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神奇功效!
茯苓:甘、淡,平。人心、脾、肾经。其主要作用;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人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茯苓糖为主成分,含量为84.2%,硬烷含0.68%,纤维素含量2.84%,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松苓酸。此外,尚含有组氨酸、胆碱、葡萄糖等其他成分。另有报道,茯苓中?-茯苓聚糖为主成分,即茯苓多糖,茯苓糖,约占干燥品的93%。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茯苓多糖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瘤生长的功能。羧甲基茯苓多糖还是免疫调节、保肝降酶、间接抗病毒、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减轻放射副反应、诱生和促诱生白细胞调节素等多种生理活性,无不良毒副作用。茯苓三萜化合物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三萜化合物本身也有分化诱导活性。茯苓素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的激活作用, 说明它也可能具有改进心肌运动和促进机体水盐代谢的功能。
【妙用单方】
【方一】
茯苓500克
【用法】取上药,烘干,研为细末,备用。每次6克,每天2次,口服;或于睡前服10克。同时外用酊剂(补骨脂25克、旱莲草25克,用200毫升75%酒精浸泡1周后即可),1天数次涂患处。
【功能主治】健脾生发。主治斑秃。
【疗效】据肖洪久报道,应用本方治疗8例,均在2个月内治愈,未出现副作用。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2):110
【方二】
茯苓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粉,炒后放瓷瓶内备用。1岁以内每次1克,每天3次,口服。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止泻。主治婴幼儿秋季腹泻。
【疗效】据林源震报道,应用本方治疗93例,治愈79例,好转8例,无效6例。
【来源】北京中医,1985.(5):31
【方三】
茯苓适量
【用法】取上药,制成含量为30%的饼干。每次服8片(每片含生药3.5克),儿童减半,每天3次,1周为1个疗程。如制饼干有困难,则可采用研粉煮粥法,每次30克,每天3次。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主治水肿。
【疗效】据陈建南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例,显效23例,有效1例,无效6例。据观察,茯苓饼干的疗效比同量茯苓水煎液疗效满意。茯苓制成食品剂型,经220℃以上高温烘烤后,仍具排钠保钾作用。30例患者中,服本品前大便溏薄者24例,服用后1周左右大便完全恢复正常,睡眠好转11例,脾虚纳少者食欲日趋正常。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8):25
【方四】
茯苓60克
【用法】先取红鲤鱼1条(约250克),洗净去鳞,除鳃和内脏,加入上药及清水1000毫升,用文火炖至500毫升。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20天。
【功能主治】 健脾利水消肿。主治妊娠水肿。
【疗效】 据张达旭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96.29%。
【来源】广西中医药,1990.(3):7
单验方:1.治精神分裂症,取茯苓20g,水煎。每天1剂,连服1~3个月。(山西医药杂志,1982,(5):14)
2.治妊娠水肿,茯苓60g,与净鱼1条加水蒸熟,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20天。(广西中医药,1990,(3):7)
3.治婴幼儿秋季腹泻,茯苓适量,研为细粉,炒后放瓷瓶内备用。1岁以内每次1g,每天3次,口服。(北京中医,1985,(5):31)
4.治斑秃,茯苓粉10g,每日3次;配合外用酊剂(补骨脂、旱莲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2):110)
5.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每日2服。(《仁斋直指方》)
6.治头风虚眩,软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