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53篇:厥阴寒热交杂证

厥阴肝系统是主藏血的,血是人体津液中最精华的部分,从五行的属性来看,厥阴肝系统在五行中属木,木对应春天温暖生长生发的特点,所以厥阴系统的特点是“阴中含阳”,阳气负责鼓舞厥阴系统阴血的运动和输布,就如同春天的植物当中蕴藏着“生长生发之火”,厥阴系统中的“生长之阳气”被称作“龙雷之火”,当厥阴系统的生长之气被寒邪作用抑制的时候,相火郁结而不能条达,相火就会郁极而发,出现寒热交杂证。

我们的人体是一个阴阳交合,阴阳相互制约的系统,阳气引导阴血和各种水液运动,阴血反过来包容和制约阳气和能量,厥阴肝系统在五行中属木,正如木的生长需要阳光也需要雨露,厥阴系统虚弱不足时会出现肝阳和肝血同时匮乏,肝血不足会导致肝系统容易化燥化风,肝阳不足容易导致厥阴系统受邪。厥阴系统受到寒邪很容易郁结不通,郁结化火的情况,经常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

《伤寒论》326 条厥阴病的提纲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病的成因是“寒邪郁遏厥阴的生长之火”,外来的寒邪郁遏了厥阴的相火,“相火郁极乃发”,这个时候出现了“郁火上冲”。郁火上冲导致“心中疼热”,“气上撞心”,病人感到心中有一种灼痛样的感觉,而且有气上冲,这叫“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这里所说的消渴是一个症状,就是口渴总想喝水,郁结的火消耗了大量的水液而不解渴,这种“消渴”的病机是因为“厥阴郁火消灼津液”。“饥而不欲食”,饥饿是“厥阴郁火犯胃”,“胃有热则胃功能亢奋总想吃东西”。可是为什么不欲食呢?是由于“厥阴寒邪未退”,这个“热”是“厥阴郁火爆发”而来的,“寒”是原来有“寒邪郁遏厥阴相火”,厥阴寒邪未退,寒邪犯脾,脾是主运化的,脾的运化功能好,胃才能够很好的受纳,现在寒邪犯脾,脾寒不运,所以不欲食,就是有一种嘈杂烦饿的感觉,就是觉得饿,但是吃不下去。所以这就体现了“上热下寒”的特征,“上热”是“厥阴相火爆发”所造成的,“下寒”是原本的“外来的寒邪”没有完全退却所遗留下来的,如果勉强进食,“食则吐蛔”。

蛔虫有一个特性,就是“喜温避寒”,另外一个特性是“喜欢钻孔”。当病人体内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厥阴郁火上冲,出现了上热,而阴寒没有完全退却,同时又下寒,蛔虫就感觉到它原来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不太适合它,蛔虫就容易往上跑,原来在小肠寄生,由于人体的内环境发生了上热下寒的变化,蛔虫就喜温避寒而上行,往上走,就离开了小肠,一旦离开小肠,上行跑到胃的时候,那么只要一吃饭就会呕吐,一呕吐就把蛔虫给吐出来了,所以“吐蛔”这个症状体现的是上热下寒的表现。当然吐蛔的现象发生,前提是这个人体内必须有寄生虫,如果体内没有蛔虫的寄生,即使是发生上热下寒也不会发生吐蛔的现象。

这种情况是寒热错杂证,如果只看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热证,用苦寒泻下之药治热,脾胃更寒了,就会“下之利不止”。反过来,如果只看到“饥而不欲食,食则吐”的中焦寒证,单纯的给他用热药,消渴和心中疼热就更严重,因此,既要用寒药,又要用热药,寒热兼治之法,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厥阴病的特点是受寒导致的身体“郁结”,“郁结”的位置会产生能量积蓄而化热,总体的情况是冷的,病患经常感到身体四肢逆冷或者正气不足,但局部郁结的地方可能化作热化火,如果郁结产生在下焦,可能出现痔疮、子宫类等看似“火”的假象,郁结出现在中焦,则可能出现“胃溃疡、胃疼、胃灼热”等现象。由于“热浮冷降”的自然原理,厥阴病也会导致头面的“火”证。由于厥阴系统是主管藏血的,所以血中的郁结之热往往会形成有形层面的长疮和疖子之类的病灶。

