困潦倒之际,通过考试得到盩厔县尉职位。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从事一个秘书省一个小职位。
大中五年(851)年,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的职位入川赴职。
这首诗作正是入川时在渝城所作。
李商隐在外奔波多年,与妻子聚少离多,他与王氏感情非常好,两个人飞书思念。入川时李商隐收到妻子的书信,问到归期。当收到书信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故去,而李却不知。
巴山寄北,实际上是“寄内”。
全诗四句是说,老婆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不知道啊,巴山的夜雨下的不停,秋水灌满了窗前的池子,阴冷的夜间怎么能不让我想念你啊我,我也很高盼望早日回到家里,与你共剪窗下的烛花,一同诉说两地思念的离苦,说说在巴山夜雨时对你情丝。
诗作一问一答,情感停顿转折,此刻此间,此景此情,跃然句间。诗人独居巴山,孤对残烛,夜深不寐,静听夜雨,寒秋流水,情思委曲,悱恻缠绵,肺腑而出,发此忧思,其情意切,思归,盼归,盼聚,呈现于目前。
李商隐以夜雨寄思,化实为虚,用跨越时空手法写相聚的未来,开拓出一片自我想象境界,把想象的团聚又追话夜雨的当下,将独听夜雨的“苦”与剪烛的“乐”结合起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由于此诗让我对夜雨寺更加好奇,想到那里去体验一下北人客居的情节。
夜雨寺在什么地方?
据有关资料说,唐代的李商隐夜居巴山的地方正是渝城的一个关隘,这个关隘就是今天的重庆的佛图关,也就是说夜雨寺在佛图关,佛图关有个夜雨寺。相传李商隐职守佛图关,在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夜雨寄北》,随后有人在佛图关上修建了夜雨寺。明清时夜雨寺香火鼎盛。据《重庆文物总目》记载:夜雨寺重修于道光十一年,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有台基近米许,正门有垂带式踏道数级。明清时就被渝人定为“巴渝五景”或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佛图夜雨”胜景。
关于佛图关,重庆人有更多的龙门阵话题。
佛图关是古渝城的一个天然关隘,位置在今天重庆主城,地势险竣,两侧环水,三面悬崖,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巴县志》说:“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佛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佛图能守,全城可保无恙。”
今天的佛图关有轻轨通过这里,佛图关站没有其他大站那样繁忙,只是一个不大的小站而已。从佛图关出站后,一侧为嘉陵江,一侧为李商隐诗中的巴山,山虽然不高但极为险胜,直立崖壁间有转折的蹬道,蹬道两侧林木葱郁,因已经辟为公园,每到转折处都有指示的路牌标志。
因为是疫期,园区内游人很少,越爬越累,正好遇到一对情侣在路边休息,于是停下来闲聊,他们也是慕名而来,我们谈到了李商隐的“巴山寄北”,也引起他们寻找夜雨寺的兴趣,还问了度娘,告诉我夜雨寺另外一个传奇的神话。
夜雨并不是夜间下的雨,而是指佛图关的一块石头。这里有一块笋状的石头,每到干旱的季节,石头夜晚是凉的,白天石头总是湿润的,还从石头表面滚下滴滴露珠,汇集的露珠流进下面的水坑中,供来往过关的人解渴。
为什么夜雨石这么神奇?
