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栀子汤系(128)

6.1.1 栀子汤系

今天我们要来上所谓的栀子汤系药物,这个栀子汤系当然还有蛮多方的,除了我们今天要上到的几个之外呢,后面还有。我想后面的一些也是以栀子为主药的方剂,我今天不会先讲太多,我想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上完课本里面的这几条就好,因为这几条的一些辨证点还蛮简单的。那栀子跟豆豉,栀子跟干姜,这两个药的药物组合要怎么使用,我想如果能掌握的不错的话,就当作是不是医什么了不起的大病哦,当作是学一个很小品的药物结构,如果把它学的不错的话我也觉得蛮好的。那么我们原则上是先把条文的部分上完,再补充关于本草的部分,不过要上条文之前呢,还是对于几味药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才知道它在做什么。

那我先跟同学讲一下所谓的栀子汤系它大概在做什么事情,就是栀子汤系里面最代表的方是栀子豆豉汤。它的主证其实就是睡不着觉,所以这个方子也可以说是我们家常中失眠的好用的方子之一。当然睡不着觉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们对其他的一些汤的辨证点如果能够分的清楚的话,我想用起来也不会难用,基本上栀子豆豉汤是蛮好用的方子。那栀子豆豉汤它所标识的一个症状是什么?就是一个人他或者是感冒,或者是喝了冷的东西或怎样,或者是受了过度的日晒,乃至于他的身体某个地方太热,都有可能,就是病因非常的多。那他的主证是一个是他晚上睡不着觉,那我们中国人说,睡着这件事情是需要心肾相交才能睡着的,那我们睡不着的时候就要想,我们是阴阳不交或者是心肾不交。所谓的阴阳不交的话,用西医的说法是一个人的交感神经没有办法切换到副交感神经,那个切换神经的药味代表性的是半夏,不过这个栀子豆豉汤是比较形而上的,它是我们说的心跟肾的不相交。我们说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他的肾气能够上得来,心气能够降得下去的话,他就比较能够在晚上睡得着觉。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由于感冒等等变故,产生一个状况是他的肾气,就是肾脏里的水气要往上面充塞全身,这是肾脏本来要做的动作,可是心脏里的火气也要往下,本来心脏的火气要到达小肠,然后再转到命门里去煮肾里面的水,这个往上往下的水火之气,刚好撞上了。那因为水气火气本来不是同性质的东西,所以当它们杠到的时候就会让你有一种身体感,而那样的身体感,是差不多是我们胸口的正中间,也就是好像是肉体的食道的这个地方觉得怪怪的不舒服,就是这个地方会感到有一坨不舒服的感觉。那如果你是晚上睡不着觉,心里面觉得很烦,然后又觉得胸口这个地方有一坨怪怪的感觉的话,那就蛮有可能是栀子豆豉汤了。那栀子豆豉汤这个所谓的心的火气跟肾的水气竟然还能够在身体里面相撞,这个都已经是形而上的身体了,因为它们相撞的那个点,我们找不到什么确实的肉体器官可以证明那个地方在做什么事情,所以这就是一个形而上身体的病。可是你不要说形而上的身体虚无缥缈哦,这个症状是很容易遇到,而且这个药开下去啊,吃起来效果也很好,所以这倒是值得学起来的一个药物组。现代人的临床是不一定要用栀子豆豉,他是用这个结构,然后搭配一些其他的药物,也能够做到不错的效果。所以呢,这大概我们了解下,这样一个好像这两种气互相撞到,不能够让开让它们彼此通过的这种状况。

这个状况为什么要用栀子豆豉呢?我们说所有的豆类都是肾脏的植物嘛,我们说豆为肾之谷,因为豆子长的都很像肾脏的形状,当然黑豆就更加是肾之谷啦,因为它颜色是黑的嘛。当然平常我们如果要吃黑豆的话,生吞黑豆,每天吞我并不推荐,因为黑豆的药性可能是比较是属于不太补的东西,所以吃下去可能不一定能够补到肾,反而会剥削到元气。我们中国古时候用黑豆一些比较能够补益的方,比较是用黑豆去跟其他的补药煮在一起,让黑豆吸收了补药的药性再吞下去。所以单纯吃黑豆,并不是我推荐的事情,也有人研究过,说黑豆这样子单独吃多了会胃出血,那我有看过有人喝黑豆浆喝到尿血啊。其实黑豆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不但不能够补肾,很可能还会剥削到我们的肾气,因为它的药性是微寒的,一个微寒的东西入肾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哦。