肿瘤的形成与厥阴病的特点很相似,肿瘤产生的部位是人体“多余”的组织,这个组织有郁结的能量存在,郁结的能量在局部向外扩张生长产生了变异的组织,郁结的原因是受邪和正气不足。肿瘤的中药治疗如果简单的用温热和补益正气的药,病人往往感觉身体状态在好转,症状在减轻,但肿瘤经常随之增大,如果用寒凉的药,短时间肿瘤的生长会得到抑制,但病人的感觉不太良好,厥阴病的治疗思路为治疗肿瘤提供了很多借鉴价值,临床用药以寒热并用为特点

《伤寒论》第338 条特别提到厥阴病脏厥和蛔厥的区别,“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臓厥,非蛔厥也”。所谓“脏厥”是厥阴病非常严重一种情况,可理解为现代社会很多常见的寒热交杂的重症,总体以阴阳两虚为身体基本情况,现象表现为各种寒热交杂的疾病。脏厥是由“少阴心肾,阴阳俱衰,真阳衰竭”的证候进一步发展到厥阴,造成了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所以“脉微而厥”,“微”主阳虚,内脏阳虚。这个厥冷是“真阳虚衰,四末失温”。进一步发展,“至七八日”,到七、八天的时候,不仅手脚发凉没有恢复,全身皮肤都凉了,“肤冷”,全身皮肤都凉了。“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正是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情况,或者说正不胜邪的那种躁动不宁的临床表现。“躁无暂安时”,是躁动不宁的临床表现,所以,“此为藏厥”,这就叫脏厥。

“脏厥”是整个内脏的真阳和相火都衰竭所造成的厥冷,这种厥冷不仅是四肢厥冷,全身皮肤都凉了。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脏厥”没有提出具体的治法,第338条提出的乌梅丸的方法是治疗蛔厥的,在机理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脏厥涉及五脏的精气不足,在治疗上除过寒热并用外,从长期看,还需要补充五脏的精气。

《伤寒论》第338 条后半部分讲了蛔厥的情况,“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蛔厥的厥和脏厥的厥不同,脏厥的厥主要在手足的厥逆(手足冰冷),蛔厥的厥在吐逆之厥,往上吐得厉害。另外,蛔厥的手脚也有厥逆,但这不是必然的、经常的。结合过去常见的蛔虫症来看,蛔厥腹痛严重,经常也伴随手脚冰凉。

针对蛔厥用乌梅丸来治疗,这个方子也治疗顽固性的腹泻,病机主要是上热下寒,相火妄动导致腹泻。乌梅丸由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各六两,共十味药物组成。这个方子乌梅是君药,所以叫乌梅丸,总体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由肝的阳气抑郁到一定的程度,郁积而发“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即第一条的证候;另一个是治蛔厥,肝藏血体阴,通过转化为阳来提供人体能量的生发,肝藏血,血为阴,用阳指肝主疏泄疏导的功能。肝体阴不足,所以用乌梅味酸入肝滋补肝,当归甘润微香,补血养阴,同乌梅一起养肝血补肝之体。黄连、黄柏苦以泄之,泄肝之用,黄连、黄柏都是苦寒之药,能够泻火,能治“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和少阴病治法不一样,一个是在肾,一个是在肝。附子、细辛、桂枝都是辛温之药。厥阴病总体情况是阳虚的,桂枝和细辛有散寒作用,人参补中益气。厥阴病的特点是寒热错杂证,重点在治疗肝系统,用温热药散肝系统的寒,用寒凉药泄肝系统的郁结之火,用乌梅,当归,米饭和蜂蜜来补益肝系统的津血,蜀椒和细辛有杀虫的作用。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0)

相关推荐

  • 关于乌梅的一点思考

    酸.涩,性平. 归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想到写这篇推文的原因,是经方班周日晚上的讲座,是一位师姐讲从中药学习中医,讲述了自己亲身尝药的经历.师姐提到了自己亲身使用乌梅治疗 ...

