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实质是缺乏生存技能?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zMTcvMjI2ODQxOTk5XzJfMjAyMTA3MjMwNTE2MzIyMDg=.jpg)
节俭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个人或家庭的层面讲,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一直上升的,有可能出现下降,也就是有波峰和波谷出现。提倡节俭,在收入处于波峰时,可以节省下来一部分,一旦波谷出现,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波峰填补波谷,这样可以使生活水平处于平稳状态而不至于出现大起大落。从国家层面也会这样,丰年存粮,备年荒。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可见于国于民,节俭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为什么有人说节俭的实质是缺乏生存技能呢?我更愿意相信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弄懂节俭的真实含义,把节俭与拮据弄混了。拮据是现指生活贫困,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经济窘迫。缺乏生存技可能会导致拮据。
如果持这种观点的人实则认为省吃俭用就是缺乏生存技能,那么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思想就有问题了。
首先,持这种观点的人无疑是认为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不该节俭,就该适度的奢侈,甚或是浪费。这显然与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不符,是有悖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这就是三观有问题。
其次,越是节俭的人,越是一些有能力的人。明太祖朱元璋,少时是放牛娃,可不是给自家放牛,是给地主放牛。做了皇帝后,也是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谁又能说能拥有天下的朱元璋缺乏生存技能呢?《明太祖实录》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好多将士都以为胜利了,可以自由放松点了。闲暇之余,他们在京城里群饮豪喝,有的甚至一醉方休。朱元璋听说后将他们狠狠训斥了一通:
“勤俭为治身之本,奢侈为丧家之源。近闻尔等耽嗜于酒,一醉之费,不知其几,以有限之资,供无厌之费,岁月滋久,岂得不乏?且男不知耕,女不知织,而饮食衣服必欲奢靡。夫习奢不已,入俭良难,非保家之道。自今宜量入为出,裁省妄费,宁使有余,毋令不足。”
最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很显然有一种嫌贫爱富的扭曲理。这种人在自己困顿、贫穷时,便有一种明显的自卑心理,在比自己有钱的人面前没有底气、低三下四、仰人鼻息。但是有朝一日发达了,过上了自认为富裕的生活,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便又是一百个看不起,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没能力,就该穷,完全不认为时运对一个人的影响,忘记了自己的从前。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都有过贫穷的经历,形成了病态的心理。
节俭永远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