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的观点来看:隋炀帝为何两次远征吐谷浑?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间,隋朝统治者曾两次挥师西北诛讨吐谷浑部族,取得两战两胜后凯旋而归。
隋炀帝为何两次远征吐谷浑?
目的很简单,首先是为了开疆扩土,其次是为了确保西域商道的通畅。
可是,隋朝远征军在大获全胜后,没有一鼓作气、乘势追击,彻底地围歼吐谷浑残余势力。致使吐谷浑首领在兵败逃脱后,收拢流散残敌后再度杀回故地,持续不断地兴兵侵扰隋朝边陲重地,俘虏人畜、抢掠财物,烧杀一番而归。
隋讨伐吐谷浑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我们知道,隋朝立国初期,游牧于北方地区的突厥部族日渐强盛,屡屡进犯大隋帝国边境线附近的城镇。
当时,游牧于青海省境内的吐谷浑部族,也正在悄然崛起。其也想趁隋朝初建的时机捞些好处,于是就调集族兵,频繁袭扰位于河西走廊一带的城镇。
不过,吐谷浑当时的势力还很弱小,在隋朝的眼里,吐谷浑就如同一只蚂蚁,碾死他很容易,故而就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突厥那里。
所以,隋朝为了能够集结优势兵力打击突厥部落,继而针对吐谷浑部落采用了和亲策略,随之将光化公主许配给吐谷浑可汗慕容世允为妻。
公元603年(隋仁寿3年)隋文帝杨坚执政时期,突厥部族迫于隋朝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的双重压力下,部族内部决裂,一分为二。
东突厥突利可汗率众降隋,西突厥为步迦可汗反隋,由于东突厥启民可汗联合隋朝大军一起攻击西突厥。
致使步迦可汗所部大乱,各部族纷纷叛离西突厥而归顺了东突厥染干,步迦可汗收拾不了局面就逃往吐谷浑,数年之后客死他乡。
至此,隋王朝和突厥部的战争落下了帷幕,形成了一种彼此休兵罢战暂时性的友善时期。
公元604年(隋仁寿4年)初秋,杨广弑父称帝,隋炀帝不仅穷奢极欲,为人又好大喜功,更喜欢勤兵黩武,所以即位后就改变了其父杨坚对吐谷浑政权的和亲策略。
同时,由于突厥归顺隋朝后,吐谷浑既没有从突厥灭亡中吸取经验教训,更没有停止侵犯隋朝边境行动。
相反,吐谷浑伏允可汗却加大了军事力度频繁侵略河西走廊沿线各镇,针对往来交易的商贾肆意虏掠。
隋王朝为确保河西走廊的畅通及西域边防的安全,决定以恶制恶,运用军事力量对吐谷浑人实施军事制裁。
隋讨伐吐谷浑之战爆发经过
隋军第一次征伐吐谷浑之战:
公元608年(大业4年)秋季,隋王朝命令定居于新疆吐鲁蕃一带原突厥铁勒部,东击吐谷浑。吐谷浑无防备,于青海海西州境内溃败。
伏允可汗率领部众后退到了日月山东部地带,此地域隶属于大隋朝西平郡辖制,郡府位于湟水(青海乐都),吐谷浑遣派使臣入境,恳求大隋皇帝能伸出援助之手,支援伏允兄弟一把。
于是,隋朝表面工作安排得非常到位,既让吐谷浑的外交大使满意而归,又没有使其心生疑惑。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隋王朝已将一支劲旅悄无声息地设伏于西平郡内,此时正伺机而动,向吐谷浑发动袭击。
隋炀帝又命令宇文述率领所部兵力急速开拔,进驻羌城(青海湟源东南一带);
命令杨雄带领所部兵力自黄河南岸的浇河郡(青海贵德附近)倾巢而出。
当时,正在做着春秋大梦的吐谷浑闻知隋朝分头来袭,遂掉头向西部逃窜。
隋朝大军则分为南北两路顺着黄河两岸尾随追击。宇文述统帅东路军一直追击到了隶属于吐谷浑控制的曼头城(青海共和以西一带),乘势攻城而入,击杀数千人,继续乘胜追杀到了赤水城(青海兴海东南黄河西岸附近)。