  • 乌梅汤治愈口干一例分享

    患者,女,手脚黄重,身上淡黄,眼睛不黄,晨起口苦,口渴多饮,唇干,痰粘稠,咽喉不适,上月咽喉息肉手术,眼干,怕冷,夜尿二次,尿黄,大便成型,时溏.(见治疗前图片)乌梅30.花椒10.细辛6.黄连6.黄 ...

  • 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种树人种下的第697棵树 全文320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1肝风内动是厥阴病证的重要病机 厥阴从阴阳论,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之经 ...

  • 谈谈厥阴病(肖春宏老师)

    ​<伤寒论>最热闹之处是厥阴病,都试图用一种观点来解释厥阴病,可是主寒说,解释不了热厥,于是将其踢除厥阴病.主热说,解释不寒厥,于是将寒厥视为鉴别厥阴病.主寒热说,虽然可以解释热厥与寒厥, ...

  • 乌梅丸的加减治疗二

    根据六经的兼并,厥阴可以兼现很多东西,在六经病中,有两经的兼现最多,就是少阳跟厥阴,兼太阳表寒,重用桂.辛,甚至可以合当归四逆汤,我有个案例治痛经,基本就是当归四逆加用乌梅.黄连之类,因为病人有口苦: ...

  • 《医理真传》3.1:厥阴经证解(译文)

    按:厥阴一经,以风为本(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故也),少阳为中气(胆与肝为表里),厥阴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证,有纯阳证,有纯阴证,有寒热错杂证,不可不知也.(以下承接少阴经)少阴 ...

  • 迈入中医之门第53篇:厥阴病之寒热交杂证

    厥阴肝系统是主藏血的,血是人体津液中最精华的部分,从五行的属性来看,厥阴肝系统在五行中属木,木对应春天温暖生长生发的特点,所以厥阴系统的特点是"阴中含阳",阳气负责鼓舞厥阴系统阴血 ...

  • 迈入中医之门第57篇:论中西医观点统一以及中医流派的寒热统一

    后三期发文预告:上火论治.论中西医观点统一以及中医流派的寒热统一.失眠论治.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考虑到国庆节期间大家有出 ...

  • 迈入中医之门第52篇:厥阴系统与厥阴病

    后三期发文预告:厥阴寒热交杂证.厥阴病的启示.六经系统归纳总结.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中医视角解读“出血类疾病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头痛论治.梦病探析.肿瘤发病原理探析.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帮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出血类疾病论治

    常见的出血症状有流鼻血,吐血,大便出血和尿血等现象.要弄清楚各种出血症状的原理和对治的方法,先得理清楚人体中血液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 人体内的血液通道如同人体的生命之河,它们在人体纵横交错的血管内流动 ...

  • 迈入中医之门第58篇:失眠论治

    失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典型和流行的一种病证,很多人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在西医看来属于神经类和心理类疾病,主要采取镇静的方式,效果不太稳定,而且镇静类的药物往往对人体有很大的损伤. 中医是怎么来 ...

  • 迈入中医之门第89篇:中医视角解读“疼痛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论中医的流派.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启动第二阶段中医方剂讲解.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 ...

  • 迈入中医之门第90篇:中医视角解读“论中医的流派”

    后三期发文预告: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深入浅出方解伤寒"系列文章.12月-1月期间,暂停更新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 ...

  • 迈入中医之门第88篇:中医视角解读“手脚冰凉和手脚发热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疼痛论治.论中医的流派.本系列结束,开启第二系列,深入浅出方解伤寒.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