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40:认知的三个境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6.20)

学习的境界有深有浅。

知之者

皇侃疏:知之,谓知学问有益者也。就是知道做这件事肯定有好处,或者说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去做不做就是另一码事了。

好之者

喜欢、感兴趣,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这一事物,是一种态度但是这种兴趣如果不经过刻意训练形成习惯,也可能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持久。

乐之者

朱熹《集注》: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这就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了。无所得是很难乐在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种得,乐享其中、乐此不疲也就必然了。

对于这三个层次,朱熹《集注》引张敬夫的比喻很形象:

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

《淮南子·繆称篇》更是有言:

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弗甘弗乐而能为表者,未之闻也。

这每一个层次的跨越,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天赋秉性,特别是在一个注定了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发展心智,不知道的可以想办法找途径去知道,没有兴趣的可以去引导培养兴趣,而这实际上就是努力改造自我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注意和忍耐,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

论语日课001:人生从学习开始

论语日课027:在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论语日课056:一场射手与自身意味深长的较量

论语日课100:人总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论语日课106:道理都懂,你做到了吗

论语日课127:凡事专注才能有所成

论语日课132: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认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