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方证对应分类
经方学苑 前天
胡希恕先生指出,对于经方体系的研究有三个分类方法,一是按《伤寒杂病论》原著分类,这是基础方法。第二种以组方用药构成特点分类,有助于对组方药性分类研究。第三种是方证对应分类,有利于医疗实践。
疾病除了「纯粹」的六经病外,更多以合、并病形式出现。病始发就涉及两经以上者谓之合病。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涉及两经以上者谓之并病。合病与并病无本质不同,但有时治疗有差异。有时叙述中统以「合病」称之,在需要区分时再予以标明。
划分合病类型是为了便于快速定位方证对应。这是胡希恕先生生前提出的任务,事实上胡老一生都在身体力行于这项工作。冯世伦先生继承了胡老的工作。本文专就第三种分类(方证对应分类),将学习胡希恕先生、冯世伦先生两代人成果的进行整理,其中有一些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作了调整。
合病的划分既有明确性,也有模糊性。明确性表现在那些不能随意变动的地方。比如你只能把「发热、恶寒」归属于太阳。而模糊性主要指那些处于边界灰色地带,可以跨属的地方。必须认识到,「方证对应」是本,类型划分是标。每个人划分方证可以对灰色地带有不同的处理,形成自己使用的「知识树」结构。
「病有发热恶寒者,有不发热恶寒者」,这是划分太阳、少阴的根本法则,故没有太阳少阴合病。
少阳是半表里热证。阳明是里实热证。但也有热的根本原因偏于里,而在病位上与半表里又有关,划分时当然可以跨属阳明、少阳阳明合病,这对于后面认识厥阴有帮助。
阳病之间有合病。
阳明和太阴都是里,问题多样复杂交叉,所以阳明太阴的合病也有跨属情况。
阳病和太阴之间有合病。少阴和太阴之间也有合病。
厥阴的问题比较复杂,它是以「上热下寒、以寒为本、寒热错杂」为特征。厥阴的「下寒」,其实就是太阴之寒,因此厥阴半属太阴。厥阴的「上热」,按照冯世伦先生所说,是邪无出路的「郁热」,因此以少阳的上热为主。但是根据前述,少阳和阳明在许多地方存在着跨属,因此厥阴的「上热」也包含这些。故厥阴实质,就是少阳太阴合病、少阳阳明太阴合病、甚至包括三阳太阴合病所产生的「上热下寒、以寒为本、寒热错杂」之病。
至于阴证之间,如前所说,厥阴本身就含有太阴因素,所以阴证之间的合病就只有少阴太阴合病了。
实践中的合(并)病千变万化,二百多个方证不能涵盖全部变化,但我们却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运用这个思想,处理任何疾病,这正是经方体系「方证对应」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