可是一个微寒的豆子,你把它经过发酵做成了豆豉那就不一样了,因为一个已经腐熟过的黑豆吃到肚子里面可以怎么样?它就可以好像一个蒸锅一样,把你的肾脏里面的水气蒸出来,然后让它塞满这整个蒸笼就是你的人体。那心肾相交,我们说肾中的水气要能够上来,那黑豆把这水气蒸上来不错,但是我们说要让肾气上来还有别的药,比如说用附子肉桂补命门火这肾气也能上来啊,那为什么不用呢?那是因为栀子汤证它本身是一个有点烦热的症状,不适合用热药,那栀子跟豆豉都是凉润的药味,所以在症状上面有一些其它的药有它不合的地方。那黑豆做成的豆豉让肾气蒸上来,那可是它原来不就是水火不容吗,互相杠上了,那如果肾气推上来了,这个人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往上,越来越往上塞到脖子,塞到脸,塞到头顶,那这样问题有解决吗?那没有解决。你必须要用一味特别的药,让这个心火能够和这个上来的肾水对穿过去。

什么药有这种神妙的指挥交通的效果呢?那有一味药叫做栀子,栀子是一个能够逆向行驶的药,就是栀子它是一个下火药里面所谓的逆风之药,什么叫逆风之药呢?就是身体的走法,或者其他地方都往哪个方向翻,它就往偏反的方向去走,就栀子有这样的药性。所以水气要上来就可以往下钻,栀子是这样的一味药。那栀子为什么会能够这样子呢?那中国人有一些观察啊,说是栀子它的生长的状态跟我们一般的五行相对是不一样的,怎么讲呢?像我们中国人认为的五行的色彩,这个冬天是黑色,春天是蓝绿色,夏天是红色,那夏天到秋天之间有一个长夏季是黄色,秋天是白色,冬天又是黑色,就是这个绿红黄白黑这个顺序。可是啊,如果你看栀子花的长法就觉得蛮好玩的,因为我小时候住的院村有种栀子花,所以我每一年都有两个月的时间活在香气之中,栀子花好香哦。那样的环境真是蛮厉害的,一直到长大了以后去到成都哦,成都是到了秋天的时候,整个成都是桂花的味道,那个时候觉得成都的桂花胜过我们家当年的栀子,不然的话我觉得栀子的香味好浓哦,好香。

栀子花它怎么长啊?它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可是叶子稍微老一点就变成黑绿色,就像橄榄黑;然后到了夏天的时候开出来的花是白色;然后花开始凋萎了,露出它的花心了,当然一种是雌花一种是雄花,好像有一种会露出花心,那个花心是黄色的;然后等到花心都掉了,里面的种子是红色的。所以它的走法就是绿变黑,黑变白,白变黄,黄变红,然后种子又发展出新的新芽又是绿色的,它跟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五行相推是相反的,就是它有这样的一个很奇怪的特质。我们在临床上面用栀子,就发现果然它有这样子的调性。我们从前还没有出来教,在家里面读书会的时候,就有一个一起读书的朋友有一天上完这个栀子豆豉汤,忽然说了一句,那我就是栀子啊。因为他就是那种爸妈说你该读什么科系才热门,什么样当博士,他偏去读什么中医,就是他觉得他是逆风而行的,所以他觉得他是栀子这样。所以栀子在临床上面果然特别适合用来治疗所谓的郁火,就是栀子退什么火,它到底归什么经,其实历代中医不能帮它归经。我们只知道,哪里有火是别的下火药动不了的,塞住的,栀子就特别厉害,所以看这个火塞在哪里栀子就可以疏导哪里哦,大概是这样的一种药性。当然我们还没有正式的谈栀子,我们现在就是大概介绍一下这两味药的走法,这样子我们才能够接下来看这些条文的内容。

