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当上汉朝开国皇帝,除了外貌长相,还与其哪些特质有关?

刘邦,出生在战国时代,祖辈都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农民。出身农民的刘邦,不愿老老实实做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却常年在外鬼混,接交一帮“狐朋狗友”,好不容易才当上一个沛县泗水亭长,也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那么后来的刘邦,凭借什么从一介平民,翻身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呢?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刘邦的外貌长相

关于刘邦的长相,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样记述的: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概是什么样子,从这些描述中基本可以想像得出来。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哪就是绝对不是一个帅哥。刘邦虽然长相平平,但在算命先生眼里,却是贵不可言,是大富大贵的面相。而且不仅是哪一个算命先生这样认为,而是凡是懂得相面的人,都是这种看法。这可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资源。

您可别忙着批评我封建迷信。在当时刘邦所处的那个年代,所有的人都封建迷信,所有的人都崇尚面相,都绝对相信相面这会事。由于刘邦的相面好,这个说法在社会上传播的时候,总会有好事者添油加醋,又增加几个造谣或传说:说刘邦的母亲,在大泽的山坡上休息时,与蛟龙相交才有了身孕,刘邦是龙种;说刘邦喝醉了酒时,身体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说刘邦是赤帝的儿子,喝醉了酒斩杀挡道的白帝的儿子;说刘邦居住的地方,常常有云雾笼罩等等。其结果是越传越神,越神相信的人就越多,相信的人越多,前来追随依附的人就越多。

这就会衍生出一个大问题,如果一个人被世人所公认是贵不可言的面相,就会导致很多人去崇拜、去追随、去帮助,都希望依靠他或者追随他,跟随他一起创业打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富贵。

吕雉的父亲吕太公,就是因为看上了刘邦大富大贵的面相,才将自己正值妙龄、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家庭贫困、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流氓刘邦的。吕太公是大户人家,财产丰厚、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对刘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刘邦娶了吕雉,可以说是挖掘了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桶金。当时地位、实力都比刘邦强得多的萧何、曹参等人,都坚定地跟随刘邦起事,绝对有刘邦富贵面相的因素。所以说,在当时,好的面相就是政治资本。

刘邦的脾气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古今皆然。刘邦的性格,领导特质非常突出:仗义疏财、胆大敢为、皮厚心黑。

仗义疏财,为人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对钱财看得很淡,与朋友有福同享,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同时有难同当、帮贫济困。做泗水亭长时的刘邦,负责押送徒役去郦山,发现在半路上已经走了很多了,就干脆将剩下的人全部放走,自己一个人承担责任。这种仗义举动,吸纳了几十个壮士跟随他一起逃亡,这也成为刘邦最开始的创业团队。

胆大敢为,就是做事有气魄有胆识,敢做敢当,这是做领导的必备气质。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很多郡县的士人都杀了当地的县官来响应陈胜。沛县县令非常害怕,打算主动起义。县衙的官吏曹参、萧何等人,首先想到的起事首领,不是县令而是胆大敢为的刘邦。于是派樊哙出去寻找逃亡在外的刘邦。后来,县令反悔,一帮人与沛县的民众里应外合,攻下县城杀了县令。这个时候聚集了二三千人的队伍,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当头。大家都明白,这个时候造反,是九死一生。出来当头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当头领,造反失败了,逃跑就是。如果当了头领,一旦失败,就等于上了朝廷的黑名单,必死无疑。这个时候,众人一致推举的头领,仍然是逃亡的犯人刘邦,原因就是刘邦的性格与特质,非常适合做领导。

皮厚心黑,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和政治基础的平民刘邦来说,是生存之道,也是发展之道。吕雉的父亲吕太公,宴请沛县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定的规矩是“送礼不满千金的,都坐到堂下,礼金超过一千的,堂上正座。”而刘邦身无分文,一文钱贺礼都没拿,却直接闯了进来,径直坐在正座上,还大声吆喝“贺礼一万钱”。也正是这次不要脸的行为,被喜欢相面的吕太公看上,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还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威胁刘邦,“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爹炖汤喝了”,刘邦却一点儿也不着急不生气,心平气和地回答说,“我们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如今你打算把我们的父亲煮汤喝,记得也分给我一碗”。面对如此不要脸的刘邦,贵族出生的项羽,很无奈也毫无办法,只好将刘太公放了。刘邦的皮厚心黑,既救了父亲,也没有损失事业。

刘邦的人性本质

刘邦虽然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骂娘,甚至还动手打人,常常以一个地痞流氓的形象示人,但是他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心地还是纯厚的。

纵观刘邦一生征战,很少有滥杀无辜的行为,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动不动就屠城,动不动就杀害降卒。特别是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阳后,对咸阳城的财物和百姓秋毫不犯,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安定民心,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

这种善良的本性,对于刘邦的创业,作用非常突出。追随刘邦打天下的,无非就是沛县及芒砀山一起造反的最底层的兄弟,如樊哙等人。这些人没有出路,只有一起努力打拼才能求得生存;还有就是中途参与进来的,想跟着刘邦创业,一起追求功名利禄的,如韩信、陈平等人;还有一批有志之士,心怀天下苍生,立志救民于战争苦难的人,如张良、萧何等人。最后一类人,奔刘邦而去,看重的就是刘邦的善良本性,长者的胸怀。在他们眼中,只有刘邦这样的人,才能解救天下大众,才能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实现自己拯救天下的家国情怀。而刘邦能够取得天下,发挥作用最大的,也恰恰就是如张良、萧何这类胸怀家国天下情怀的人。

刘邦的处事方式

刘邦是出生最底层的平民,做人做事没那么多的原则规矩,没有那么多的所谓仁义道德,也就没有那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只奉行一个原则,那就是有用管用就好,能干成事就行。刘邦在用人时,是这个原则,在打仗时也是这个原则。

韩信从项羽营中前来投奔,经萧何月下追回并大力推荐,让刘邦认定韩信能够做成大事。于是义无反顾地拣吉日、行斋戒、筑高坛,极其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军,将一个无名小辈,一下子提升为众将之首。

谋士陈平投到刘邦帐下不久,刘邦手下一帮将领就联名指控他贪污受贿。说他接受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好办事,钱给得少就不办事。刘邦了解清楚陈平接受钱财,是为了将来为刘邦办大事之后,不但没有处罚陈平,还主动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他,而且还升了陈平的官,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后来,陈平说打算去项羽营中离间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时,刘邦二话不说,立即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从不过问金钱用在什么地方。

在领兵在打仗时,刘邦也是实用主义原则,打得嬴就打,打不嬴就跑。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逃跑到荥阳,又被项羽包围,粮草断绝。为了逃命,刘邦趁夜把二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诱骗项羽的楚军追赶围攻。同时让替身纪信,打扮成刘邦的模样,乘坐汉王的车驾出城投降。刘邦自己却带着几十名随从骑兵,从荥阳城西门偷偷地逃了出去。只要能实现逃跑的目标,什么办法都无所谓,什么样的手段也毫不顾忌。假设一下,如果在垓下被围的是刘邦,我想刘邦是绝对不会像项羽那样拔剑自刎的,他一定会是不择手段的逃跑。

原本心地善良的刘邦,无拘一格的处事风格,仗义疏财、皮厚心黑的性格,再加上身处秦末汉初风云际会的乱世,一不留神就成了皇上,既是个人的偶然,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