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47:永不言弃

“绝不放弃一人(Leave No One Behind)”,哪怕是没有生命的遗体。1993年的索马里,为了营救重围之中的同袍美国人楞是将一次秘密行动打成了一场战役,就是那著名的《黑鹰坠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2001年,阿灵顿公墓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为13名官兵下葬。这13具遗骸,在遥远的西太平洋小岛上,呆了将近60年。

而罗斯福的长子小罗斯福(James Roosevelt II),差点就成了这13具遗骸之一,或者更遭:尸骨无存。

山本攻击中途岛时,另派了一支舰队攻击阿留申群岛以吸引美军注意力。尼米兹有样学样,1942年8月7日美军发起“瞭望塔”行动攻击所罗门群岛时,也派了一支小小的“舰队”突袭马金岛(Makin Island)。当然了,尼米兹出动的舰队规模比山本的小,这支骚扰舰队就更小:只有两潜艇。

8月7日,美军登陆瓜岛的当天,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A、B两个连211人登上两艘潜艇(USS Argonaut(SS-166)跟鹦鹉螺号(SS-168))从珍珠港出发,前往吉尔伯特群岛的马金岛。攻击马金岛的目的,一是分散日军对瓜岛的注意力,二是抓俘虏获取情报,三是摧毁岛上设施,四是鼓舞民众士气-------虽然规模不大,但这是美军的首次特种行动。

岛上日军不多,只有七十余名,主要是看守水上飞机的。

指挥者是中校卡尔森(Evans Carlson),这人有点意思:1896年生,1916年入伍,1927年在上海呆了两年,1933年率部给罗斯福的山庄当警卫,所以跟大小罗斯福都比较熟。之后他在30年代两次驻中国同时学习中文,结识了埃德加.斯诺,自然地,通过斯诺他结识了之后的总设计师等一、二代人物,跟着游击队混了好一阵子。

两边的主要人物都熟悉,这样的下级军官好像不多。

1941年战前他重新入役,受游击队的影响他在42年初说动罗斯福组建了陆战队第二突击营,这个营的建制与训练风格不是陆战队而是游击队的,可见其受影响之深。然后,他跟小罗斯福熟到什么程度呢?35岁的小罗斯福做了他的副营长,马金岛的突袭,小罗斯福是副指挥。

17日凌晨,两潜艇停在马金岛外400米处,陆战队登上20艘可拆卸发动机的橡皮艇,向岛上开去。不过,当时的海相极其恶劣:暴雨、狂风、巨浪。短短的400米,陆战队花了1小时,5点才登陆。

然后风平浪静了。

花了这么长时间,卡尔森当然就担心自己的突击队是不是已经被发现,失去了突袭的意义。正想着这事的时候,一个家伙的步枪走火,这下,不用再担心了。这时是5点半。

但日军还比较远,突击队员遇到的土著相当友好,告诉他们日军营地在千余米之外。

陆战队的攻击比较成功,毕竟是200多号经过特战训练的精兵对阵不足百名的看守日军,击退两次冲锋之后,日军基本被消灭,但日军中有狙击手,给陆战队造成不小的麻烦。

时间1150,两架日机飞临马金岛,潜艇雷达发现之后,早早就躲下去并通知了陆战队,所以日机投下的炸弹也没对美军造成伤害。

下午,12架日机再次攻击美军,同时有两水上飞机滑行降落,这两飞机虽然被打掉,但根据土著的说法,有数十名日军登陆成功。

这时岛上军事设施基本已经摧毁,泻湖里的小艇也被潜艇的甲板炮打掉了,任务基本完成。卡尔森面临两个选择:彻底消灭岛上日军然后撤退,或者立刻撤退。跟小罗斯福商量之后,卡尔森准备撤,虽然没抓到俘虏,但拖下去只会对自己不利,毕竟这只是一次突袭,而不是夺岛。

时间1700,卡尔森开始撤。

另一支与卡尔森失联的小组也同时决定撤。

可随着夜色的降临,暴风雨再度出现,撤退的过程极其困难。那支失联的小组成功撤回了潜艇,但卡尔森这边,虽然距离潜艇只有几百米,第一批撤退的人员被浪打了回来。

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小罗斯福带的队才接近鹦鹉螺号,在日机攻击之下,潜艇勉强将突击队员接入后,迅速下潜躲避。

另一组几十号人就没这么幸运,被浪打回岛上,中间被鲨鱼咬死1~2人,而且装备全失。

作为后卫,这时的卡尔森仍然在岛上,他面临的选择是投降或者战死,他选择了投降。但不巧的是,前来接洽的日军被他一个不知情的手下打死了,卡尔森再度陷入困境。

9点,鹦鹉螺号再度出现,放出一艘小艇,后面拖着几百米长绳子,装备让突击队员爬过去。可就在这时候,日机又来了,潜艇只好再次下潜,船没了,绳子也没了。

直到当晚11点过后,卡尔森才将残存的三个橡皮艇拼成一体,用两具发动机推动,带着71名突击队员回到潜艇。这时候,突击行动已进行了44小时。

他们不知道的是,9名失联的队员被留在了岛上。

这次突击,美军当时的统计是阵亡18人,失踪3人,被俘9人。

因为情况不允许,卡尔森临行前将18具美军遗体托付给了当地土著,请他们代为安葬。土著对美军不错,将他们视为英雄,安葬时每具遗体都是头戴钢盔,脖子上系着狗牌,胸前抱着长枪。

但也许是卡尔森去世的早(1947年),或者其他原因,1943年夺岛之后,美军一直未能找到并起回遗骨。1949年,美军最后的努力也没有结果,便只能当成死案处理。

57年后的1999年,阵亡者亲属辗转联系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当年亲手埋葬突击队员的少年,终于找到了19座坟茔,并将此消息知会五角大楼。

国防部旋即派出运输机飞往马金岛,在完整的军礼仪式下,将19具怀抱长枪的许是卡尔森退休过去。但就在这时候,日机再度本完成。卡尔森这时th Vietnam遗骨一一起出,装入覆盖国旗的棺椁中,运回夏威夷。

2001年,19具遗骨完成DNA鉴定,6具由亲属领回家自行安葬,其余13具遗骨在陆战队司令James L. Jones的主持下,安葬在阿灵顿公墓。

当时被俘的9名突击队员被送往夸贾林环礁(Kwajalein Atoll),10月16日被日军中太平洋司令阿部孝壮下令斩首,并将这9人的战俘记录里销毁。

阿部孝壮没留下任何活口,跟威克岛的大屠杀一样。他本以为此事无人知晓,但是,就像威克岛那块岩石,这9名突击队员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之后被另一位历尽磨难但最终活下来的战俘发现,屠案大白于天下。

1947年,阿部孝壮因为此案被吊死在关岛。

下一节大概会说这位颇具传奇性的战俘。

注:这里的鹦鹉螺号是SS-168,当然不是那个声震天下的SSN-57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