【7.49】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个条文和内容,我们先看7.49条,这个他写“发汗后及吐下后”,通常,你要这个人阴阳分裂,可能总要有一点伤到阳气或者是伤到津液的活动,所以可能是用了一些汗法,或者是吐下之后,用了吐法或下法,可能会伤到这个人。那伤到之后,他开始有这个心肾不交的问题了,于是他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主证呢?他说“虚烦不得眠”,然后“若剧者”,如果严重的会怎么样?会“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这个看起来像农的字,念作恼啊。这个地方,我们的桂林古本写说“栀子干姜汤主之”,而宋本的《伤寒论》是写“栀子豉汤主之”,就是宋本《伤寒论》认为这个应该是栀子豆豉汤,而桂林本是认为是栀子干姜汤。那在临床上面来看的话,两个方子都可能对的,因为他这个地方其实是有层次的。就是他如果是“虚烦不得眠”这个状态的话,栀子干姜汤就很有效,要用到栀子豆豉汤必须要有个条件,就是他有那个心气跟肾气杠到的现象。如果只是虚烦的话,只是觉得烦的话用栀子泻泻心火就不烦了,所以倒是不必用到豆豉。所以他如果有所谓的“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症状出来了,那才证明需要用到豆豉,让豆豉栀子这个药物组,使心火跟肾水之气能够对穿而过,达到心肾相交让人能够睡着。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几件事要跟同学解释一下就是这个“烦”,为什麽要叫做“虚烦”?就是我们会觉得栀子豆豉汤证这也是一个热证,我们也是用清火药,这个从我们中医用药的辨证系统,用了清火药把热泻掉,这不就是实证,那怎么会是虚证呢?这里就关系到张仲景用虚、实这个字的时候,也就是张仲景讲到“实”这个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讲这个人身体里面有比较聚集的一坨什么东西怎么样,就是有形的一坨什么东西。就是吃饭不消化啦、有痰饮啦、有瘀血啦、有寄生虫堆在那里啦,就是有具体的东西张仲景习惯用“实”这个字,比如说陷胸汤证的“结胸热实”就是有真的是脓或者是痰热热的结在胸口。那或者是热入血室,血分太热,他就说“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就是要泻它的“实”。那或者是真正肚子里面有干燥的大便的时候,张仲景写说“潮热者,此为实也”,就是他的发热每天傍晚的时候发得特别高烧这样子,这是肚子里的确是有大便结在那里,此为实。那甚至像身体吃了一些冷东西,那个冷气人受不了,需要用催吐的药把它吐掉,比如说像瓜蒂散,它那一坨东西其实是冷的,但是瓜蒂散就写说这个是“胸中实”,所以虽然是冷的,可是因为它是有具体一坨东西,所以会用到“实”这个字,这是张仲景的用字的习惯。我们了解张仲景的用字习惯就会看得出来,那栀子豆豉汤证果然是虚的,因为它是灵魂的身体在病,没有什么具体的肉体可以找得到什么痰饮啦,或者什么东西卡在那边,其实没有。所以它就是在张仲景的用字习惯里面归类于虚证这样子。

那至于说“虚烦不得眠”,如果只说这个主证的话,其实同学我们平常临床如果遇到这个汤证,因为这个“虚烦不得眠”这句话是比较对到栀子干姜汤的。那你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需要吃到栀子干姜汤啊?就是当你在床上,照理说平常这个时候会睡得着才对,结果你觉得怎么回事睡不着,而且睡不着的时候会觉得脑海里面一直在想事情,想了一件又一件,然后就觉得好像不必想了,可是还是淡淡的在想它,这个时候是比较栀子干姜汤证的时候。那种所谓的烦,栀子干姜汤它的“烦”其实不是一种剧烈的烦,是一种“微烦”,那个微烦比较是说当我们的心里头有一点上火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心会忍不住的想事情,当然这是灵魂的心,就是忍不住的动念头。而当我们如果念头一直在动的时候,没有空档的时候,人是没办法睡着的,就是人要睡着需要念头与念头之间有空隙才能够睡着。所以有人说什么数羊可以让人睡着,那在中医来讲会觉得好奇怪哦,数羊不是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这个念头是连续的吗?那这样子能睡吗?还是说数到烦到你干脆脑子就空了,然后就会睡了,我不知道,理论上连续性的动念会让人睡不着才对。那这样的一种淡淡的心里面想过一件事了又想过一件事,你会觉得有点奇怪,你对这种想法也不会特别讨厌,因为不会很难过。你就会觉得,明天去郊游不是手帕卫生纸都带好了吗,我为什么还要想一遍手帕,还要想一遍卫生纸,这就是好像不太有必要但是我还是在想这样子,这样子的烦就是栀子干姜汤证的称之为“虚烦”。那你用栀子跟干姜,其实干姜比较是镇住脾胃,让栀子不要让你人虚掉,几乎可以说一味栀子可以搞定了,如果脾胃不虚的话,你就一味栀子下去,比如说用煮水的话你用3钱栀子煮煮水,那用科学中药的话随便用半瓢1瓢,0.5克1克这样放下去,然后就会觉得,哎,我的心开始变懒了,不想事情了,然后就睡着了。所以到这个程度,只是虚得烦不得眠这件事情,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栀子干姜汤就会有用,而且这个剂量也不用多大,我们平常煮的时候一次就煮一次的份就好,也不用煮到3碗,临床剂量就是3钱栀子、3钱干姜煮一煮喝下去就好,科学中药一瓢就好,就是很轻松的。那栀子豆豉汤也是这样的,三钱三钱就可以了,剂量可以抓的很随意,就是又轻剂又会有效。

栀子干姜汤证这个烦的程度这什事情我们还是要做个鉴别,就像我上一堂下课的时候我跟同学讲到这个栀子汤证的“心中懊憹”,就有同学说,我的胸口就觉得闷闷乱乱的,要喝热开水会比较舒服。那要喝热开水比较舒服的这个哦,你就要再多问一点其他主证,因为张仲景有另外一条叫做旋覆花汤,旋覆花汤在桂林本放在胸痹篇,然后在《金匮要略》放在肝着,就是肝有什么东西不通畅。那个症状是这个人喝热水会比较舒服一点,他没事,如果是家里面的爸爸的话,他家里如果有个两岁小孩,他会喜欢躺在沙发上抱着这个小孩,让小孩在他的胸口踩来踩去玩,有这种胸口喜欢被踩来踩去的感觉的时候,那个是旋覆花汤证。如果胸口不舒服喝了热开水,喝了很烫的开水会感觉得舒服一点,这个倒底是旋覆花汤证还是栀子豆豉汤证?对不起,分不出来。因为栀子豆豉汤证是有热闷在胸口下不去,这时候人也往往会喜欢喝热开水,因为喝了之后热会好像比较动得了一点,所以,以“爱喝热开水”这件事情是分不出来的。

