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 黄拙吾死后要穿龙袍,他到底是谁

2006年北京出土了一具干尸,尸体全身呈现黑色,头发和指甲保存的比较完整。经过现场考古学家确认,这具尸体的主人为清朝宪大夫黄拙吾,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为止北京发现的唯一一具干尸。黄拙吾历经明末清初时期,在清朝做官时候,被康熙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且赏赐了他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晚年的是他因病卧床不起,死亡后家人按照他的遗言将其发辫挽称明朝的发髻,以汉族传统方式将他下葬,以示尊重。

黄拙吾干尸在2006年的一个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到的,干尸长1.73米,左脚有六个脚趾头,全身乌黑。刚刚出土时候,这具干尸的皮肤还有弹性,后来水分蒸发才失去了弹性,尸体的头发和指甲保存比较完整,之后干尸被存放在一个恒温玻璃柜当中。

这具干尸除了在身体外面套着一件清朝一品官员的朝服外,他里面还穿了一件青色的五爪龙袍。这在清朝私自穿龙袍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多尔衮曾因私藏龙袍死后被拖出棺材直接鞭尸,和珅也因为私藏龙袍而被抄家。可这黄拙吾却穿着龙袍一睡就是几百年,从来没人打搅过。再说他的明朝发髻跟清朝的“剃发令”严重冲突,这在清朝也是砍头的罪。

2006年5月,一具干尸在石景山玉泉路施工现场被意外挖掘出。

这具干尸很诡吊,有四个地方透着古怪。

一、尸身里面穿了龙袍,却又在外面又穿了一件一品武官的官服。注意,该龙袍可不是戏班子的道具,也不是高仿或山寨的赝品,专家说,那是按清朝皇帝式样以真金丝制作而成。

二、陪葬品除了有另一套龙袍之外,还有皇家御用珍宝东珠和有“康熙通宝”字样的钱币。则该干尸乃是葬于康熙年间。

三、干尸虽然身穿清朝帝王的龙袍,但脑后并没有辫子,而是盘着的发髻。

四、干尸棺椁的棺头上写:“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但所有清朝史料都查不出这个名叫“黄拙吾”的中宪大夫。

有人猜测,“黄拙吾”是一条假名,如果将该名倒过来读,“吾拙黄”,可能意指“我是被废黜的皇帝”。如果此人生前真是“被废黜的皇帝”,则以上四个疑点均可破解了。那么,葬于康熙年间“被废黜的皇帝”是谁呢?矛头直指康熙的父亲顺治帝。恰恰,顺治帝的下落之谜是清初四大谜案之一。顺治一生痴迷董鄂妃,董鄂妃一死,顺治认为生无可恋,多次放话说要“披缁山林,孤身修道”。顺治有没有走上“修道”的道路呢?一直以来,就是史学界争论不息的谜团。官方的说法是:孝庄皇太后的阻扰下,顺治没能“修道”成功。但也在短短几个月之后患天花离开了人世。民间的说法是:顺治“修道”成功了,遁入五台山为僧或束发为道士隐居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来解释石景山玉泉路的干尸,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

即:顺治已万念俱灰,无心为帝,决意要出家修行。孝庄皇太后劝阻不住,只好将他废黜,另立八岁的康熙为帝。由于皇帝出家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还要保护出家后顺治的安全,孝庄就向外宣布顺治驾崩,并称已经火化。

顺治出家不是做和尚,而是做了道士(在顺治闹着出家的那段日子里,他就公开给自己起了一个“痴道人”的道号)。这就是干尸脑后没有辫子而盘着的发髻的原因。从干尸的体表特征看,其离开人世时的年龄应该在六十岁上下。即顺治做道士后,又生活了四十多年,死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由于清朝之前已经为顺治举行了葬礼,并将顺治的“假骨灰”葬入了东陵。所以,这次顺治的真辞世,清廷只能秘密下葬于石景山。下葬时,尸体虽然穿了龙袍,却又在外面又穿了一件一品武官的官服,并在棺椁上了四品文官中宪大夫的官职及捏告出了“黄拙吾”的假名以掩人耳目。

下葬棺头上所载为“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身着皇帝礼服,外穿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另陪葬一套龙袍,随葬品康熙通宝,东珠朝珠等。

