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书法中的墨法是什么原理? 怎么实现? 名家是这么做的

有时候,我们在欣赏当代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时,往往会把目光集中到整幅作品的墨法上,这些作品的主要墨法特点是,浓的非常浓,甚至是涨墨,枯的则非常枯,几乎已经快要干笔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写字?这样写字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对这样一类的作品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看看墨法在书法中的原理与作用,并且是如何来实现的。

点击加载图片

刘洪彪书法作品

当代书法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把绘画的原理运用于其中。我们知道,绘画讲究远、中、近三个层次的构图,远的地方是用淡墨,中景的地方是用水墨,而近的地方则用浓墨。近些年来,艺术家们将这样的原理运用到书法的创作之中,以此来实现书法的意境之美。当然,墨分五色,古人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也时有这样的原理,尤其是宋人“尚意”书法之后,他们将某种意境以形式构图或是墨法的方法用于书法之中,也同样会产生出某种意境。

点击加载图片

墨是可以分为干、湿、浓、淡、枯的,更多的情况下,用墨与水之作用即可达到这样的效果。明代书法家王铎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在第一、二个字中,可以明显看到涨墨所带来的效果,即使是涨墨,但墨干之后浓墨所行笔的路径依然是可以看得见,还在枯墨,枯笔很淡,表示悠远之境,如此以来,书法便有了远、近之别,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之美。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做法,我们可能只看得见全是一片黑墨,而无远近之感受。

点击加载图片

胡抗美书法作品

当代名家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创作方法,就连以前的一些老一辈的名家,当下也很注重这一创作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创作书法?一方面,是意境美的需要,是要通过墨色来实现书法中的艺术性,关于艺术的问题,不仅是指字的点画或字形或章法,也有墨色上的矛盾关系,例如我们常说的黑与白(实现空间感的浓与枯)、干与湿等等。另一方面,是一个人对笔墨的驾驭能力的体现,一些书法大赛上的作品,评委评审时的目光往往把笔墨能力作为考察书写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笔,是指用笔的能力,墨就是指用墨的能力,二者相互统一的关系。

点击加载图片

王铎书法作品

如何实现墨法在书法作品中的原理?这里提供几个实用并且简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多从古人作品中寻找墨法的基本实现方法。古人作品中都留给了书法创作的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能感受到他们创作作品时的笔墨方法。例如王铎的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笔墨创作典范,他在蘸一笔水、一笔墨后,直接书写,所产生的效果自然就来。

二是多看当代名家所创作的一些作品,感受当代书家是如何运用墨法原理的。有一位书家,用墨法的原理,创作了一幅颜体楷书作品,通过字形大小、墨色对比等关系,获得了某届全国书法展的一等奖,受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及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见下图)。

点击加载图片

李国胜书法作品

三是要多多实践。如果在思想认识上对墨法原理方法的认可后,接下来就要付诸于实践之中,这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共同遵循的一个基本方法。例如要实现涨墨时,就要先去蘸水,使毛笔全部浸透,再去掉多余的水分,再去蘸墨,这样以来,水在墨的中间,写字时,水分就会随着墨色的四周而发散开来,涨墨就会实现,至于枯笔,也要多从干笔中体现笔法,有时候,人们感受笔法时,枯笔是最能见功夫的。多次实践,就能得到更多的认识和经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