那栀子豆豉汤证或者是栀子干姜汤证的“烦”呢,我想同学在临床上面可能会跟另一个汤证的“烦”分不出来,因为少阴篇,我们最代表性的中医的安眠药之一,有一个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也就是古代的朱鸟汤。那这个朱鸟汤的“烦”是怎样的呢?它那个烦就真的是睡不着感到烦躁了。什么叫烦躁?就是如果你是处在栀子干姜汤的身体感的时候,你就只是觉得我的心怎么都不闲下来啊,歇一歇吧,只是到这种程度而已。那如果是栀子豆豉汤的话,他就会心里头想事情睡不着的同时,胸口这里感到不舒服,有这个身体的感觉。那黄连阿胶汤呢,他是“烦躁”,那烦躁是什么呢?就是你一面在想事情,一面想每一件事情都觉得很不爽快,觉得说我怎么还在想啊,该睡了啦,就是你的思想会勾起你的不爽的情绪,那这样就偏到黄连阿胶汤这面了。或者说烦躁,躁也可以是身体的躁动,因为像栀子干姜汤证或者栀子豆豉汤证哦,栀子豆豉汤证会胸口不舒服,人会翻来翻去会反复颠倒,像栀子干姜汤证就是人大剌剌地躺在那边不会想动,就觉得自已怎么还没有睡着。那可是黄连阿胶汤,这个朱鸟汤证的话,那个人就有可能真的在床上动来动去,觉得不爽不爽不爽,那种不爽的感觉是心情上面觉得很清楚的不爽,那种情况你就知道要用超级滋阴药的朱鸟汤来处理。所以这些主证就先帮同学掰开,那我们就可以比较专心的来学栀子汤这个非常属于小品的框架里面的事情。

他说比较严重的人,会“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这个心中懊憹到底是什么一种感觉啊?这个字也是用得有点诡异哦,张仲景其实对“懊憹”两个字是有解释的。怎么讲呢?就是在宋本的《伤寒论》的不可汗篇里面,他有一句话说,心懊憹如饥(饥饿的饥),也就说当一个人心中在懊憹的时候啊,也会有一种人在饿的时候胃里面会有的那种感觉。那是什麽感觉?当我们很饿很饿,然后看到美食,又没有机会吃的时候,你会不会感觉到好像你的胃酸在刮你的胃的那种感觉,就是一种胃酸在刮你的胃的感觉就是懊憹的感觉。只是有一些医家在看这些条文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他就说心懊憹如饥,会饿的不是心啦,是胃啦,一定是讲错了,一定是“心下”,不是心。其实不是,如果你得了栀子豆豉汤证你会知道的确是心,就这个地方会懊憹,就是这个地方会让你有那种胃不舒服的感觉,很饿的时候胃酸在分泌的时候,那种胃不舒服的感觉。那如果这样子讲还不能让同学有感觉的话,还有一种感觉也是很容易让同学理解的,就是吃到很辣的大蒜,吃到很辣的生大蒜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知道是这样的感觉的时候,其实同学在临床上面要开栀子豆豉汤其实就很轻松了,因为这个主证蛮好抓的。然后其他的汤证跟这个也不会很像,即使是胸口绞痛啊或者是什么胸痹啊,跟它也不会很像,因为如果你的胸口不舒服的感觉是痰饮或者怎么样的感觉的话,那是有形的肉体上的东西,所以它的那个扯痛或者是闷的感觉,你会知道你在动的时候有扯到它。可是栀子豆豉汤这个痛这个不舒服是虚邪,所以你会觉得那一团不舒服的感觉是挂在你的灵魂上面的,你转过来它就转过来,你转过去它就转过去,而它不会因你的身体动而被扯到。所以这样子的时候就蛮容易分的,所以并不用怕这个主证分不出来。就用栀子跟豆豉两味药哦,通常是吃一服就会好了。

