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桃河燕语系列篇》
年俗
文/王金爱(金燕诗雨)
提起过年,老老少少都会露出一副喜悦的笑脸。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石太铁路线的一个偏僻小车站,我们兄妹五个,最大的是哥哥,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当兵入伍去了部队。留下十五岁的大姐,十二岁二姐和七岁的弟弟,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活我们全家,生活非常的拮据。
记得,小时候我家墙上挂的一本日历,一到腊月它就遭殃了。因我每天要翻看好几遍,而且还一张张地数,看看还有几天就过年了。盼望年早点来到,我就能穿新衣吃饺子了。
记得,每逢过年,父亲就让我们姊妹四个回河北鹿泉的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年。
那个时候,村里还没安电,晚上用煤油灯照亮。在除夕夜,早早就吃了年夜饭饺子,奶奶让我们每人洗涮干净就上炕睡觉,奶奶把给我们每个孩子的一元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开始给我们讲过年的传统习俗和规矩,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我们一定要记住,大年初一不要动扫把,怕扫掉财运;不要开箱拉抽屉,怕不聚财;不要拿剪刀,怕破财了;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怕倒霉;不要吵架摔东西,怕这一年家庭不和,事事不顺。
到了大年初一,鸡叫头遍,奶奶就把我们几个都叫起来了,让我们都别说话,去门口搂抱大椿树,让我们一边搂抱椿树,一边默念口诀,“椿树王椿树王,你长高来我长长,你长高了做门板,我长长了穿衣裳”连做三遍。这意思是想让孩子们快快长大长高。做完这个活动,奶奶煮好饺子了,让我们放鞭炮,一来是要上供了,放鞭炮把不干净的邪恶东西赶跑。二来是放鞭炮告诉街坊邻居我们家起来了,这也是讨人口封,图个吉利。等摆了供,敬了神之后,就开始给家里的长辈们从大到小,轮流磕头拜年了,拜完年才可以开吃。
吃过早饭,奶奶就让我们跟着大伯家都孩子们一起去给村里的当家长辈们磕头拜年了。我们十来个孩子组成一支拜年小分队,挨门挨户地串。只要一进大门,看到长辈,就叫叔叔婶子或大伯大娘给您拜年了,说完就咕咚跪下磕头了。然后,老人们就会把家里准备好了的花生、南瓜子、炒豆子、干黑枣和水果糖每人抓一把,如果是关系比较近的或者经济好点的会发给每人一两毛钱。这是我们拜年最喜欢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拜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也是大年初一。是我表哥和表姐带着我们去串门拜年。我们还是老规矩,进门看见长辈就磕头。当我们串到叫大伯大娘家,我表姐是领头的,刚进大娘家的门,就看见大娘手里拿着一把铁锹,往门口走,见我们进来就急忙呐喊,她是想告诉我们看好地方再跪。没等她说完,我表姐就扑通一声跪下去了,只觉得膝盖处热乎乎的,低头一看,原来表姐不偏不倚,正好跪在大娘家孙子刚拉下的粑粑上面。顿时,表姐就大喊大叫了起来,把我们几个都吓坏了,以为她跪到什么虫子上了。大娘看到急忙赶上来,一边给赔情道歉,一边赶紧找纸给表姐擦拭。表姐这一盲目的举动,搞得我们是啼笑皆非,把表姐气的哭笑不得,再没心情拜年了,甩下我们几个自己回去了。这件事至今想起来都会让我们噗嗤一笑。
过了初一,就开始给姥爷舅舅和姑姑们拜年了。哪个时候的拜年,家家户户都是挎着蓝子装上二十四个馒头走亲戚。午饭一般都是馒头粉条肉熬菜,下午给包饺子,太阳不落山就得往回走,蓝子里的馒头回扣也是有讲究的。比较亲近的人家会拿出二十个留下四个,再把自家的年糕和饺子放进蓝子里让带回来。如果关系比较疏远的,会留下四个馒头,剩余的再带回来,其他什么也不给带了。
到了正月初五,年就算过完了。也就是说破五了,一切禁忌全部取消,不必再提心吊胆,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犯了忌讳,从而给一年带来恶运。
过了破五,一切也就恢复正常生活了。好饭好菜不再上桌,新衣新帽也珍藏起来了。地里的农活也可以干了,工人们也该上班工作了。
在破五这一天,大多数会吃饺子,因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拿它祭财神。因为民间相传正月初五是财神日。从正月初一五更将各路神仙请回府。对财神这位主神还没有单独隆重地安置一下。
俗话说:人为财忙,鸟为食亡。,所以,家家户户都非常的敬财神。初五这天,都要大拜财神,为一年的收成和财源贿赂一下,请他开始登堂上位,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初五也是送尘的日子。把从初一到初五所攒的柴灰,土尘等垃圾送到垃圾堆。谓之送穷。
初五也是“崩穷”的日子。我们老家,初五是不走亲戚的,每家大早五六点起床,什么也不干,就先开始崩穷了。崩穷也是有讲究的,把鞭炮从家最里头开始往外崩,然后找到第一个炮皮落到离门口最近的那个,就从这里开始接着放第二个炮,就是这样连续放炮往外崩,一直崩到大门口外,再放三个二踢脚,把穷崩到九霄云外。就算崩穷完毕了。
农村过年的传统习俗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太讲究了,但对我来说,过去那些传统的东西,特别的亲切,特别的有趣,每每想起来,就感到年味浓浓,让人回忆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