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爆红,唐代“斜红妆”引人关注,什么是“斜红妆”?
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新春文艺晚会火了,带火这台晚会的除了《白衣执甲》等优秀节目之外,还有一个更加优秀的节目------《唐宫夜宴》。据称,《唐宫夜宴》在全网的播放量超过千万次,而且好评如潮。
随着《唐宫夜宴》的爆红,唐代“斜红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唐代的“斜红妆”与现代女子流行的妆容不同,所以人们感到非常好奇。
那么,唐代的“斜红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妆容呢?
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唐代女子的“基础”妆容说起。
据称,在隋朝时期,女子们的妆容素净简洁,并没有任何夸张之处,到了初唐时期,大部分女子都继承了隋朝时期女子化妆的基本风格,但在眉形略有改变,有一部分女子将眉毛画的比较宽阔,略显一些夸张;而到了中唐年间,女子妆容的风格开始出现“大跨度”的变化,有些女子会画出两个极细的眉毛,还会画出两个犹如白鹤亮翅一般尾稍高昂的眉尾,并且,还会重施粉黛,同时,还会在脸上画上额黄、面靥、花钿等,犹如现代的模特一般。
所谓的额黄,其实也叫做黄妆,女子们会利用黄色颜料将额头涂成黄色。所谓的面靥与花钿,其实就是一种装饰品。唐朝的女子们会采用纸、鱼鳞、金箔、珍珠、翠羽甚至蜻蜓的翅膀贴在脸上当做面靥,同时,她们还会在画过额黄妆的额头上或贴或画一个花子,这个花子就被称为媚子或花钿。
画完以上介绍的这些妆饰之后,唐朝的女子们会采用朱砂、胭脂之类的红颜色将太阳穴部位涂抹成类似于月牙形的形状,这个月牙形的形状就叫“斜红妆”。
据称,“斜红妆”又名晓霞妆,是中国古代女子的“特有”妆容。其实,这种妆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在南朝时期《玉台新咏》中的「艳歌篇十八韵」中就有:“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的诗句,只不过在南北朝时期还没有广泛流行“斜红妆”而已。
“斜红妆”的最早画法是这样的:女子们先利用簪、钗、指甲、小指等蘸取朱砂胭脂等物,然后在眉尾至鬓边画出新月般的勾状即可;到了后来,也有女子将“斜红妆”画成朝霞余韵之貌,看上去犹如血痕未干,非常夸张。
“斜红妆”究竟没落于何时,历史资料中并没有完整的记载,因此,不能随意猜测。不过,“斜红妆”的没落也算是一种遗憾。按照今天的审美观点来看,“斜红妆”灵动、妩媚,充满活力。因此,除了额黄、面靥、花钿等妆容有些夸张之外,“斜红妆”并不显得特别夸张。如果现代女子在画完淡妆之后能够画一个“斜红妆”,看上去一定会很美,不但能够引人注目,而且,该女子会让人感觉非常可爱活泼,说不定还能够引领潮流呢!因此,有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女子们不妨画一个“斜红妆”试一试。估计会美翻许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