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临夏:双叉岭唐僧遭遇猛兽
《西游记》中的临夏(二)双叉岭唐僧遭遇猛兽
●王晓元
上篇(《西游记》中的临夏(一))讲述了唐僧在河州福原寺住了一晚后,于次日三更时分,吃了早斋,向西进发。大约走了几十多里路,便抵达双叉岭,被寅将军、特处士和熊山君三只妖怪捉去,两名随从被吃,唐僧被太白金星化作一名老叟相救并送上大道。这里所说的“送上大道”四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还暗含着许多玄机;正是这条大道,太白金星把“不辩路径”的唐僧不知不觉引向了前往老鸦关的道路。
在唐代,河州是丝绸之路南端的重镇,也是唐藩古道的必经之地。从西安出发,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路。唐僧西行取经,三条道都能去西域。
北路从长安出发,经咸阳、泾川到平凉,在经过六盘山到固原,然后西行到景泰小口子(今称索桥)渡黄河,直达武威,再沿着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嘉峪关,到敦煌可达西域;
中路从长安出发,沿着南线到临洮,再北经阿干河谷到兰州,从河口地方渡黄河,过永登,越乌鞘岭,经武威,到张掖,也能直抵敦煌西域;
南路便是唐僧西行经过河州的这条路。
有些文章上说唐僧西行取经走的是中路,但从《西游记》中看,唐僧应该走的是南路,因为只有走这条路,唐僧才能经历西出长安后在河州的第一难和随后的两难,否则,不仅凑不够九九八十一难,也遇不到五行山下压着的孙悟空。
从双叉岭去青海有两条路:一条路往西北,可去积石山大河家临津关,由此渡过黄河,经青海的民和、乐都、西宁等地,越过祁连山到张掖后,就能直达敦煌、西域;另一条路往西,出临夏县双城至老鸦关河上游,越过海拔3600米的达力加山垭豁,可以直通青海循化、西宁等地,这是唐代河州经廓州至鄯州的主要通道之一,从这条路也可以通达西域。
假如唐僧到了河州,不走这两条路,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答案是肯定的。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冯绳武教授考证,临夏州内有七条路从狄道开始均能通向西域。分别为允吾道,左南津道,安乡津道,大河家道,老鸦关道,土门关道,莲簏道。
临夏史话记载有其中的五条道:狄道至允吾道路、狄道至左南津道、狄道至安乡津道、狄道至大河家渡道、狄道至老鸦关道。狄道至土门关道和莲簏道也是西上青海和西域的通道。七条古道中,有四条道路都要经过河州城,其余三条虽未经过,但也属当时的河州地界。
这么多的通西域道路,唐僧为什么却偏偏要选择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达力加山这条路呢?如果说唐僧不识路径,那太白金星也不识路径吗?
其实玄机就在这里。
《西游记》第八回道出了原因,观音菩萨动身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时,如来叮嘱菩萨:“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菩萨拜领后,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说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遇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服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疼,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菩萨领了如来佛的法旨后,在东去大唐的路上仔细查看路径,算计好了唐僧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路程和地点,又先后在流沙河、云栈洞、鹰愁涧、五行山降服了沙和尚、猪八戒、白龙马和孙悟空,并嘱咐他们今后有取经人路过,可皈依佛门,跟他做个徒弟,以后可脱离罪愆,必得正果。
所以,唐僧要走的取经之路,必须是在观音菩萨已经算计好的路线内,不然,他在西行的路上肯定不会遇到四个神徒,也就不会取得真经。对此,太白金星在给唐僧的简帖中也已经做了“前行自有神徒助”的暗示。
这条路虽然凶险,但唐僧注定要非走不可。
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唐僧牵着马,独自行走。只见这里流水潺潺,乱石耸立,行走半日,却不见人烟村舍,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凄凄惶惶时,突然看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面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直吓得唐僧正无计可施,听天由命时,突见一位凶猛的猎户手执钢叉,腰佩弓箭,从山坡前走了过来,那些猛兽看见猎户后一瞬间逃得无影无踪。
这位猎户名叫刘伯钦,绰号镇山太保,自幼在附近的刘家庄居住。平时靠降虎伏豹为生计,那些野兽见了他自然会逃离远去。
这位刘伯钦又是何许人?据史料记载,隋炀帝为了开拓疆域,经营西域,于大业四年七月,出兵西征,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命卫尉卿刘权镇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以通西域之路。刘伯钦是否与刘权有关,因非本文主题,暂不做定论,可待专家学者考证研究。
当刘伯钦听唐僧说来自东土大唐,要去西天取经时,便立即说道:你我都是大唐之人,这里也是大唐的地界。你不要怕先跟我去舍下歇息,明天我送你上路。三藏听后满心欢喜,谢了刘伯钦救命之恩,就牵了马随他而去。
不料在跟着刘伯钦回家的途中,又有一只斑斓猛虎向他们扑来。刘伯钦和这只猛虎厮杀了一个多时辰,最终将这只老虎杀死并带回家中。到家后,三藏再一次谢了刘伯钦的救命之恩,随后被刘伯钦引见了自己母亲和妻子。
在刘伯钦家住了两晚,唐僧依照刘伯钦母亲的要求,为刘伯钦的父亲念经超度,于第二天早上,在刘伯钦和几名家童的护送下又向西进发。
大约走了半天的功夫,就看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真个是高接青霄,崔巍险峻。”
走到半山之中时,刘伯钦却突然回过身对唐僧说道:“长老,你自前进,我却告回。”唐僧闻言,滚鞍下马后说道:“千万敢劳太保再送一程。”刘伯钦却说道:“长老不知。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有,西半边那是鞑靼的地界。那边的狼虎不伏我降,我又不能越界,你还是一个人去吧。”
唐僧听后非常郁闷,但又无可奈何,正在与刘伯钦难分难舍之际,突然听到“我师父来了,我师父来了”的喊声,唐僧惊问这是谁在喊叫时,那些家童就说到,“这叫的一定是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猿。”
唐僧再问“什么老猿?”刘伯钦就说到“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际,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原来这座山就是大唐和吐蕃交界的地方,是佛祖用来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可是唐王在征西、定国中为什么要将五行山改名为两界山呢?此话留待后讲。
以上所述主要讲唐僧在河州遇到的第二难。《西游记》将此难以“双叉岭伯钦留僧”为题做了详细描述。
要知唐僧在河州遭遇的第三难,且看下一篇慢慢道来。
作者告白:闲暇之时,重读四大名著,颇感与年轻时所读不同;尤其读到唐僧在临夏的章节,更觉原先囫囵吞枣,不明就里。《西游记》中唐僧在临夏遭遇三难,并收服孙悟空为徒之故事,我诉与诸多文朋好友时大多并不细知,故有将此故事告知更多人之意,便把读书笔记和查阅的相关资料梳理成文,以飨读者。
照片拍摄:王晓元 王援朝 海向明
责编:马守璞 编辑:马宇 马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