它这个药的煮法,张仲景桂林本写栀子干姜,那栀子十四颗,干姜二两,那我们现在的话每次煮一次的份就好,就三钱三钱就可以,那栀子豆豉也三钱三钱就可以。那这个历代这个药物有一个问题存在,也是历代有争论的,就是凡是遇到这些栀子汤,他后面都会写什么呢?“得吐者,止后服。”,当然这个汤如果以煎煮法来讲的话,豆豉都是后下,就是他先煮别的药最后才下豆豉。因为这个豆豉的力道是很温很温的药,如果你再煮的久了就没力了,肾气就出不来了,所以豆豉都是要后下,不然根本就效果就太弱了。那这个他说“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就是如果你喝了这个汤之后会吐,那你就不要再继续喝了。因为张仲景的文笔,一向是说吃发汗剂发了汗之后就不要再吃,或者什么剂是让你拉的,拉了之后就不要再吃。我们一般人读到这里就觉得栀子豆豉汤是让人吐的,吐了之后就好了,就不用再吃了。所以历代有一些归类法会把它归到吐剂去。可是,用于临床上面这个汤是不是吐剂呢?不是。我想有相当多的经方医者,他从出生到死用这个栀子豆豉汤没有看到人吐过,也就是这个汤剂并不是会让人吐的药。当然端到你面前你闻到豆豉的味道的时候你就会想吐,但是它本身不是吐剂,并不会因为喝下去而吐。其实像我也是能用栀子干姜汤就不用栀子豆豉汤,因为豆豉很难吃,臭臭的。那它到底会不会吐呢?一般来讲这个方是不会吐的。所以如果有人他因为看了《伤寒论》的条文,以为喝了会吐,乃至于不敢用这个方,那是有一点可惜了。因为这个方很好用,副作用低疗效也很好,只要主证抓得准这个方很好用。

你说古往今来有没有人吃了这个汤会吐的?很偶尔很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两个,那一两个是怎么来的呢?那另外有两个说法,有人说这个心火跟肾水杠在那边的虚邪,如果你的胃啊食道这个地方还有一些液体或者什么还没有消化干净的食物,那个能量可能会附着在你的有形的里面的什么,胃里面的什么东西上面。那等到你吃了这个药,能让身体上面这个水火对冲的状态解决了,那身体有形的地方的那一坨东西就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了,那身体就有个自然的反应把它吐出来了。那又或者是当有这个心中懊憹的症状的时候,往往这个人好像什么东西会吞不下去,就喝一口汤,那口汤一直悬在食道这里,那样的状态。那如果你是不舒服了几个钟头以后再去买药,那个泡在你这边的汤也馊了啦,所以等到你治好了病的时候,身体就会决定这口汤吐掉好了,所以这样的情况还是会有。还是会有这个吐的现象,那是很偶尔的时候发生,但是这个药本身不是吐剂。当然你说一个人心中懊憹的时候,因为他的那个感觉,会很对到我们肉体的食道,所以后面有些条文我们历代都拿来治疗食道的病。就是说如果你吃东西觉得食道吞咽有灼痛感啊,不舒服,食道有发炎的,那栀子汤系的药是很有用的。可是呢,这个东西最好是食道人你确定它在发炎或有受伤你再用,因为张仲景的书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方剂叫作旋覆代赭汤。那旋覆代赭汤的主治,也是你吃什么东西下去,觉得好像一口气顶住让你吞不下去的感觉,所以会有一点像。所以就记得旋覆代赭汤你会觉得是胃里面有一口气塞住,乃至于你吃东西会感觉那一坨东西慢慢慢慢下去那种感觉,那是旋覆代赭汤。但是呢,栀子汤的话你就抓住一个心中懊憹的感觉,就是他不管是吃东西有什么怪怪的感觉,几乎都脱不开那个灼痛感那个刺痛感,胃酸的那种灼痛感那种磨擦感哦,那这样子记的话就不太会搞错。

他说如果是少气者就栀子甘草豉汤主之。那这个甘草二两在这里是补气用的,我从前不是说桂枝汤里面二两甘草是用来定中轴坐标的,那这里二两为什么是补气的?这是因为栀子汤是煮两服啊,煮成分两次吃的,所以分两次吃的二两就等于是分三次吃的三两嘛,所以就等于是理中汤的甘草比例,所以是用来补气的。那你说为什么我们补气要用甘草不用别的呢?其实也不是说不能用别的,是用别的比较要有点功夫拉,就是比如说张仲景的用药习惯比较是补气用炙甘草,补津液用人参,就是张仲景本身有这样的用药习惯。所以现在不是津液不足只是气不足,那就用甘草就好,就是他这样子做也不能说他不对。那如果你要用人参的话呢,首先是我们一般用的红参哦,那都不可以用,因为红参我们说肺虚能补肺,肺热还伤肺。就是说,栀子豆豉汤本身就是这边太热,那个热气下不来,那你如果用了红参会补到这个热气,所以没有帮助。所以你可能如果用白参哦,就是粉光啦、东洋啦或者是党参也可以。因为参一吃进去,气大概都往肺那边走,你大概加一点半夏啦,让它能够降下来一点。但是你就用甘草也好啦,因为这个方子其实药效是很小品的,不太需要特地去作怪就是了。