却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佛图关一带长年干旱,百姓只能到嘉陵江边挑水吃,日子过的很艰辛,观音菩萨知道后,就化成一个妇人降临佛图关,天热口渴难忍,向过往的人讨碗水喝,此时有一老妪见她似要中暑,赶忙回到路边的小屋,端出仅有的半碗带泥的水给她喝,观音没有嫌弃端碗就喝了下去,可能喝的太急了一些,被呛着了,喝进去的水又喷了出来,直接将路边的石头喷湿了,观音把碗还给了老妪,接碗之间观音就化去了。
老妪十分奇怪,便四周张望,说与众人听了,大写也不明白。到了夜晚,发现水喷过的石头上一滴一滴的水流进下面的坑里,第二天的早上发现坑里已经灌满了清澈的水,舀了一碗尝了尝,甘甜可口。老妪把昨天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关上的人纷纷舀水解渴,大家都说是神仙下凡。
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一座寺庙,供奉着“夜雨神”,很多人前来上香,在这里听夜雨石与夜雨寺传说,善男信女更多了,香火旺盛了,夜雨寺也就成了重庆的名刹之一。
清代有一个河南人,很有文才,来到这里作了巴县的知县,他听了夜雨石传说后,写了一首诗:
何处花菲雨,石灵露自生;谁曾收玉液,我欲叩精英。江鼓云根动,山含夜气清;悬岩犹润竹,风动碎琼声。
奇石有奇寺,奇地有奇闻。这让我更对这里越发好奇了,于是精神头也有了,登山的劲头也来了。
重庆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先秦时为古巴国地,后在此置江州,到宋代时才改名为重庆。
江州是重庆的古称,是因城池三面环水,颇似江中之洲,故名。《水经注》江水:“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巴亦王焉。”周慎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后,《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也就是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灭巴,城江州”。首筑江州。秦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置江州县。
江州位于成都的东方,江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佛图关位于古江州之西,是通往成都的必经之路,过去以成都为中心,重庆位于成都的东方,故古人称这条大路为东大路,佛图关正是出重庆入成都的必经之路。
李严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三国志》蜀志李严传说:后主刘禅建兴“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
公元226年,李严驻守江州城时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江州城形成“周回十六里”的大城。《三国志》《晋书》《华阳国志》《全三国文》《水经注》等文献都有记载。
李严为了固守江州,还准备把江州城的后山,也就是佛图关以及鹅岭一带的山脉,把嘉陵江与长江凿通,使原来的半岛成为一个独立的岛屿。为此古文献中有“欲穿城后山,自汶江(长江)通水入巴江(嘉陵江),使城为州(洲),以求五郡置巴州”的记载。
历史上佛图关筑有关城,从现存的资料看,在清代时佛图关关城,建有关墙,依山凭险,南北关墙临近两江并以悬崖为屏障。关城内有完备的行政建置,《巴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新设分防佛图关汎.....马战守兵一百名。”在城内还有夜雨寺、秋池等文化遗存。关城共有四道关门,关门之外通往四向的古道。
佛图关保留有许多文化遗迹,除夜雨寺外还有佛图关石刻,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唐、宋以及明清以来的刻石,岩壁上还雕有佛像。早期的石刻保存不是很好,较好的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作品,有“佛图关铭”“佛图关”“清正廉明”“恩周存殁”“廉明慈爱”等碑铭,字体有真草隶篆为多,刻石中以榜书最为壮观。如“佛图关”三字,字约米许见方,落款为“光绪壬申四月”,即为光绪八年(1882)的作品。除此还有赵朴老为佛图关所题写的“佛图古关”四个大字。
佛图关有许多历史故事,如佛图关抗元、张献忠进陷佛图关,蒋介石怒改佛图关等等。游览佛图关后继续寻找夜雨寺,在向路人打听时又听到一个夜雨寺的传奇。
宋代末年,张珏守重庆,元朝大军来攻,元军大将耶连答儿认为,山上缺水,只要将其围住,自然不攻自破,于是将佛图关围得水泄不通。
元军一围就是十多天,守军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这天夜里,有神女施法,在佛图关上空降下了一场大雨,而且这雨只在佛图关下,而山下的元军阵地,一颗雨都没下。就是因为这一场雨,元军大败而回。
当地人为了感谢神女夜里送水,重修夜雨寺。
佛图关还是一个红色关隘,1927年3月24日,英美兵舰炮轰南京,死伤军民无数,重庆各界群情激愤,在中共重庆地委的领导下,决定召开市民大会抗议英美的罪行。当时的重庆地委书记是杨闇公正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
反动军阀刘湘阴蓄异心,决定乘机镇压革命。31日上午11时,大会正要宣布开始,预先化装混杂在群众中国民党刘湘部士兵,开枪挥刀舞棍进行血腥大屠杀,屠杀持续到下午二时左右,打死137人,伤千余人。惨案发生后,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等人被捕杀害
1987年3月31日,为纪念“三・三一”惨案六十周年,重庆市文化局拨专款在杨公遇难地佛图关公园塑造了杨公烈士铜像。邓小平同志在铜像右侧的岩壁上题有“杨公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鎏金大字。
佛图关为我们带来了故事,夜雨寺为这座山城带来许多美好的梦想,也为这座山城带来了声誉,增加了许多文化内涵。夜雨寺值得一观,值得一看,而走遍了这佛图关每个角落,也没有看到夜雨寺的踪影,使我添了一点遗憾,不禁叹道:夜雨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