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姓“朱”与“猪”谐音,那明朝人管猪肉叫什么
明朝人管猪肉叫“猪”、“豕(shi)='豚(tun)’”、“彘(zhi)”等等,朱元璋还赐“猪”叫“肥肥”,文献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仍然保留了“猪”字。
古人避讳一般避的是“名讳”而不是“姓讳”,例如汉高祖刘邦将“邦”字改成了国,晋朝司马师将天下“师”姓改成“帅”姓等等。古人对姓并不避讳,而且古代皇帝还大多赐国姓,将自己的姓赐给有功劳的文臣武臣等等。现如今天下“李”姓众多,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唐朝皇帝赐姓的功劳。所以朱元璋自然也不在意“姓讳”,更在意的是“名讳”,。明朝也是存在避讳情况的,比如朱元璋把当时的“元来”全部都改成了“原来”,是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朱元璋是为了避“元朝回来”的谐音。到底为何还是没有一个定数。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4MTMvMjI3MTUxNTc2XzFfMjAyMTA3MjgwMTM1NDc4OTQ=.jpg)
明朝在文字方面的限制并没有比清朝严重。明朝大多不在意自己的“朱”姓跟“猪”同音。其实在中古时期,“朱”跟“猪”是不同音的,从一些较早的古文献中就可以看出,而到了明朝当时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话(下江官话)就成了当时的标准语。南京话中“猪”和“朱”跟现如今的“普通话”中“猪”和“朱”的读音基本差别不大。即使这样,朱元璋也是不大在意这种情况的。所以基本也没有对这个“猪”字下手,除了明朝另外一个皇帝朱厚照为了避自己的属相,在全国下了“禁猪令”,但是也是没过几年就废除了。虽然对“猪”字使用没有限制,但是杀“猪”了这种连起来读谐音“杀朱”是不能使用的,毕竟这犯了大讳。
明朝不在“猪”这方面下功夫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猪是老百姓餐桌上重要的一部分,祭祀祖先等等都要用猪肉的。元朝时候上至皇宫下至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便是羊肉了,元朝是蒙古游牧民族,可见羊肉的重要性。到了明朝,汉人重新执掌皇权,老百姓更加喜欢饲养成本更低的“猪”,猪肉在当时力压羊肉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第一美食。李时珍所写的《本草纲目》中直接可以看出“猪”的重要性:“猪,天下畜之。”民心不可违,明朝皇帝也是懂这个理的,也就不能对“猪”下禁令了。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4MTMvMjI3MTUxNTc2XzJfMjAyMTA3MjgwMTM1NDk4MQ==.jpg)
农村里面,每当过年,家家户户得整一头猪,若大声高喊“杀猪了~”,敢“杀朱”,这还了得,你谋反啊。
实际上,在明朝没这么严,典型的“猪八戒”不就在明朝诞生的人物形象吗?在皇宫里的庆宴菜单上,大写黑暗料理“马猪羊肉饭”,太监也说“猪灌肠”,民间人也不避讳地说“磨净两个猪肚。”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4MTMvMjI3MTUxNTc2XzNfMjAyMTA3MjgwMTM1NTAzNzg=.jpg)
吃猪肉,说猪字,在明朝完全可以,没有那么多地讲究,朱元璋草根出身,最懂老百姓,吃饭不穷讲究,这不,明朝的皇帝一个个胖墩墩地。
另外也有个原因,说“猪”和“朱”起初分属不同的韵部,不存在同音现象,只是到明朝,将两字列为同一韵部,音也同了。
实在不行,文字博大精深,改说“豕”、“彘”也可以,总之不影响吃猪肉。一些地方也称猪儿为“万里哼”,吃猪就成“吃万里哼”。朱厚照就小题大做了,竟然下“禁猪令”,不准养猪吃猪杀猪,祭祀也不供奉猪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原因是朱老板属猪,每年他生日,下面一群人吃猪杀猪,瘆得慌,多么恐怖。一时全国纷纷开展禁猪令,刚出生的小猪,也连忙给埋点,害怕被发配。
猪肉吃惯了,吃惯了猪粪喂养的菜,久了不吃猪肉谁受得了?下面人受不了,朱厚照也是,菜太难吃了。荒唐的禁令这才解除!禁令再不解除,估计猪都成国宝了。
但避讳名也是存在的,朱元璋中的元就得避讳,否则真的会治罪。所以“元来”成了“原来”,“开元县”,改为“开原县”。在历史上类似案例也有,汉朝吕雉,则用“野鸡”替“雉”,唐朝观世音改为“观音”……
上述是国讳,另外还有家讳、圣讳、个人讳等等,所以说避讳无处不在,始终存在,这也是一种文化。比如人死了,会说“人老了”,等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不要听信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
谣言一:“猪”是个在整个大明朝都忌讳的字,明朝的皇帝都不愿听到这个字的读音,也不愿看到这个字形,包括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专门给猪改了名字,口语中称“肥肥”,书面则写作“豕”、“彘”。
谣言二:朱元璋自己出身低微,因为“朱”与“猪”同音,把猪当成自己的本家,强令人民称猪为“本家老爷”。