他这个地方栀子甘草豉汤证的主证他说是“少气”,那其实“少气”这个主证我想是很不好抓的。同学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是生病,然后汗后下后啊,那你问他有没有力气,他当然没有力气啊,是不是,谁不少气啊?所以如果你问他身体有没有累累的来当做少气的话,病人都会说累累的,没睡饱当然累啊,那所以如果以这个来问的话就不太容易抓到,我们问他有没有那种呼吸浅促的感觉。就是因为肺的气不够,所以会觉得有一喘一喘的感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定义“少气”在临床上比较有帮助。

如果是呕吐的人,那就要降逆止呕,那我们就加一点生姜啦,那生姜他加的比较多哦。所以我们如果以一次的分量来说的话,就栀子豆豉都是三钱的话,生姜可以加到八钱甚至还可以更多哦,生姜可以多一点。那这个都是很单纯的加减嘛,有一点气虚加甘草补气,有呕吐加生姜来止吐,那这样子的话,我想不会很难理解的。那这个是栀子汤系的第一个条文,要看后面的条文就不会很困难,后面的条文其实,可以说只是帮助我们把这个主证抓得比较清楚。

像这一条我们说发汗剂吐下后,其实我们在临床上面如果是吐后或者下后比较容易变成栀子干姜汤证,如果是发汗后比较容易变成栀子豆豉汤证。因为栀子豆豉汤证这个地方比较关系到肾,那这个栀子干姜汤证比较关系到脾,所以发汗吐下有的时候会有一个主证会出来的倾向存在。不过我会觉得发生这个症状可能都不是发汗吐下,其实这样的现象往往是当我们胸口、胸腔里面有热气闷住的时候就会形成栀子汤系的症状。就是我们说郁火,那这个郁闷之火就好比说,我今天中暑了,所以上完庄子课之后我跑回去吃药再回来。比如说今天天气特别热,那你身体的排热机能根本不够用,然后弄到你的胸腔里面热气太多,那憋在那边就有可能变成栀子汤证,就是胸腔里面有热气郁住了,闷住了就会这样子。像这个大陆的郝万山教授在教《伤寒论》的时候就有说,从前有一个人他好像胸口什么病啊,咳嗽什么的,然后一直都医不好,然后终于有一个老医生看出来他是某一年受了热,这个热一直闷在胸口里面出不来,所以才会变成这么严重的病。于是就给他开栀子豆豉汤,然后就一小包药啊,栀子几颗,豆豉几颗这样一小包,给他七串,像玩具一样。那个病人就觉得说,我那么大包的药都吃不好,你给我这个玩具一样的药怎么会有用?那结果吃了几天就好了啊,就是栀子豆豉汤有它厉害的地方,就是闷在胸口的热它很有办法处理的。

【7.50】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他如何形容这个主证给你听,像这个地方他说“发汗若下之”,就是前面怎么发生的就姑且不论啊,因为很多可能性,他说“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那这样一个身体感,你觉得烦,那这个热可能是你的体温有上升,因为栀子豆豉汤证终究而言,你可以说他是感冒还没有好。因为古时候的方剂就有拿豆豉来发感冒的,也就是感冒的病邪其实还在你的身体里面,你要吃豆豉把这个肾气啊,弄到充塞你全身然后把这个病邪逼出去,所以基本上栀子豆豉汤证它可以是感冒还没有好。所以这个烦热的这个“热”啊,感冒还没有好的时候还会有一点发烧这些都有可能,当然如果我们当杂病看也可以啊,就是觉得发热啊一直出汗都有可能。

那“胸中窒”差不多就是我们肉体的食道的地方,觉得闷闷的塞住的感觉,那这样子的身体感觉其实就是很标准的栀子豆豉汤。它等于用另外一种身体感来告诉你说,懊憹这种身体感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个地方觉得闷闷的,塞住的感觉也可能是栀子豆豉汤的主证。那么临床上这一条我们怎么用呢?就是无论是大陆或者是日本都很清楚的知道,食道在发炎的时候就用栀子甘草豆豉汤。就是当你食道在发炎的时候,就是肉体的这个有形的食道在发炎的时候,就是这个汤证。所以比如说灼伤啊,比如说吃火锅灼伤,还有一些人是喝酒晚上喝烧酒,酒精60度的酒灌下去,食道会出血。像这样子的灼伤,食道有灼伤的时候,有这个胸中窒的感觉的时候,那栀子甘草汤,栀子甘草豉汤,当然你甘草是放生甘草,我们是拿生甘草消炎,拿炙甘草补气,那治疗食道的灼伤特别有效哦,所以就可以借到别的地方来用,因为主证刚好是合的。

