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这个小品的语法包袱,您看懂了吗:“放盐了”到底放没放盐?
“放盐了”到底放没放盐?
石毓智
今年春晚小品《阳台》有一个语法包袱。小夫妻两个炖排骨吃,先生出门时向房间里的太太喊道:“排骨放盐了。”吃饭时先生回来一看,太太又加了两勺盐,排骨成了咸菜了。两口子为这件事互相指责,男士说:“我明明告诉你已经放盐啦,你干嘛再放盐?”女士委屈地说:“你明明告诉我要放盐啦,怎么会是我的错?”
其实,动宾之后加“了”确实有歧义。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年,商务印书馆),动宾短语后加“了”既可以表示事态已经发生变化,如“外边下雨了(已经开始下,现在还在下)”,也可以表示事态将要发生变化,如“吃饭了(还没有开始吃,现在马上吃)”。“了”在这里只是表示事态与现时相关,并不指示事态是已经发生还是将要发生,这需要语境来确定。
为了避免歧义,如果是已经做了的,则需在动宾之间加上“过”或者“了”,如“放过盐了”或者“放了盐了”。如果要表达将要做的,就在动宾短语之前加上“该”类的词语,如“该放盐了”。
这位男士说了一句有歧义的话,所以对这个厨房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本文来源:石毓智先生的新浪微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