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真实的纪晓岚,真如电视剧里拍的那样吗?
和电视剧何止是不一样,简直是完全一样,真实的历史当年有记录,例如历代皇帝的起居注、实录等等资料,但这些资料往往浩繁,且往往珍藏于图书馆,即使网络资源也是有偿的,很少有人能看得到。再加上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专家或学者,对历史的细节并没有那么清楚。我下面所说的,大多来自高宗实录,绝非空穴来风。
大学时,正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之际,我在乌鲁木齐人民公园鉴湖游览,发现里面居然有一处地方,叫阅微草堂,旁边挂的匾额上写着这里曾经是纪晓岚流放期间的居所,当时不禁让我兴趣大起,怎么也没想到电视里的纪晓岚居然来过乌鲁木齐,随后认真对纪晓岚研究了一下,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纪晓岚在乾隆朝并不受宠,且一度被遗弃。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考中进士,开始他的官宦生涯,然而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虽然认为纪晓岚学问不错,对其才学多有欣赏,但对纪晓岚绝对没有达到宠爱或者重用的地步。根据《清实录》记载:“高宗谓刘墉、纪昀、壹元瑞三人皆资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检获愆,昀读书多而不明理,惟诰在直勤勉,超拜东阁大学士,明诏宣示,俾三人加愧励焉”。
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受重用的文官往往被委以实职,作为封疆大吏,主管一个地方,譬如刘墉(其父死后,就任太原知府),或作为封疆大吏,监督军队这样的国家命脉,譬如林则徐、左宗棠。然而纪晓岚终其一生都不曾得到过这样的机会,反而几受牢狱之灾。许多人可能会说,纪晓岚不是一直 在担任武英殿、国史馆等纂修或编修这样的重要职务吗?怎么能说乾隆不器重他?
对于这一观点,我只能呵呵。实际上,到底什么叫受宠?举个栗子,如果你是皇帝,你会让你的亲小弟去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负责编纂《中华民国志》(纪晓岚 曾经负责编修契丹国志) , 还是让他就任太原市市委书记?更何况纪晓岚不但一生不曾外放做官,反而惨遭革职流放
乾隆三十三年(1768) ,他被流放乌鲁木齐,在那个年代流放到乌鲁木齐的,大多是重刑犯,仅从刑罚上就可以看出,皇帝对他并无半点怜悯或照顾之情。
第二、纪晓岚曾为亲情徇私,惨遭流放。1768年,由于他私自将乾隆准备严查两淮盐政的事,透漏给了自己的亲家卢见曾(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他的长孙卢萌文)。卢见曾在清代也算是一代能臣,著名的扬州八怪和撰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老先生曾经都受过他的恩惠。
这个人在清代以善于治水,而享誉雍正一-朝,雍正三年(1725),卢见曾被委任为四川洪雅县知县,雍正十三年(1735),卢见曾被调为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雍正皇帝本人对卢见曾可以说是厚爱有加,可惜的是雍正只在位不到14年(1722-1735)
在乾隆年间,刚开始,卢实际上混的还是不错的,乾隆元年(1736)卢 见曾被任命为两准盐运使(治扬州),乾隆九年(1744), 卢见曾被补为直隶滦州知州,1745年又升为永平府知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73岁的卢见曾退休,告老还乡,乾隆三十年,乾隆’下江南时,曾经专门莅临卢家,为其题写匾额"德水耆英”,可见老头当年是很牛的
可惜的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退休6年后,有人向乾隆告状,说历任两淮盐政贪污,造成国库亏空,乾隆密令严查,卢见曾被逮论绞,当年就病死于狱中,而纪晓岚则因为徇私枉法,私自将乾隆的谕旨悄悄传递给了自己的亲家,纪晓岚作为文官,为什么要这样帮自己的亲家?我想这也不用细说吧,他的亲家和他之间至于有什么“礼尚往来”,我相信也毋庸置疑。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当然不应苛求古人,毕竟那是一-个封建时代,而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亲戚朋友,即使是当代,这类事情可以说也是层出不穷。但把他作为- -个像海瑞那样的对象来学习,就太不应该了。
第三、纪晓岚与刘墉交好,与和珅并无过节,晚年终成典范。说起刘墉和纪晓岚,一般人很难想象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集,然而纪晓岚的一生可以说都与刘氏一家有着极深的渊源。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纪晓岚。纪晓岚先是受教于刘统勋,后又在两淮盐政案中,被刘统勋查处,再后又经刘统勋举荐,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有生之年得以生入玉门关,被皇帝从乌鲁木齐召回
刘统勋在清代历史上是个真正的严格执法,刚正不阿的好干部,他虽然与纪晓岚有着师生之谊,但当乾隆皇帝让他负责查办纪晓岚亲家的案件时,他没有徇一点私。
这一点从他死后的谥号中也可以看出来,他死后乾隆为其赐谥号文正,这是有清朝第一“文正”。要知道这个谥号,是清代文官一生的梦想,像曾国藩这样的大牛,几乎一人托起晚清中兴重任,这样的能臣,在死后才获得这一殊荣,仅此就可见刘统勋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刘统勋死后,乾隆爱屋及鸟,直接任命刘墉担任太原知府这样的实职高官。
而纪晓岚由于深受刘统勋举荐,得以还朝,终其一生,对刘统勋敬佩有加,甚至将刘统勋作为其学习的对象,在给山东历城方坳堂题写的墓志铭中,他甚至引用刘统勋的话写道:“刘文正公有言日:'士大夫必有毅然任事之心,而后可集事;必有无所奉就附和,而后能毅然任事;又必一尘不染, 一念不私,而后能无所奉就附和。至于仕宦升沉,则有数也,君子弗论也。’余承师训,恒抱愧心.”
可以这样讲,自新疆流放归来后,纪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