谣言三:朱元璋因为自卑而邪恶,心理特别阴暗,对避讳特别讲究,有个开元县,因为要避朱元璋的名讳中“元”,改成了开原。朱元璋的字为“国瑞”,不但“国”不能说,就连与“瑞”字同音的“睡”字也不能说,必须改成“就寝”;臣民也不能叫猪为“猪”,要叫“万里哼”。
谣言四:朱元璋不吃猪肉,他的子孙也不吃猪肉,一家子都是回回穆斯林。
谣言五:猪后来恢复为“猪”,是清军入关,为了侮辱明朝皇室,特地下令改回来的。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以上种种荒诞不经的说法,只要查几份明朝大内膳单,则一切不攻自破。
《南京光禄寺志》卷二《膳羞》当中,记录有一则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单:上面赫然有:“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蒸猪蹄肚”!
凭什么说朱元璋是不吃猪肉的?凭什么说朱元璋不允许别人说“猪”字、写“猪”字?!
《南京光禄寺志》中还记录了一份永乐元年十月的膳单,里面也记载有:“烧猪肉,猪肉撺白汤”。
则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帝朱棣,也是吃猪肉的。
凭什么说朱元璋的子孙都不吃猪肉,一家子都是回回穆斯林?
万历、天启年间历任翰林院检讨、詹事府少詹事、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张鼐在其《宝日堂杂抄》中抄录了一份万历年间的光禄寺膳单,里面关于“猪肉”的字眼,触目可见。
明末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录的万历、天启时期的宫廷饮食,猪肉的做法花样繁多,有:白煮肉、猪屑骨、荔枝猪肉、猪耳脆、牡丹头汤、猪肉龙松汤等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若愚还特别提到,天启帝最喜欢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和猪蹄筋共烩一处,“恒喜用焉”。
所以,说明朝皇帝不吃猪肉,不许别人叫猪为“猪”,全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民间故事,听听就好,不要当真。
其实稍微想一下,伟大作品《西游记》就诞生于明朝,作者在描写猪八戒这个人物时,有用“豕”、“彘”、“肥肥”、“本家老爷”、“万里哼”之类的字眼来代替了吗?
根本没有嘛。
不过,话说回来,《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蓄猪。”即明朝皇帝中的明武宗,也的确曾对民间养猪、杀猪的行为有过抵触情绪。
明武宗为什么不高兴民间养猪、杀猪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万历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明武宗本人的解释:“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
即原因有三:一、明武宗自己出生于猪年,属相为猪;二、猪和国姓“字异音同”;三、吃猪肉容易生“疮疾”。
明武宗这道禁猪令是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巡行到仪真时,由兵部左侍郎王宪抄奉下达的。一个月后,禁猪令传回到京师,当时,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留守京师,哭笑不得,于正德十五年二月上了一道《请免禁杀猪疏》,毫不留情地驳斥了明武宗那三条不经一驳的禁猪理由,要求明武宗重新颁诏天下,废止禁猪令。而在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礼部又上奏说国家的正常祭典必须要用到牛、猪、羊“三牲”。明武宗没有办法,只好悄悄取消了禁令。
即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禁猪令”,在大明王朝三百年历史中,其出现时间不过有三个月,一段小插曲而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顺带说一下,百度百科都说:明洪武二十一年 (公元1388年),明朝将原元朝的开元路治所移到咸平府,为避皇帝讳,宰相刘伯温建议改“开元”为“开原”,既不变原名之音,又不变其开拓开创、宏大伟岸、吉祥安康之意。
这种说法让人错愕得不知如何是好。
刘伯温的死亡时间是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到了洪武二十一年 (公元1388年),刘伯温坟头上的草,已经循环枯荣了十三载了。
还有,刘伯温在元、明两朝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不过是御史中丞,他什么时候担任过宰相?!
实际上,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在公文中还在使用“开元”之名。而查《开原县志》与《辽东志》,“开原”之名是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朱元璋去世之后才定下来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