由于吐谷浑不敌,溃败而逃,隋军继而追杀围剿,生擒其大小官员数百人,俘虏吐谷浑众数千余人,随后得胜而归。
于是,吐谷浑在隋军第一次征伐中,由于黄河西岸的铁勒部和东岸隋军的南北夹击下彻底溃败,伏允可汗则带着残部远遁至雪山(巴彦喀拉山)。第二年,由于隋军主力部队撤出了西北防线,伏允可汗又指挥各部族纵马来袭,收复了吐谷浑的昔日故地。
隋军第二次讨伐吐谷浑之战:
公元609年(大业5年)初春,隋炀帝杨广则御驾亲征,统帅40万隋军从长安(西安)浩浩荡荡出发,经由扶风(凤翔)、穿过陇西(陇西)、途经狄道(临洮)等地向吐谷浑大本营杀去。
公元609年(大业5年)仲夏,隋军主力悉数进抵西平郡治下的浩亹川(青海门源油菜花基地一带)。
伏允可汗闻听隋炀帝御驾征伐,便率领吐谷浑各部于覆袁川(青海湖东北)祁连大通河上游一带设防,
隋炀帝杨广为了彻底拔掉吐谷浑毒刺,就作出了如下部署:
首先、命令鲜卑族将军元寿统御大军进驻于金山(青海西宁娘娘山),隋军自东向西安营扎寨约三百余里,以为吐谷浑可汗伏允。
其次、命令鲜卑族将军段文振率领大军进驻雪山(青海门源西北附近)安营扎寨。
再次、命令鲜卑族将军杨义臣指挥所部兵马屯扎于琵琶峡(青海门源浩亹川一带)待命。
最后、命令大将张寿统率所部兵力屯驻于泥岭(祁连县俄博以南)以此对吐谷浑部族形成了四面合围的态势。
公元609年(大业5年)五月二十六日,隋朝大将张定和指挥所属将士向吐谷浑军发动攻击。因逞强轻敌,被伏允埋伏的弓箭手射杀致死。
副将柳武建率领隋军奋勇冲杀,历经一番拼死恶战,杀敌数百,抢回主将尸首,吐谷浑军大败。
伏允可汗深知,凭一己之力与隋军苦战,自己是没有丝毫胜算的,便用替身代己,带着余众逃之夭夭了。
两日后,吐谷浑仙头王率领族众10万余人向隋朝求降。
不久,隋将刘权率领隋军从伊吾道而出,纵马东趋,追击吐谷浑,双方于青海湖一带展开激烈厮杀,此战隋军生俘吐谷浑数千人。
随后,隋军乘胜逐北,继续追击至青海湖西岸附近的“伏俟城”吐谷浑都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西南方向),伏允可汗的美梦彻底破灭,就带领残余势力远遁雪山(巴彦喀拉山)。
于是,从西平郡治下临羌城的西部地区,且未(新疆且未)的东部一带,祁连山往南地域,巴彦喀拉山以北疆域,东西横向共约4000余里,南北横向约2000余里的大片疆域,尽归隋王朝所有,并由此创立了且未,鄯善、西海、河源等四边陲重郡,郡直辖县、镇、戍等行政机构,还将国内各地的罪犯发配到这些郡县屯田戍防。
同时命令刘权“留镇西境”屯驻于河源郡(兴海县东南一带),防备吐谷浑残余势力再度来袭,并确保西域商道的畅通及安全。到了隋朝末期,由于隋爆发内乱,伏允可汗则又再度复出,率军收复了谷故地。
简评隋讨伐吐谷浑之战
此战,对比吐谷浑来看,隋朝无论是军事政务、国民经济等诸个方面都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也比吐谷浑强大很多。
所以,以宏观角度来看,吐谷浑绝非是隋王朝的敌手,这也是隋军获胜的首要因素。
以战略战术的观点而论:
隋军第一次讨伐吐谷浑时,隋朝政权先是策动突厥铁勒部,西出东进攻击吐谷浑,而隋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已提前匿伏于西平郡,等到吐谷浑兵败东撤时,率兵东向西击,以逸待劳。
隋军第二次征伐吐谷浑时,隋朝部队以压倒性兵力的优势,在运用前回包抄战术,让吐谷浑各部看到大军压境之势,逼迫一些部族临阵倒戈,这些皆是取胜的关键。
可是,隋军两次征伐吐谷浑虽大获全胜,但都没有乘势穷追,彻底歼灭漏网之敌,致使伏允可汗残余势力得以保全实力,再度卷土重来,收复故地,继而重复袭扰隋朝边境线,这是隋朝政权的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