初步判定为清朝四品文官中宪大夫黄拙吾,为明末清初人物,葬于康熙后期。

有三大谜团,一、在留发不留头的清朝,竟然留着明朝发式;二、陪葬龙袍;三、相关专家翻遍史书,竟然找不到这位黄拙吾老先生的只字片语。

现在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康熙年间废太子胤礽,死于雍正二年,时间上跟推理的康熙后期能搭上点边。

二、顺治帝福临,史书记载是英年早逝死于天花,有很多人认为福临或遁入空门或被孝庄太后拘禁,活到康熙后期也有可能。

三、黄拙吾为明末清初汉人,死后怀念前明,盘为明朝发式,购得戏服龙袍陪葬。

四、为前明皇族或太子,死后恢复明制而葬。

五、康熙帝八子胤禩,身为清皇族死后被这样规格所葬。

补充一点,清朝剃发易服之下,两种人最为特殊,道士可留发,服饰照旧,是顺治年间龙虎教张天师进京面圣后皇帝特许保留下来的,戏子虽剃发,但上台表演可戴假发行前朝服饰,因为戏子本身表演的就是前朝旧事。

首先我们先排除一下。

皇八子胤禩,雍正皇帝即位路上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在雍正稳固统治后,赐名阿其那(满语中狗的意思),后被圈禁死于雍正四年,以雍正对其的怨恨是不可能如此厚葬他,而且胤禩不可能留有明朝发式,这个说法不合理。

前明皇族亦或太子,当年农民起义时,明皇族就被大规模屠杀,满清入关后又是一轮屠杀,早就所剩无几,不可能在朝为官,更不可能穿上清朝龙袍。

购戏服说法更是经不起推敲,干尸所穿龙袍为清朝龙袍,戏子表演穿的是前朝龙袍,而且戏服繁琐花样多,与真正的龙袍有差别,质量上更不可能一样,这个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三四五说法被排除,现在推理一下前面两种说法。

黄拙吾这三个字很耐人寻味的,倒过来念吾拙黄,这个“吾”等同于“我”的意思,“拙”字形同类似“黜”,“黄”字同音字为“皇”,可以理解为“我是被罢黜的皇帝”。

而符合条件的也就是顺治帝和康熙年间废太子胤礽,顺治帝疑似出家或被孝庄太后拘禁,废太子胤礽二度为太子,几十年储君,距离皇位只有半步之遥而功亏一篑,这两人,一个为康熙帝父亲,一个为康熙帝嫡子,顺治帝史书记载死时年仅24岁,如果出家或者孝庄拘禁,活到康熙后期也犹未可知,废太子胤礽死于雍正二年,死时51岁,也距离康熙后期很近的。

龙袍不消多说,皇帝专属,东珠朝珠在清朝只有三种人可以拥有,皇帝、皇后、皇帝直系亲属,现在唯一的疑点就是明朝发式,而顺治帝和废太子胤礽留发的唯一可能就是信奉道教。

顺治帝信奉佛教,这是史上明确记载过的,更是有出家的说法,信仰不同,但不排除之后改信道教,因为道教的发型服饰保留就是顺治帝特许的。

废太子胤礽二度被废,圈禁生活极其苦闷抑郁,而明末清初大兴的是佛教与道教,在此期间信仰道教也说的过去,可是最大的缺点在于,史书记载,胤礽死后被追封和硕理亲王,葬于天津蓟县黄花山理亲王园寝,在雍正二年,雍正皇帝登基之初,统治极其不稳定,追封胤礽为亲王有收买人心之举,对一个没有威胁的死人厚葬应该更会大加宣扬,更何况以雍正的务实及其当时国库的空虚,在天津蓟县劳民伤财建下亲王规格园寝不用,另改名换姓另选地方埋葬胤礽是不可能的吧,而之前朝代也有皇帝追封前太子也就是自己哥哥为皇帝的例子,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哥哥李宪死后追谥为“让皇帝”,显示自己的仁义,雍正的皇位虽不是胤礽主动让出来的,但胤礽二度为太子,也勉强算让了这个皇位,雍正不追封其为帝正常,但陪葬龙袍等厚葬这种收买人心之举应该大加宣扬,何至于让胤礽改名换姓另埋他地呢。

顺便补一笔:著名刑侦专家赵成文经复原了干尸的样貌,发现该样貌非常接近康熙的画像,二者的血缘关系特别明显,也许,干尸生前真是顺治帝。

不管怎么样,以上所说,只是一种推测,并非最后结论,具体真相,还要靠专家进一步检测。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