【7.51】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他这个7.51条,他说“伤寒五六日”,就是已经病了一段时间了,人有一点累了,然后“大下之后”,其实这个51条说大下,后面的53条栀子干姜汤也说“丸药大下之”,就是大下之后比较有可能会转到栀子干姜汤证,那这件事我们待会儿讲到53条再来说。先说他用过下法之后,这个人就心肾脱离了,他“身热不去”,就是你发现这个人一直在发烧,身体在发热。其实到底什么叫发烧我现在也说不准了,因为我今天中暑,所以就觉得中暑的时候人也会额头烫烫的,所以也不能随便定义他是发烧哦。那他说“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这个栀子豆豉汤它可以是心中懊憹,可以是胸中窒,可以是心中结痛,可是我们眼睛看到我们的单条栀子干姜汤他写什么?就“微烦”,有没有看到,所以栀子干姜汤它那个主证的感觉就是淡淡地睡不着觉啊,他是这样子可以分的出来。

心中结痛这种感觉啊,那当然这个病还是一个虚证,所以不太容易跟其他的结构搞混。我刚刚讲到,因为心中结痛、心下支满、胁下逆抢心,其实这种条文张仲景很多,所以有的时候我会觉得会不会搞混。比如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个地方怪怪的,那胸痹有一个方这个地方怪怪的,那陷胸汤,就是所谓的结胸证,这个地方也是结痛啦,那之前才讲过的十枣汤证,痰饮积在这边也会有胁痛,那要怎么分?那就是你转转身体,就是栀子豆豉汤证的那个痛是灵魂身体上面的,那其他的那些方证都是肉体身体上面的。所以转一转会知道肉体的身体会被扯到,灵魂的身体不会,就会感觉得到那个差别,所以,大概是这样在用。所以还是心肾之气不交造成的,所以用栀子跟豆豉两味药,然后把它对穿过去。

所以你就知道需要交心肾的,他会懊憹会结痛会胸中窒。那不需要交心肾,只是心火有点旺的,那就微烦就好了,所以这样分的出来嘛,这样主证分的出来。所以一旦胸口有一坨感觉是用到栀子豆豉的结构。那其实呢,你说用栀子豆豉对,你说用其他的药物有没有可能对?其实都有可能,就比如说像是日本人有一个方叫作利膈汤。那这个利膈汤呢,它是治疗所谓的膈噎,就是好像你吃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塞塞的,吃不下去,那它就是用栀子附子汤加半夏。所以如果你不是有那种寒热的问题,或者说他的这个状况可能不是需要这么严谨的时候,那栀子附子也可以用啊。因为附子可以让肾气上来啊,栀子让心火下去。所以用栀子附子交心肾,用半夏通阴阳,这样也可以,所以栀子、附子、半夏三味药。那或者是日本人他们也称那个,不是说日本人,《杨氏家藏方》里面哦,说这个栀子干姜汤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二气散,也就是拿来治噎膈,就是当你这个脾胃太虚,或者热气往上冲,变成吃不下去的时候用栀子干姜汤。那当然主证的抓法我觉得还是照张仲景的书比较好抓,我只是说同学可以看得出来啊,胸口梗梗的这种病,关系到食道的病往往这一类汤是有用的,那栀子附子半夏结构也有人用过这样子。那当然噎膈到底还是比较小病啦,所以就交通心肾就好了。那有些更严重的病我们叫关格啊,那是上下有点脱离的,那是很严重的病,所以就这边讲也没有讲到。

【7.53】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我们在看52条以前,我们先把53条看了,这53条就是栀子干姜汤。他说“医以丸药大下之”,这个“身热不去,微烦者”。那我们中国古时候呢,在汉朝的时候常常会有用泻下的方法当作一般民众常用的成药,而这一类的泻药呢,他通常是一个,有两条路子,一个是所谓的甘遂剂一个是所谓的巴豆剂。那甘遂剂就是吃了之后拉出一堆水出来啊,我们十枣汤也知道,那是泄水用的;那另外呢,巴豆剂的话,他是吃了之后通大便的。那为什么会用到巴豆剂呢?是因为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可能是一种比较粗茶淡饭,而且那个时候中原的人的天气也比我们台湾要冷。所以他有的时候吃饭是一个已经放冷的馒头啊,啃一啃下肚,那个冰冰的食物积在里面,所以寒的东西堆在里面,所以要用热的药去下它。我们说巴豆是一种很热很热的泻药,所以用热药来下寒积这是汉代人比较常会遇到的现象。那这个热药下寒积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来呢?首先是你用了热药拉过肚子以后,你的身体大概就被这个热药烫的热烘烘的。那虽然烫的热烘烘的,可是你的肠胃被拉过之后,他是会变实还是会变虚啊?会变虚。所以,等于是你虽然被这个巴豆剂弄得全身热烘烘,但是你的这个脾胃之气,中焦之气也被拉空掉了。那脾胃之气元气不够的时候,我们说中国人说阳密乃固,脾胃阳气不够的时候他就不能收摄别的地方的阳气,所以就这个热气一直上浮,脾胃之气反而下陷。就脾胃是虚冷下陷,然后热气一直上浮,那这样子就会形成栀子干姜汤证。那栀子干姜汤因为是这样的状况,所以它跟心肾不交就不太有关系了,就虚热上浮,脾阳下陷。所以要镇固脾阳就用干姜,那要降虚热就用栀子。那这样的状况因为没有这个心肾不交的问题存在,所以也不会有心中懊憹的症状存在。所以他就是身体感觉热烘烘的,而他的心觉得微烦,就是好像睡觉的时候还一直想事情,睡不着觉,那这样子一种身体感出现的时候,就是用栀子干姜汤。那么所以他这个栀子干姜汤的身体感就是没有胸口的感觉,然后觉得热气是飘飘的.

