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咸阳茂陵博物馆--观茂陵出土文物,赏霍去病墓葬石刻!
咸阳的五陵塬上,有汉武帝茂陵。在其陪陵霍去病墓,以其出土大型石刻为主体,辅以茂陵出土文物建成一座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茂陵博物馆。该馆现有二座文物陈列室,一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和六座石刻廊房。
↓霍去病的墓顶建了座览胜亭
↓墓冢后坡地建了霍去病事迹展示馆。
环绕墓冢建有亭、廊,内置霍去病墓葬石刻十六件。墓前两亭,亭内置“马踏匈奴”和“跃马”。墓冢东西两廊内,陈列其余十四件石刻。霍去病墓葬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简练,造型古拙雄健,“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霍去病墓葬石刻无论是从观赏价值、历史价值角度,还是艺术价值、研究价值,都堪称国宝。这十六件石刻中,被鉴定为国宝的有十二件,其余四件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国宝级别石刻分别是,马踏匈奴、跃马、起马、石人、人与熊、怪兽吃羊、野猪、伏虎、卧牛、卧象、蛙、蟾。国家一级文物分别为,石鱼两件、石刻题记两件。
↓起马
《汉书·武帝纪》载,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初置茂陵邑",茂陵营建,共历时五十三年,据史书记载,把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茂陵出土文物展
↓彩陶马头,1998年兴平西吴镇来祁寨村出土;陶牛,1975年兴平南位镇陈门村。
↓彩绘陶马,1984年兴平庄头村出土。
↓西汉希腊文铅饼,1980年兴平茂陵村董明礼交献;绿釉胡人骑马俑,1974兴平道常村王峰生交献。
↓四神纹玉铺首
长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铺首是中国古代装饰门环的兽首底座,此铺首用质地莹润的蓝田玉精制而成,属茂陵陵园的遗物,衔环孔呈卷鼻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巧妙地布局在饕餮纹两侧。(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错金银铜犀牛尊(复制品)
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这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工艺品。1963年兴平县西吴乡窦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豪内发现。这件国宝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这件国宝文物与"鎏金马"同时被发现。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厘米。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一周33字:"内者未央尚卧,黄金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鎏金马
1981年5月在平阳公主墓南,西吴乡豆马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这件文物。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这件国宝,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虎形镇纸
鎏金虎镇,汉墓出土的虎镇呈仰首团卧状,为镇墓辟邪之物。其质有铜、石两种,铜铸又有鎏金、错金,出土时均四件为一套。(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铜漏壶(下图中右)
圆筒形,高32.8厘米,径10.6厘米,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盖上有托时辰标尺的支架,且有条形孔可穿插浮标。壶底部有一滴水的短流,随着壶底漏嘴的滴水,造成浮标均衡的水平下降,以此来标示时辰,为研究西汉计时科学之重要实物资料。(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左:彩陶盒,兴平西吴乡西一村出土;褐釉陶灶,本馆征集;黄釉陶鼎,兴平西吴织布厂出土;右:绿釉陶奁,本馆征集;绿釉陶壶,兴平水道口村出土。
↓鎏金银铜漆耳杯,整体分为座、杯上下两部分,座为盘足,柿蒂状支架,承托耳杯。酒杯平面呈椭圆形,圆形底,两侧附耳,纹饰华美,漆工与鎏金皆非常精湛,是研究西汉工艺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说明文字摘自360百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