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释义》(二)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此以下,言学者修身之事。盖,发语辞。四大,地、水、火、风也。《圆觉经》云:“此身四大和合:毛发爪齿、皮肉筋骨、脑髓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涎沫津液、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是也。五常,仁、义、礼、智、信也。恭,敬也。惟者,专辞。鞠,即养也。岂敢,犹云不敢。毁,坏也。伤,损也。《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言此身发乃父母所鞠养,而不敢损坏也。此将言修身之事,故先言身之至重,以见其不可不修。外而形体,则有四大;内而心性,则有五常。修身者惟修其五常之德,而后能不亏四大之体。盖不敢毁伤者,在四大:而所以不毁伤者,在修其五常也。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虽男女有异,而五常之修一也。慕,爱也。贞洁,正而静也。效,法也。才,有能者。良,有德者。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此与下节,皆言修五常之事。改,更也。得,求而获之也。能,有诸己者也。忘,失也。言于五常而有过失,则必改之;于五常而有所能,必守而勿失也。罔者,戒之之辞。谈,言也。彼者,对己而言。短,即过也。靡,无也。恃者,矜夸之意。长,即能也。言人于五常而有过,则不诋之;己于五常而有所能,则不矜之也。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信,实也。覆,复验也。言与人约信,务为诚实,使可以复验,则言不妄矣。器,量也。量,度也。言人之器量,欲其广大,使人难以度量。恃已之长,则人得而测之矣。○量,平声。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此言修五常者,欲其纯一而不杂也。墨,姓,名翟。悲,痛而泣之也。丝,蚕所吐也。以色加素曰染。墨翟见染丝者而泣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诗·召南·羔羊》之篇,赞,美之也。羔,羊之小者。羊,畜名。《诗》云:“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按《诗》本义美大夫之节俭正直,此引《诗》,则但取羔羊素丝,其色之纯一耳。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景,仰也。行者,事之迹也。《诗·小雅》云:“景行行止。”“维”与惟同。贤者,能修五常之善人也。言此善人,当景仰而效法其行事也。克,能也。念,思也。作,为也。圣者,不思不勉,自合于五常之人也。《书·多方》篇云:“惟狂克念作圣。”言人能以五常之道,思之于心,而力行之,则可以造于圣人之域也。德,即五常之德。建,即立也。名,贤人、圣人之名也。形,体也。端,即正也。立木以示为表。形端则影亦端,表正则影亦正。言此贤圣之人,惟能建立五常之德,因以有圣贤之名,如形表之端正,则影自随之而不爽。盖修德者,必有名誉,而人不可以不效法之也。○行,去声。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空,即虚也。谷,两山中之相夹处。传,续也。堂,屋之高大者。习,重也。听者,耳所闻也。言声在空谷之中,则相传续而不已;在虚堂之中,则声发于此,响应于彼,使听者重复也。祸,灾殃也。恶,悖于五常之事也。积,累也。言恶非一端也。缘,即因也。善者,修五常之事也。庆者,善之著也。言天之降祸于人,必因其悖于五常,为恶多端而然。天之降福于人,必因其能修五常,善著于身而然也。○上节言人事之不爽,修德必获令名,如影之随形表。此节言天道之不爽,为恶得祸,为善得福,如响之赴声也。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天道人事,不爽如此,而人当力行其五常矣。尺,度名,十寸为尺。璧,玉之圆者。宝,贵之也。寸,亦度名。阴,日影也。竞,争也。昔禹惜寸阴。《淮南子》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此言尺璧至重,而不以为宝,惟以寸阴当争。而孜孜然修其五常,惟日不足也。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上言五常之当修,而所谓五常者,在于人伦之内。盖仁为父子之德,义为君臣之德。长幼之有序,即礼之德;夫妇之有别,即智之德,而信又为朋友之德也。此下十四节,皆言人伦。而人伦之中,莫大于父子君臣,故又别而言之。资,藉也。事,奉也。严者,畏惮之意。敬,心无所慢也。《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又云:“孝莫大于严父。”