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美社:“写意”钩沉

写意者,重在意而概于形。然后世只怠于形之减省而未究意之来由……
写意之风,脱蜕于晋唐之人物山水画,而写意山水则成就于两宋,尤其在文人阶层。此后还逐渐发展出了写意花鸟与写意人物。
类似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很多人单纯认为“写意”只是形貌减省,而不问意为何物。就比如我,最初只觉得写意相当于中国水墨中的“简笔画”。还“理所当然”的以为“写意”是相对于“写实”的,也就是说“写意”不追求“写实”。虽然后来我了解到“写意”本是相对于“工笔”而言的,但也没扳过我那早已根深蒂固的缪念,——直到昨天……
昨日细雨蒙蒙,天气并不好。但我还是带了儿子去了水边,因为我答应过要带他去看水鸟。
他望着远处那白鹤、水鸥,还有野鸭子,开心得不得了!而我则看着这里入神……
这是用手机拍的,回来后简单调了下色调以还原当时的视觉效果。
极细的雨被似有似无的风刮到脸色,冷冷的,颇有寒意。而那不远处的小岛就横亘在这烟雨雾霭之中,仿佛与这现实世界戛然割裂而独自飘浮。像极了我梦中那摆脱了凡尘俗世的一方净土。
遥望这方心灵圣地,身后却是尘世,而我在当中……
恍惚间似触手可及。但我知道,我是永远无法踏上那片乐土的。就算有一天我真的登上了那座小岛,——就在那一瞬间,她也就不再是那心灵圣地了。因为精神乐土是注定不能有人间烟火的,而我偏偏又是那人间烟火……
所以,她于我其实是遥不可及的,只得咫尺两望,各自一方。
于是我便这样呆呆的望着她,许久,许久……,直到孩子他外婆打电话来,喊我们回家吃饭。
以上那种心绪,便是古时文人士大夫们所共有的一种情愫:踌躇满志奋而入世,在经历了世态炎凉坎坷蹉跎之后便期许着一方不为世事所扰的净土。但久陷滚滚红尘中,已深染红尘疾,——净土,也只能是心向往之而终不可得了。
但毕竟是文人,毕竟是士大夫,他们一直掌控着中华文化的顶层资源,很快便找到了变通的方法——寄情于山水,纵情于笔墨,借以寄托这种“出世而不能”之情。
于是,就有了——写意。
我终于明白,写意本质上是在“写实”,写得就是这种“向往出世”的真情实感。只不过中国文人崇尚含蓄,不屑于平铺直言,所以使用了一些能够触发与承载这份情感的物象来加以表达,——而山水的远近、层次与变幻,使其天生就具备了这种优势。另外,其形貌上也并非单纯追求减省,而是在追求以极简练的用笔传达出那最真实饱满的情感。
在“写意”看来,每一点的多余都在稀释着情感的表达。要做到凝练、简洁,可一笔处不二笔,神完气足后一气呵成。
然后,你也就明白了为何“留白”会是“写意”的重要表现形式。下次你便会着重考量那画中的情绪,足不足以撑起它留得那片“白”。
更进一步,如果说“入世”的精神根基在儒家,“出世”的思想根源在道家,“弃世”而去的是佛家的话。那么你也会在写意山水的前景、中景,及远景上找到两者之间的一 一对应关系。
写意之“意”,除意境、意趣、意韵之意外,以现代思想来看,也应包括“意象”的涵义。按照荣格的说法:意象就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形象或情境(就比如上面那张照片)。显然,写意要选择那些具有明显象征意味的物象,而好的写意作品也应发挥其象征作用,使人观有所感,——对一幅写意没感觉,要么是没画好,要么就是你还不具备那种欣赏状态。
寥寥几笔的写意之作,原来信息量如此巨大!慢慢体会,我们继续……
与“传统写意”类似的,是西方的“印象派”。你会感觉其描绘也不是特别的工谨、细腻。
这是莫奈的一幅著名作品,看到的更多是色块的堆砌而很少有细部刻画。但你却不能轻易断言其粗糙,不“写实”,——反而其却是在追求“写实”的。印象派所要表现的是某个特定瞬间下的特定景象,这个景象一定是最具有冲击力的。而画家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情绪的冲击力,而非景象中的所有细节。所以,“写实”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在真实景象中感受到的真实情绪。
怎么样,是不是与“写意”很像!所以好的写意画家,也一定是在画他所看到过的真实的山河美景,而非统统照搬前作。因为“真景”才有“实感”,也只有真实景物才有被减省的余地,其最终也才是你的东西。所以,当身临其境以观其四时之不同。
不知你发现没有,写意总倾心于那些响晴薄日以外的天气,——因为“风雪雨雾玄境生”。我这张照片就是细雨之作,如若大晴天倒无甚稀奇了。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的天气下也会唤醒你不同的情绪。所以莫奈能跟自家水塘里的荷花画上几十幅,能跟远处的城堡画上好几回。
“写意”与“印象派”的区别在哪里呢?
“写意”使用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共有的意象元素,具有着一致的象征意义;而“印象派”的所使用的意象元素与象征意义往往更具个人化。
好了,总结一下:
写意并非不写实,而是在追求更高的情感层面的写实,为此放弃了对细节的刻画,而只保留了核心物象。
写意所要表达的是“对出世的向往”,而你所要感受的也正是这种情绪。
写意中留白的应用恰当与否,最见画家功力。
“写意”与“印象派”是东西方绘画艺术领域遥相呼应的两朵奇葩,各有异同。
还是那句话,当你真正经历过那番景致,便不会再说:“写意不写实”了……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往    日    精    选

