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七篇: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三)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七篇:
让人们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看了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

郑熙亭

(三)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四出戏,一个风格,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就像剧作家本人一样,平易、朴实,近人情、有风趣,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态。从开头到结尾,酣畅痛快,自然谐趣,喜怒笑骂,皆成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引人发笑,不想笑也得笑。笑这个东西要比人们所想象的重要得多、深刻得多,它兼有“治病”和“健身”两种功能,正像德国的一位启蒙运动剧作家说的:“如果喜剧不能医治不治之症,它能够巩固健康人的健康这也就够了。”赵德平的喜剧风格,有些什么特色呢?
明朗诙谐的语言。每个人物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表现自己的特征。局长太太白翠香说的话轻浮、卖派、装腔作势,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男妇女主任”刘春华说的话空洞无物,呆板干瘪,陈词滥调,东葫芦扯到西架上;嫁不出去的姑娘李彩凤说的话虚情假意;其他众多人物说的话,大都朴 实本分,鲜明生动,言之有物,每句话都表现为一件事。不同身份,不同分寸,“什么人说什么话”,相同的是诙谐,幽默、饶有风趣。请看《啼笑皆非》中秋宝娘儿俩的对白:
秋宝:妈,您看! 秋宝娘:哟,咋穿这么件衣裳呀,敞胸露怀的,瞧瞧这裤带咋还系在脖子上啦! 秋宝:(笑)妈!这是西服!
秋宝娘:啥服也不受看,瞧瞧,刚穿上,后襟就开线了,我给
你缝缝。秋宝:(笑得喘不过气来)妈,瞧你…… 秋宝娘:瞧啥?你当妈真不懂D日!如今穿西服时兴,好看,快
接对象去吧,去晚了人家姑娘挑礼儿!
这段话很有趣,很开心,不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但不是耍笑“土老 帽”,恰是和睦家庭的母慈子爱,乐悠悠一派致富农民的心田。还有:

杨奶奶:哟,咋摆这些书哇,都成了学堂了。(发现酒柜上摆着维纳斯石膏像)

咳,还摆着这么个玩艺儿呀:缺胳膊短腿的,(细看)还是个外国小白人!(欲拿)

秋宝娘:妈,你别动,这是什么……工艺美术品,还有讲儿哪!

杨奶奶:俺秋宝,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呀!比那二郎神还多三出戏哪,要不是他养鸡挣大钱,这院还想翻身?

这些内容充实、活泼生动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再夹带上方言、土语、 “天津味”、“北京腔”、“冀中老调儿”,听来亲切感人,十分入耳。
出奇制胜的情节。四出戏的情节都很奇巧,每个细节都是很精彩的,全剧就像一挂“扣子”。每个细节都很真实有味,虽是生活中常有,但在舞台上少见,好像是信手拈来,其实是精心选择。以《男妇女主任》为例,帅克 啧啧惹事端,梅兰搞对象不知“尊姓大名”,刘春华墙头观阵、拉架挨打、 错吃避孕药、错开结婚介绍信,三婶绝育,梅兰打娘,可心踢爹,刘大爷教子,刘春华寻死,这一连串细小关节,构成五场大戏,道是偶然,事出必 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实在是妙不可言。
合乎逻辑的夸张。赵德平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剧本到舞台,人物动作、造型、独白、对话,打架、骂人,有意大胆夸张, 但不离板,不出大格,也就不失真了。许多情节乍看离奇古怪,细想又合乎逻辑。例如,彩凤要彩礼单,双喜买檩条;白翠香撒泼,杨广兴挨耗子哆;深夜盗宝一场,白翠香、韩伯非、金柱三人互摸;光棍汉子当妇女主任,寡妇老太婆做绝育手术,医院邂逅之后,刘春华、梅兰、三婶三人互追。一系 列荒唐店的荒唐的事,大大增强了喜剧性效果。
不可缺少的特异人物。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物不全不成世界。
《啼笑皆非》中的傻子金柱、《男妇女主任》中的“巨儿”可心,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的,我在沧县时,朋友家一个男孩三四岁时受惊吓,脑神经受损,智力发育不良,都长成大小伙子了,还叫“阿姨”,“大大”,“吃饺饺”,“穿袜袜”,当我见到傻金柱在舞台上出洋相,立刻就想起这个孩子来。一般说来,小说家、剧作家,在设计人物的时候,根本不会把他们放在视野之内。赵德平则不然,金柱和可心都成了全剧的关键人物,从他们身上生出许多事来,构成全剧的冲突。比如金柱,傻不唧唧,可是他爹鬼呀,他爹要给他娶个好媳妇,造成冲突就是必然的了。这么大个小伙子,“看小人书”、“学说‘三意’”、打妈一棍子,跟他妈“离婚”,都是真实的吗?是的。我的小孙女五六岁,从电视上学了好多事,动不动就跟她奶奶“一刀两断”、“离婚”。“人之初,性本善”嘛,傻人有个傻心眼,他一定认为春桃是“好人”,他妈和韩伯非是“坏人”。他见春桃不跑急哭了,妈要追春桃被他拦腰搂住,他见韩伯非拉回春桃来,又逼他,赶他,吓唬他,把傻子逼急了,脱口而出,一声大骂:“X你妈!”台下掌声顿起,之后,才是哄堂大笑。我看戏不多,也四十几年了,从没见过这么处理的,也从没有过这 么大的享受,笑得捶胸顿足,赞叹不己。赵德平真正有胆识,豁得出去,写 得出来!
我自知是站在艺术宫殿的大门之外,而且离大门还很远,对于赵德平同志的剧作,我实在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赞赏赵德平这个人,他的事业心,他的才华,他对戏剧艺术的痴迷,在看了演出之后,感受颇多,有话要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感受更接近实际,即使说错了,到底是真情实话,这是我一贯的思想方法。
此文原载1987年第1期《艺苑论丛》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