言用事父之道,即可以事君,其严惮恭敬之心则同,盖移孝以作忠也。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善事父母为孝。当,合也,谓理合如是也。竭,亦尽也。《论语》云:“事父母能竭其力。”尽己之心为忠。《论语》云:“臣事君以忠。”言忠臣之事君,有死无二,尽己之命而不惜也。“孝”,承上“资父”而言;“忠”,承上“事君”而言。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上言忠孝之道,而事君即资于父,故此又专言孝也。临,莅也。深,深渊也。履,践也。薄,薄冰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夙,早也。兴,起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温者,使之暖也。凊者,使之凉也。《曲礼》云:“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此言“严敬”之实。子之事亲,谨畏小心,如临深渊,而践薄冰。夙兴夜寐,冬温夏凊,而后为孝也。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孝为百行之原。能孝于亲,则为有德之人矣。故设喻以赞美之。似、如,皆比也。兰,香草也。《易·系辞》云,“其臭如兰。”斯,语辞。馨,香也。松,木名。盛,茂也。松至冬而不凋,故云盛。川,水之流者。流,行也。息,止也。渊,水之止者。澄,清也。映,照也。水清而可以照物也。言其德之馨香则如兰,其德之茂盛则如松。其德纯常而不间断,则如川之流而不止;其德洁清而无污染,则如渊之清而可照也。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容,貌也。止者,对作而言,一身之举动也。心所运曰思。人有思者,貌必沉静。“若思”者,喻其容之肃也。言,语也。辞,说也,言之成文者也。安定,亦沉静之意。《曲礼》云:“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言有德之人,其貌、言如是也。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笃,厚也。初,始也。诚,信也。美、令,皆善也。慎,谨也。终者,事之成也。宜,当也。言人有德者,能厚之于始,信为善矣。又当谨之于终,而后为德之成也。盖人少则慕父母,诚厚于始也。及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善于终者鲜矣。惟终身慕父母者,乃为大孝。故勉人修德,当终如其始也。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上言孝成而德备,事父之道尽矣,然后可资之以事君焉。此以下,言事君之事。荣,显荣也。业,事业也,即下“摄职从政”,仕者之事也。基,本也。籍者,有声誉也。甚,太过也。《汉书·陆贾传》云:“名声籍甚。”竟,已也。学,讲习讨论也。优,有余也。登,升也。仕,为官也。摄,治也。职,官所掌之事也。从,就也。政,国政也。言能孝而有德,则异日事君,显荣之业,皆本于此。盖孝德之人,必有名誉以闻于上,籍甚而不已焉。又必俟学古有获之后,知所以致君,知所以泽民,然后可升于朝,而为官、而治理政事也。《论语》云:“学而优则仕。”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存,留也。甘棠,木名,《草木疏》云:“今棠梨也。”去,离也。而,转语辞。益,增也。咏,歌也。昔召公循行南国,尝止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因爱其树,而不忍伐。其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言人臣之事君,必当体君心以爱民。亦如召公之去南国,而人思慕之,留所止之树而不伐,愈歌咏于无穷也。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言父子君臣之伦,至此又推其类而尽言之,因以此二语为发端,言五伦之中,有贵有贱,有尊有卑,而先王制礼作乐,所以殊异而分别之也。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上,即尊贵者。下,即卑贱者。和,谐也。睦,亲也。言五伦虽有贵贱、尊卑、上下之不同,而皆以和谐亲睦为善也。五伦之中,始于夫妇。夫者,男子之称。《尔雅》曰:“女子已嫁曰妇。”妇之言服也,服事于夫也。唱,导也。随,从也。夫理外事,导之于前;妇为内助,从之于后也。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此推父子之伦而广言之。外者,出而在乡党之间。受,承也。傅,师也。训,教也。入,进也,进于家内也。奉,亦承也。仪,范也。言外而在乡党,则承师之教训。入于其家,则奉母之仪范也。诸,众也。父之姊妹曰姑。父之兄曰伯,父之弟曰叔。犹,同也。比,并也。《礼·檀弓》篇云:“兄弟之子,犹子也。”言兄弟所生之子,与己子同,而得比并于儿也。上文止言“资父”,而父子之伦有所未尽。