空山美社:“50%灰度”

空山美社:般若心经 宽邦(日本) 音乐赏析

(0)

相关推荐

  • 解读摄影家石广智艺术作品的绘画性

    文/王根 (著名油画家.文艺评论家)                       摄影艺术家石广智拍摄了大量精美.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他用分层曝光的方法拍摄而非电脑后期制作来保持摄影的原始性.这些影像 ...

  •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廖庚鸿:浅议中国文人画写意精神 图文/廖庚鸿 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史称宋元为文人画的黄金时代.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

  • 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2017年01月25日    中国美术报   陈池瑜 [明] 沈周 盆菊幽赏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 23.4cm×86cm ...

  • 中国画的困境与时代精神所向

    心像艺缘 专注原创文化         重建美学理想 杜洪毅<孤世>  数字建模  尺寸可变 中国画的困境与时代精神所向 作者:杜洪毅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第184期(电子版 ...

  • 美好将至:“空山美社”栏目即将上线

      栏目名称:空山美社 栏目全称:"空山茶话"关于艺术.美学.专项鉴赏等相关内容之研习社,简称"空山美社". 栏目概述:公众号"空山茶话"用 ...

  • 空山美社:序曲 · 普洱审美基础-上层建筑

    - 精 华 锦 句 - ◆ 茶一直是传统士大夫阶段的重要饮品,因其恰恰契合了士大夫阶级自己所搭建起的"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最终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贯穿中国上 ...

  • 空山美社:序曲 · 普洱审美基础-一如之途

    - 精 华 锦 句 - ◆ 茶饮普及民间要到西晋以后了. ◆ 最初时直接鲜叶煮饮. ◆ 唐朝创立"蒸青法"制茶,以紧压团茶为主. ◆ 宋代出现"蒸青散茶". ◆ ...

  • 空山美社:美学原理 · 小白版

    · 关 键 词 · 雪糕  口感  艺术  美  审美  人文美  自然美  主观能动性  终极命题  人体美 古希腊 盛唐 写实  器物  陶作坊 扁茶海 实用之美 观赏价值  稀缺美 引 子 话说 ...

  • 空山美社:变奏

    * * * * * 或许你还没有猜出这首曲子 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她深深打动-- 或许在一遍遍的聆听中你已不再对探究她的名字耿耿于怀,而只是一遍遍的听,一遍遍的听-- 好吧,不卖关子了,让我再来细细品 ...

  • 空山美社:萧者的世界 · 邂逅箫生 解惑国乐

    刘旻昊    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演奏专业.年少时好习竹笛,大学追随樊家城教授继续深造,并受到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先生悉心指点.从艺20多年来个人风格初显端倪.理论教学亦日趋通俗质朴 ...

  • 空山美社:徘徊在将就与讲究之间

    讲 究  今儿扯扯别的,不说茶. 那说什么呢?说说我的口福吧! 前阵子领教了一位"老吃家",--对吃上那叫一个讲究! 他能为了包中午那顿几十个的饺子,凌晨四点半就奔向肉市儿,赶在人 ...

  • 空山美社:“箫茗相参”后记

    人挺多,怪挤的 - - 不是因为地方小,而是都想离箫者近些,听得真切,--毕竟是Live版,毕竟近在咫尺感受演奏者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指法的机会不多. 毕竟也都是好茶,坐远了喝不到就亏大了. 多谢对面& ...

  • 空山美社:染指龙泉 · 古瓷实器鉴赏会 (一)

    汝官哥钧定,言瓷必五窑. 然龙泉之美君知否? 其工艺孕化出了瓷中圣品的汝窑 或盘曲或细碎的开片让我们把玩再三,不忍释手 最最珍贵的,是我们奉若经典那宋人的审美,至简持用,大美不言 - - 粉青贴花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