【7.52】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前面这个52条,我们今天也不太需要去细分这个厚朴枳实,因为厚朴枳实一起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是一个能够让我们的肠胃动起来,把这些东西带下去,这是一个很基本的结构,以后会常常遇到它。至于说要放厚朴几片,枳实几颗这种剂量上的问题的话,等到以后教到承气汤之后再来比对就好,现在也不用先做这个功课。那这个厚朴枳实用下去,我们知道它是要把这些堆积的食物能够往下拉。

这个主证要怎么抓呢,其实这个主证有一点难抓啦。他说“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那这个方子有心烦,有腹满,所以心烦就用栀子清心火,那腹满你就用枳朴把食物带下去。那为什么不用豆豉?因为当你食物下不去的时候,其实豆豉他还是一个往上托的药哦,所以这里用豆豉方向性就不太对哦,豆豉是上行的药,所以就不必用到豆豉了。那你说这个人,我今天消化不良,然后躺在床上睡不着觉滚来滚去,然后觉得蛮烦的,那这样就是栀子厚朴汤证吗?这个方子在宋本叫作栀子厚朴汤,在桂林本叫做栀子厚朴枳实汤,用药是一样的。那这个栀子厚朴汤证你这样子分开来看哦,其实就会觉得好像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它,所以觉得不太好抓。所以要抓得比较好一点,不如是想象他这三个症状是连属在一起的,就是心烦跟肚子胀跟在床上滚来滚去三件事是一起感觉的,什么叫一起感觉?就是你会觉得我的肚子胀所以我心烦,就是有这种连在一起的感觉,然后因为我心烦所以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安稳。就是这三个主证如果拆的太开的时候,不见得是栀子厚朴汤证,如果是连属在一起出现的时候,那你就……当然你也可以倒推嘛,就是自己消化好不好你可以知道,消化不良,然后心烦,那你知道心烦是心火,消化不良用一些消导的药,然后厚朴枳实下去,这样子开也可以啊。那开药的时候呢,栀子是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枚,那你就三钱四钱四钱可以了,就是其实是三钱六钱六钱啦,基本上是三钱六钱六钱这个比例。就是枳朴的比例在这个方子里面倒是没有需要抓的那么精确,那这样子煮一煮喝一次大概也可以了。那这个是栀子汤的这个条文好像我们这样子差不多这几个汤这样介绍我想不太会有辨证上的困难。

【7.54】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最后呢,他在这个地方收尾的时候他说“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宋本没有“大便”两个字,意义还是一样的。那如果病人是旧微溏者,就是他是一直以来都有容易拉稀的习惯的人,那不要给他栀子汤,那这个怎么说呢?这个像是太阴篇啊,也有说什么太阴病什么情况用大黄芍药去帮他治这个病,然后他也讲说,如果这个人之后拉起肚子,大黄芍药就要减量,因为芍药大黄会让人大便变得更稀、更软、更容易拉。那栀子也是一个比较凉又比较润的药,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

像有些寒药并不见得会让人拉,比如说黄连黄柏都是又寒又燥的药,所以这些药虽然寒,反而会有止泻的效果,不会让人拉。可是栀子豆豉汤证,因为这个人是有一点干燥干燥的身体感,所以栀子也是润的,豆豉也是润的,所以就会让人拉。但芍药如果在时方的世界,根本就是泻小肠火的药嘛,那栀子清心火,也等于清小肠火,那这个如果是一个苦寒而润的药,一个人脾阳已经不够了,你这样一润之下会让脾更虚了,这样会更容易拉。不然的话,你就说人其实肠子不会吸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小肠不是大肠,因为小肠吸的水比较多,大肠吸的水比较少。那如果你用栀子这种比较上来讲是清心火的药,那小肠火就会弱,那这样的话就让人更容易拉,所以这件事情要稍微提防一下。那你说怎么提防,会很难搞吗?其实不会,就是用栀子干姜汤大概就可以了,或者栀子干姜汤再加茯苓就可以。因为茯苓这味药,或者是五苓散这一整个方,都是补小肠火的方,就是它可以让小肠很省力,小肠就会有能量这样子,所以茯苓也好,五苓散也好,干姜也好,你往里面挂一点。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用栀子汤的时候,倒没有那么害怕,因为栀子汤通常我们用的剂量不必很重就会蛮有效的,因为不重就有效所以往往不会把人吃到拉肚子,所以还算好,就是用起来还算好。

(0)

相关推荐