与父同尊者,有师焉;与父同亲者,有母焉。以及诸姑伯叔,皆从父以推者也。至于兄弟之子,则从予以推者也。而父子之伦全矣。○古者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是也。《礼·檀弓》篇云:“事亲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服勤至死,心丧三年。”盖师与父并重。后世师道不讲,唐韩愈作《师说》,举世皆非之。风之不古也久矣。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此言兄弟之伦。孔,大也。怀,爱也。《尔雅》云:“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同,共也。气,父母之气也。连,合也。木生条曰枝,言兄弟当大相友爱。盖形虽分,而同受父母之气,犹木有歧枝,本合于一本也。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此言朋友之伦。交,相合也。友,朋友也。投,托也。分,情分也。切,割也。磨,砺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诗·卫凤》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喻为学者,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有所讽谕,以救其失者为箴。规,戒也。言朋友之合,以情相托。平日为学,则切磋琢磨,相勉以求其精。至于有过,则讽谕规戒,相救以正其失也。○分,去声。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上言五伦备矣,而五常之德,犹未明指之也,故于此详言之。此言仁之德也。仁者,心之德,爱之理。慈,爱也。隐,痛之深也,恻,伤之切也。《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造次,急遽苟且之时。弗者,禁止之辞。离,去也。言仁主于爱,而遇不忍之事,则伤之切而痛之深。此乃人之本心,虽当急遽苟且之时,而不可舍去也。按: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之德,而仁、义为大,故明指之。犹上文五伦,亦以君臣父子为大也。然仁、义二者,而仁包四德,尤大于义,故又别而言之。犹上文君父并重,而事君之道,资于事父,又以孝为本也。虽其文有详略,而理实贯通,先后差次,截然不紊。读者宜熟玩之。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此言义、礼、智、信之德。有所守而不变,谓之节,信之德也。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廉,有分辨,智之德也。退,谦让也,礼之德也。颠沛,倾覆流离之际。匪,非也,亦禁止之辞。亏,缺也。言义、礼、智、信之德,皆人所不能无。虽当倾覆流离之际,而不可亏缺也。《论语》云:“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此总上文五常之德而言。盖天以仁、义、礼、智、信之德,赋之于人为性。情者,性之发也。心,载性者也。神者,心之灵也。静者,止于五常而不动也。逸,安也。反于静者为动。疲,劳之极也。言人之修五常者,其性止于仁、义、礼、智、信,而所发之情皆安。其不修五常者反是,心为外物所动,而劳敝其神也。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守,操守也。真者,性之正也。言仁、义、礼、智、信,乃人之真性也。心之所之谓之志。满,足也。逐,引之而去也。物,外物。声色嗜欲之类,所以动其心者。意者,心之所发也。移,即动也。此申上节而言。性静情逸者,守其仁、义、礼、智、信之真性,为能充满其志,而无所亏欠。心动神疲者,盖为声色嗜欲外物所动,引之而去。而意以移,因不能守其五常也。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此又总承上文而结言之。坚,固也。持,即守也。谓之坚持,必性静情逸,守其真而志满,不逐于外物,而心动神疲也。雅,常也。操者,所守之德,即五常也。好,美也。爵,位也,糜,系也。言人能固守五常,则为有德之人。王者必举而用之,而美位自系于其身矣。《易·中孚》卦云:“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此言“自縻”,谓己之修德所致,即自求多福之意。所以深勉乎人也。○操,去声。

右第二章

此章言君子修身之道。惟修其五常,则不毁伤其身,因推类而举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为五常所属,终则指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而勉人固守之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